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的一個冬夜,紐約迎來了罕見的極寒天氣。
刺骨寒風中,卻有上千人趕往賓夕法尼亞酒店的宴會廳。
不到七點半,這裡就座無虛席,人聲鼎沸。
大夥翹首以待,熱切地盼着一個人的出場。
這位神秘人物,不是政要明星,而是一名授課老師。
他叫戴爾·卡耐基,專門做商業培訓。
他的學員中,有銷售員、卡車司機、伐木工人,也有公司的高管和董事。
在過去24年間,這些人在他的幫助下,有的突破了事業瓶頸,有的開拓出新的市場,也有的人從此發家致富。
為了幫到更多人,卡耐基在第二年,將他的「人際關係學」寫成了一本書。
這本書,就是《人性的弱點》。
在書里,卡耐基深刻地剖析了人的內心與本質,手把手地教大家如何順應人性,在社會上立足。
我將書里的精華,濃縮成15句話。
你若讀懂,就再也沒有處理不好的關係。
1
與人相處的「說話之道」
1. 指責如同迴旋鏢,總會傷及自身。
書里說,不管犯了多大的錯,99%的情況下,人都不會責備自己。
人性的弱點之一就在於,我們很難做自己的差評師,總能找借口替自己開脫。
即便是低頭認錯,但對外界的否定都有着本能的排斥。
所以換個角度看,與人打交道時,不要緊盯着別人的錯批評指教。
你或許出於好心,但結果卻可能激怒對方,令其懷恨在心。
別和人性較真,別說指責的話,是對人性的洞察,也是對自己的保護。
2. 當批評和嘲諷無濟於事,真誠的讚許發揮了效用。
書中提到,卡耐基有個叫帕米拉的學員,是一家商場的管理員。
工作中,最令她頭疼的,是那幾個不服管的門衛大爺。
因為對他們,不管是責罵還是挖苦,都無濟於事。
後來在卡耐基建議下,帕米拉改變了策略——變指責為表揚。
沒想到,大爺們一受鼓舞,反而爆發了工作熱情。
書里分析道,人性的一大弱點,就是非理性。
「人受感情驅使,被偏見支配,內在充滿了傲慢與虛榮。」
無論是誰,對欣賞與讚許,都有着強烈渴求。
不要吝嗇你的讚許,大大方方讚美別人,往往更能打動人心,從而達成目的。
3. 贏得爭論的方法只有一個,避免爭論。
很認可羅翔老師的一句話:
「夜郎自大,是好辯者的天性,他們經常會把觀點的爭論,上升為語言的攻擊,再把語言的攻擊變成肉體的爭鬥。當你遇到這種人時,其實沒必要和他辯論,因為你辯不贏的。」
這觀點與卡耐基不謀而合。
他認為,人有高估自己的天性。
碰上紛爭,每個人骨子裡都想贏。
所以這種情況下,最明智的做法不是爭個你死我活,而是巧妙避開。
發生分歧,各退一步;意見不同,不必計較;誰輸誰贏,無關緊要。
允許自己做自己,也不干涉別人做別人。
各走各的路,方能各自安好。
4. 說服別人的首要途徑,是引發對方的強烈慾望。
書里有個觀點:人性本質是慾望,而慾望是所有行動的原始動力。
說服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激發他內心深處的期待。
你希望孩子好好學習,不要一個勁說教,就告訴他讀書將為人生提供怎樣的奇妙體驗;
你希望伴侶積極上進,不要總是施壓,可以一起聊聊富足日子裏的舒適、幸福與滿足;
你希望同事配合工作,也不要用蠻力,告訴他業績提升後很可能迎來升職加薪。
當美好的願景浮現眼前,人就有了做一切事情的動力。
這個時候,無需說教,別人就會主動配合。
5. 討論對方在乎的事,是直抵對方內心的捷徑。
周國平曾在《交往的質量》中說:
「一種交往具有價值的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中,各自的價值。」
所謂交情,只是華麗的包裝,利益才是最核心的紐帶。
和任何人的關係,並不取決於我們有多好,而在於我們有沒有用。
書里說,若想關係長久,你就得討論對方在乎的事,並提供切實的幫助。
當人具備了「交換價值」,才能一點點拼出人際關係的大網。
2
打通合作的「成事秘法」
1. 如果你想得到他人支持,請先體諒他人的想法和願望。
在書里,看過一項社會調查。
紐約電話公司對500通電話進行記錄,發現「我」這個字出現了3900次。
卡耐基說,人總是習慣性地考慮自己,而忽略他人。
不管是溝通還是合作,大家向來先從自己的角度出發。
針對這一人性弱點,想到他人支持,你就得反向思維——先考慮別人的感受與想法。
也就是學會和對方統一戰線。
當你懂得換位思考,很多關係就順了。
2. 找出他們想要什麼,並教給他們怎麼做。
書里有個比方。
釣魚的時候,我們知道用美味的魚餌引魚上鉤。
但在吸引合作夥伴的時候,卻忘了投其所好。
若想建立關係,除了知道他們想要什麼,還要教給他們怎麼做。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與人謀發展,就要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與人談合作,也要讓對方達成所願。
人性都是逐利的。
有利可圖,是共事的一大前提。
3. 從一開始,努力讓對方說「是」,別讓他說「不」。
書里分析說,合作最開始,「不」字是最難逾越的鴻溝。
一旦對方說出口,再想扭轉局面,就難上加難。
所以卡耐基提醒大家,要在合作的一開始,就努力讓對方說「是」。
而做到這一點,需要你做個「讓人舒服的人」。
先贊成對方觀點,而後委婉表達,最終與他人統一戰線。
心理學家戈爾曼說:你讓人舒服的程度,決定着你所能抵達的高度。
你讓別人舒服,別人才不會用「拒絕」令你難堪。

