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聰明的,能早早有所成就!其實孩子聰不聰明,大多會體現在他的生活習慣上,希望通過此篇文章,讓你知道如何培養聰明的孩子。
美國著名教育家Julie Lythcott-Haims,曾經在TED演講中提到哈佛大學歷經75年的研究,研究的對象都是哈佛大學畢業生,最終得到的結果是:孩子的智力並不是天生的,智商較容易受到家庭環境因素的影響。
孩子聰不聰明,來源於母親智商的高低,如果父母聰明,孩子就一定聰明。但也受壞習慣的影響,習慣不僅會影響孩子的生活,更會影響孩子的命運。好的習慣會帶來好的結果,壞的習慣也會帶來壞的結果。以下這些習慣會使他越來越笨!
1、 長期熬夜
據調查發現,87%的孩子都有熬夜的現象,有的孩子是為了玩、有的孩子是為了學習。如果孩子經常熬夜,大腦就會受到損害,孩子的生物鐘也會受到影響,但白天上課的時候,就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打瞌睡的情況,學習成績會有大幅度下滑的現象,因此父母要及時幫助孩子解決這種不良的習慣,使他能有個充足的睡眠,從而更好地學習。
2、 很少和人交流
麻雀理工最新研究:孩子更聰明,不是靠閱讀,而是靠聊天 。當孩子不愛與人交流的時候,第一可能是因為自己沒有較高的表達能力,第二可能是因為自己性格的因素。多數不愛與人交流的孩子,都有自卑的心理,通常不敢說、不敢問、不敢做。這樣孩子不僅會失去展示自己的機會,也會使他的大腦不進而退。由於很少表達自己,大腦就得不到鍛煉,就會變得很愚笨。
3、 不閱讀
據研究證明,有效的閱讀能使腦部更加活躍,能提高孩子的記憶力。反之,如果孩子沒有閱讀的習慣、或者從來不去進行閱讀的話,他的大腦就不會得到較好的鍛煉。知識面不僅會變得很窄,思維能力與會越來越差。由於缺乏閱讀,他的閱讀能力就得不到有效的提升,相應的能力也會越來越下降。久而久之,他的自信心就會下降,不能很好地去學習。
4、 長期不吃早餐
人們常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如果孩子經常不吃早餐,不僅會對身體產生很多危害,而且也會降低大腦的活躍度。由於大腦和身體長期得不到營養,他的思考能力就會明顯減弱,從而使孩子越來越笨。因此父母在每天早上,要及時地叫他起來吃早餐,彌補一整夜身體的消耗。
如何培養聰明的孩子
1、 陪孩子交流
說話能豐富孩子的想像力,也能提高孩子的情商。父母在平常生活中,要與孩子聊一些他感興趣的話題,例如聊動畫片中的英雄人物、聊一些動物的名字、玩具的名字等等。在與孩子進行交流的時候,父母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傾聽他說的話、或提出的問題。
對他所提出的問題,父母也要及時地進行回答。通過這樣有效的交流,不僅會提升孩子的表達能力、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也會建立很好的親子關係。
2、陪孩子閱讀
閱讀有啟迪思維的作用,可以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在孩子兩歲之後,他的專註力平均能保持在7分鐘左右,此時父母就要陪孩子進行閱讀。孩子進行閱讀時候,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就好像鍛煉肌肉記憶似的,會變得更結實,使大腦保持在活躍的狀態里。
因此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可以陪他讀一些經典兒童故事、習慣培養的書籍、關於情商的書籍、以圖片為主的書籍、動植物之類的書籍,或者陪他做指讀繪本,都可以促進大腦發育,從而使他越來越聰明。
3、陪孩子運動,玩益智遊戲
運動可以增強智力,更好地促進血液循環。大腦神經網絡連接不會自動運行的,需要很多外界的東西對它進行刺激,促使神經元增加分支、產生髓鞘化,特別是出自前庭覺、觸覺以及運動覺的感官刺激。
因此父母要陪着孩子進行適當地玩耍,例如讓孩子爬行、翻身、雙手抓某個東西,讓孩子通過做這些動作,來更好、更快地刺激大腦。當孩子進行玩耍與運動時候,會增加感官上的刺激,可以建立起豐富的神經網絡,從而達到全面發展的目的。
除了體能上的運動以外,大腦的運動也是不可缺少的!想要給大腦做運動,可以用益智遊戲來幫忙,尤其是3-6歲大腦發育的黃金期,通過鍛煉全腦思維的遊戲來幫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