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2000多度,駝背消瘦,這個2歲半的孩子經歷了什麼?

2歲多的強仔,駝背、消瘦、高度近視,小小的身體承受了太多這個年紀本不該有的痛苦。家長們帶着強仔四處尋醫,奔波於各家醫院的眼科、骨科、兒保科,始終無果。

這孩子究竟怎麼了?

近日,家長帶着孩子求助國內著名兒科專家、深圳大學總醫院兒科主任余加林教授,余加林根據多年臨床工作積累的經驗,初步判斷孩子為馬凡綜合症,經基因檢測後確診。

駝背、消瘦的強仔。

1歲多已有2000多度近視

問題出現在強仔9個月大時,家人發現他看電視總往前湊,看東西似乎也與別的孩子不一樣。

強仔由爺爺奶奶在梅州帶着,爸爸在深圳工作。發現問題時,強仔爸爸便把他帶到深圳一家醫院看了眼科。不過,醫生說孩子太小,無法測視力,讓他們再等等。

可是當過了一年再測時,強仔已有2000多度的近視,而這個年齡的孩子正常應該有300度的遠視儲備。強仔爸爸又把孩子帶到另一家醫院就診,檢查發現強仔晶狀體異常,治療後效果並不好。

近半年來,家人發現,強仔走路姿勢與其他同齡孩子不一樣,出現略微駝背。一家人又帶着孩子到深圳一家醫院的骨科就診,經脊柱X光拍片發現腰椎稍後凸。

除此之外,強仔一直食慾不好,雖然個子高於同齡男孩,但卻十分消瘦。到一家醫院的兒保科就診後,強仔被診斷為「營養不良,生長過快」。

就這樣反覆求醫,孩子的狀況不見好轉。多方打聽下,家長決定求助深圳大學總醫院兒科主任余加林教授。

強仔的手指。

醫生聯想到「蜘蛛指」

余加林發現,強仔走路時輕微駝背,再查看院外眼科、骨科、兒保科的所有檢查報告,大致有了個判斷,「這孩子多系統病變絕不會是孤立地,同時患幾種疾病,一定有內在聯繫。」

基於多年臨床實踐積累的臨床思維,一個遺傳病——馬凡綜合症進入余加林的思緒。

馬凡綜合征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由法國兒科醫生馬凡(Marfan)在1896年首次報道。馬凡綜合征是遺傳性結締組織病,以骨骼、眼及心血管三大系統的病變為主要特徵。

馬凡綜合征還有一個表現是身材異常高大。余加林馬上為強仔測身高。一測量,孩子的身高達96cm,超過同齡男孩90多個百分位。也就是說,100個同樣年齡的男孩中,他超過了90多個孩子的高度。但他的體重只有12.4公斤,接近同齡孩子對照體重的下限。再看看手指及腳趾,都較長。這更加符合馬凡綜合征的特徵,這種病又被稱為「蜘蛛指(趾)」症,原因就是患者的手指和腳趾都偏長,讓人聯想到蜘蛛。

因馬凡綜合征常常累及心臟,余加林仔細聽診,心前區沒有雜音,馬上作心臟超聲,結果發現「主動脈竇部增寬」。馬凡綜合征患者三大系統的病變特徵,強仔都有了。

經詢問,孩子父母表示自己及家族均沒有患這種病。但余加林還是決定對孩子做基因檢測,並得到家長的支持。

1個月後,基因全外顯子測序結果回來了:從人類基因組中約 2 萬個基因的外顯子區中,檢出FBN1 基因上與受檢者表型部分相關的2個疑似致病變異,結合臨床表現,可以確診為馬凡綜合征。

強仔的腳趾。

低於萬分之一的患病率

馬凡綜合征患者身材高大、四肢修長,因為身形特點在一些領域極有優勢,所以也被稱為「天才病」。

美國女排名將海曼也是馬凡綜合征患者,她身材高瘦,手指特長,叱吒排壇多年。不過她33歲那年猝死在球場上,也是因為馬凡綜合征。

「馬凡綜合征的發病率約0.04‰~0.1‰,流行病學統計顯示,大多數馬凡綜合征患者有家族史,但同時約有15%-30%的患者是由於自身變異導致的,這種自身突變率大約是1/20000。」余加林介紹。

馬凡綜合征的臨床表現有骨骼肌肉系統、眼和心血管系統等幾方面的異常,如四肢細長、蜘蛛指(趾)、漏斗胸、雞胸、脊柱後凸、脊柱側凸;晶體狀脫位或半脫位、高度近視、白內障、視網膜剝離、虹膜震顫;約80%的患者伴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馬凡綜合征一般表現為連續傳遞遺傳或隔代遺傳。醫生建議,馬凡綜合征患者日常應避免劇烈運動、過於勞累,患者家屬也應提高警惕,可做全面的身體檢查,及時診斷是否患病。

【見習記者】劉珊

【通訊員】王卓芬

【作者】 劉珊

健康情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