4. 感恩之情猶如火種,它的溫暖火焰足以回報你。
書里說,大多人意識不到感恩,很多事都理所當然地接受。
但如果你反其道行之,逆着人性來,就會輕鬆贏得他人支持。
有句話說得好:
天才投資者投的是人性,感恩是一個人身上最寶貴的東西。
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才會記人好,懂回報,讓人放心。
當你心懷他人,時刻想着回饋他人時,機會也會悄然落入你手中。
5. 真誠,是為人處世的基礎。
看完這本書,有不少人疑惑,卡耐基說的這些聽起來很虛偽。
難道我們和人第一次見面,就去巴結、遷就嗎?
當然不是。
卡耐基反覆聲明,一切都要發自真心。
他舉了一個例子。
當年辦講座,他想請幾個知名作家當嘉賓。
邀請信上,他沒有任何吹噓,反而實話實說:自己是個剛起步的講師。
信的結尾處,他和150學員都簽上了名字,表現出足夠的誠意。
結果,幾個作家被深深打動,都免費出席了講座。
用心待人,真誠處世,是建立一切關係的基礎。
畢竟,虛偽與敷衍,瞞不過任何人的眼睛。

3
維繫感情的「高明招數」
1. 得到友誼的最佳辦法,是付出而非索取。
卡耐基在書里分享交友經驗。
他說,自己之所以有很多朋友,是因為捨得給對方「小恩小惠」。
送鄰居一本書,請同事喝杯咖啡,給大學生提供就業機會……
原本不可能有交集的人,就慢慢處成了朋友。
老話說,己欲利,先利人;己欲達,先達人。
想要得到什麼,就先付出什麼。
你對世界不貪婪,世界對你才不會吝嗇。
2. 傷害別人自尊是一種罪過,請給對方留足面子。
看書時,有句話很扎心。
哪怕關係再近,都沒有人喜歡一個處處傷害自己顏面的人。
你的孩子不喜歡你的當眾批評,你的朋友受不了你過分的玩笑;
愛人之間會因為互相諷刺,一次次陷入感情危機;就連很包容我們的父母,也難以忍受自尊被踐踏。
好的感情,有里子也要顧面子。
做好面子工程,感情才歷久彌堅。
3. 將命令改為問句,不僅聽起來悅耳,還能激發創造力。
書里有項社會調研,說那些妻子離家出走的家庭,都有一個共同點——
家裡總是充滿了挑剔、指責,甚至欺辱、謾罵,沒有人會好好說話。
卡耐基由此推論出,如果大家言語和睦,家庭關係也會出奇地好。
比如,將命令改為問句,不僅聽起來悅耳,還能激發創造力。
而這點,不僅適用於家人之間,一切你看重的關係通通適用。
把暖心的話說出來,把傷人的話咽回去,才不會傷了彼此的心。

4. 專註傾聽,是我們能夠給予他人最高的禮遇。
書里有個故事,很有趣。
一次聚會上,還不怎麼有名氣的卡耐基,被冷落在一旁。
這時,他聽見隔壁有位教授在談他去非洲的經歷。
但周圍的人卻不感興趣,沒一個好好聽教授說話的。
卡耐基湊過去,很認真地聽起來,還不時和教授交流兩句。
聚會結束時,教授大讚卡耐基:「這是我見過最有效的人,我將與他做一輩子的朋友。」
莎士比亞說:「耳朵是通向心靈的路,凡事需要多聽,少言。」
無論與誰交談,專註傾聽,傳達出的,是我非常在意你的感受。
這是我們給他人最好的善待,也必將因此被全世界接納。
5. 不要改變對方,真心誠意地欣賞對方。
耶魯大學教授路易斯發現這樣一個規律:
一個人養成一種習慣需要90天;
形成一種思維模式需要180天;
而價值觀的形成,則需要14年。
每個人的價值觀,都自帶體系,非常難以撼動。
卡耐基也觀察到,人性複雜,人具有多面性。
辯證地看,誰身上都有好有壞。
與其奢望改變別人的不足之處,不如去欣賞他們的過人之處。
唯有如此,大家交往起來,才能久處不厭。
▽
《人性的弱點》中,有句話讓我很感動:
對人性的深刻洞察,不是為了取悅別人,而是為了成為自己。
就像卡耐基本人,他能從一個連火車都沒見過的窮小子,成長為環遊世界的演講大師,究其根本,就在於他看清了人性中的弱點。
他不止一次感慨,了解人性,是他成功的關鍵。
生活中,很多人一輩子和人打交道,卻對人性茫然不知。
而後反反覆復陷入失敗的人際關係,令自己痛苦不堪、一事無成。
游泳需要了解水性,馴獸需要了解獸性,活在這人世間你就必須了解人性。
點個贊吧,洞悉《人性的弱點》,順着人性去社交,就再也沒有處理不好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