全球第一!從六年前120萬到現在3000萬,中國電動車的崛起之路

2025年05月22日01:43:13 汽車 1451

3000萬輛,這不是新能源車的總產量,而是中國道路上真實活躍的新能源汽車數量,而且其中純電就佔了2000萬台。

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我們可能低估了中國新能源轉型的速度,更低估了它在全球汽車變革中的主導權。

全球第一!從六年前120萬到現在3000萬,中國電動車的崛起之路 - 天天要聞

我們常說新能源是趨勢,但從2019年新註冊才120萬輛,到現在活躍超3000萬,僅用了六年。這不是緩慢爬坡,而是爆髮式上升。說白了,現在開新能源車早就不是新鮮事,反而有點「不跟上就落伍」的意思了。

這波增長背後,當然不只是「環保意識」提升這麼簡單。油價越來越貴、車位越來越緊、限號越來越多,這些現實問題已經在倒逼普通消費者做出更務實的選擇。你可以不喜歡電車,但你不能忽視它越來越「香」的經濟賬。

全球第一!從六年前120萬到現在3000萬,中國電動車的崛起之路 - 天天要聞

更別忘了,新能源車早已不是「慢吞吞、沒里程」的代名詞。現在動不動續航六七百公里,充電樁也鋪到了三線城市的角落,有些社區地下車庫甚至比油車位還多電樁。你說開純電不方便?那是你五年前的信息沒更新。

關鍵是,現在買新能源車已經成了一種「穩賺不賠」的事。不限號、購置稅減免、甚至有些城市送牌照名額,等於你省了一大筆隱形成本。更狠的是,就連早期不太看好新能源的燃油老用戶,現在也開始「回頭試水」了。

全球第一!從六年前120萬到現在3000萬,中國電動車的崛起之路 - 天天要聞

中國能跑到全球第一,說到底是因為我們在「新能源這條路上,壓對了賭注」。不光是政策頂層設計,更是整個供應鏈、造車邏輯到用戶體驗的全面協同。國外還在討論電池安全、充電速度,中國已經在討論智能座艙和車機生態了。

再往深一層看,其實新能源的主導權,不再只是產品力的比拼,更是數字化基礎設施的對決。我們用APP控制車門、遠程空調、OTA升級,早已習以為常,而這背後,正是數碼科技與汽車工業的深度融合。

全球第一!從六年前120萬到現在3000萬,中國電動車的崛起之路 - 天天要聞

當然,新能源快速普及也不是全無問題,比如二手殘值、冬季掉電、換電標準不統一等等。但即便如此,3000萬輛的活躍基數已經說明了一個現實:這個趨勢已經不可逆。

最後,回到那個數據:六年前是120萬,現在是3000萬

技術進步能解釋一部分,消費邏輯的轉變才是真正的答案。新能源已經不是「環保標籤」,而是「出行剛需」。這場變革,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親歷者,你準備好了嗎?

汽車分類資訊推薦

汽車加完油,留在加油槍和油管里的油計費嗎? - 天天要聞

汽車加完油,留在加油槍和油管里的油計費嗎?

在加油站給燃油車加油時,加油槍油管里的油是不是也計費了?5月20日,湖北省武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武漢市中石油常青加油站舉行了第26個「世界計量日」宣傳活動,武漢市計量標準質量研究院民生計量部部長鬍鵬現場解答了眾多車主的疑惑:「加油槍里流出來多少汽油,計量檢定裝置就測量多少汽油,加油槍油管里的油不會算在計...
劃時代新能源MPV騰勢D9您心動嗎 - 天天要聞

劃時代新能源MPV騰勢D9您心動嗎

談及在普通消費者心中兩極分化比較嚴重,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外資車企飢餓營銷,哄抬高端MPV車型價格,另一方面則是自主品牌MPV注重高端的車型太少,不過這樣的現象不會維持太久了,因為 騰勢D9 來了。
騰勢D9切中了中國人用車需求 - 天天要聞

騰勢D9切中了中國人用車需求

隨着多胎政策的放開以及新能源車的高速發展,不少新能源MPV車型應運而生,比如我們今天要聊的騰勢D9。近日,騰勢汽車官方公布了12月以及全年的銷量數據,其12月銷量為6002輛,全年累計銷售9803輛,能看出來,騰勢D9還是獲得了一些消費者的
15歲少年偷開家裡車,搭載4個朋友去「兜風」…… - 天天要聞

15歲少年偷開家裡車,搭載4個朋友去「兜風」……

未成年人能駕駛機動車上路嗎?答案當然是不能!不能!不能!無證駕駛的未成年人「一不懂交通法規,二不懂機動車駕駛操作」極易發生交通事故嚴重危及公共安全5月14日19時許交管七大隊接支隊指揮中心指令經開區貴昆路與小普路口附近疑似存在未成年無證駕駛違法行為需立即前往攔截並處置接警後大隊民輔警立即沿車輛行駛軌跡沿...
日產N7 Max大滿配成爆款,Momenta量產突圍 - 天天要聞

日產N7 Max大滿配成爆款,Momenta量產突圍

新能源汽車進入智能化下半場,合資車開始給新勢力上強度了?是的!沒錯。從今年上海車展來看,一大批合資品牌紛紛推出了智能純電或插混車型,而且是性價比拉滿的那種!窺一豹,以見全身!
打破巨頭壟斷,中國車芯突圍之戰 - 天天要聞

打破巨頭壟斷,中國車芯突圍之戰

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一場持續約三年的汽車芯片荒席捲全球,一度導致整車廠減產、減配,中國新能源汽車更因車規級芯片的進口依賴度高而被波及。這一刻,剛剛實現中國第一款16納米車規級芯片流片的仇雨菁看到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