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粗心大意」或許另有「隱情」!這些方法可以幫助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通訊員 鄭艷 林惠芳

圖/羊城晚報資料圖

一些家長發現,孩子總是粗心大意的,要麼是寫作業時老是錯字連篇,要麼就是閱讀時總是跳行漏字的,「這孩子挺聰明的,可就是粗心……」,醫生提醒:孩子總是「粗心大意」的背後,或許另有「隱情」,他們也許正被「閱讀障礙」所困擾!

閱讀障礙者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成績差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康復科主任醫師常燕群向記者解釋,閱讀障礙,是指孩子智力正常,但其讀寫能力卻是與其自身發展很不匹配,甚至落後的一種現象。由於腦神經生理性缺陷,他們無法將視覺上呈現的文字成功「解碼」成語音或者是成功「解碼」後卻無法對其進行理解,因此閱讀障礙一般多在孩子開始識字時才被發現。

有研究報道,約5%-8%的學齡期兒童患有閱讀障礙,占學習障礙患者中的絕大部分,閱讀障礙者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成績差,還常常伴有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有些孩子甚至因此被貼上了「笨小孩」的標籤,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孩子的學習和身心發育。

五大表現,及早識別兒童閱讀障礙!

從臨床看,兒童患有閱讀障礙常常會有如下表現:

(1)常常混淆同音字、形近字:閱讀障礙的兒童在識字階段,會發現他們常常容易將一些字形、讀音相近的字搞混,甚至照着抄都會抄錯。

(2)閱讀跳行漏字:閱讀障礙的孩子由於在視覺掃描功能以及「解碼」方面的缺陷,他們在閱讀時會表現得比較吃力,常會出現磕磕絆絆,跳行、口誤,省略字詞等現象。

(3)讀不懂:有的孩子能將一篇文章流利地朗讀出來,但是讀完之後,腦中一片空白,如果詢問關於這篇文章的一些問題,孩子也是很茫然,這是閱讀理解方面的缺陷所導致的,孩子往往會有寫不出作文、應用題部分大片丟分的情況。

(4)書寫困難:閱讀和拼寫是緊密相連的,閱讀障礙的孩子,常常出現錯別字多、字的偏旁部首遺漏或張冠李戴的表現,而且他們在寫作業時,常常「卡殼」,坐在那兒半天都沒什麼進展。

(5)閱讀障礙的兒童,還可合併有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現,他們的專註力差,寫作業時對任何聲音或動作都極其敏感。

五個小方法,幫助孩子提升閱讀能力!

對有閱讀障礙的孩子,家長需要給予的是關注和幫助,而不是憤怒和放棄,那麼除了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還有沒有一些在家可操作的方法來幫助孩子提高閱讀能力呢?常燕群認為,家長可以嘗試以下五個方法以幫助孩子提升閱讀能力。

(1)分享閱讀,讓閱讀變得更有趣味:家長在陪孩子讀繪本的時候,首先可以讓孩子看着圖片講故事,然後家長可為孩子逐字朗讀,隨着孩子識字量的增加,逐漸提升孩子在閱讀活動的參與水平,變成家長指導小朋友一起讀,最後過渡到讓孩子自己獨立閱讀。分享閱讀不僅能提升小朋友的閱讀能力,還能增進親子關係。

(2)視覺分辨能力的訓練:平時可以跟孩子一起玩視覺分辨能力的遊戲,如找不同,偵察兵等小遊戲。在找不同中可以給小朋友看兩張看似相同的圖片,只在細節上有幾處差別,讓孩子把這些區別找出來。「偵察兵」的小遊戲即是訓練小朋友的圖形-背景區分能力,給小朋友呈現一幅背景複雜的圖片,讓小朋友在其中找到一些隱秘的物體。

(3)幫助孩子積累詞彙:平時可以跟孩子玩詞彙的小遊戲,如提出一個中心字,然後擴展開讓小朋友利用這個字進行組詞,最後可以利用這些詞語進行造句、寫作來增加小朋友對這個字的理解。

(4) 閱讀時適當標記:閱讀時可以把數字和時間用鉛筆標識出來,另外,文章中的重要信息一般都是有規律的,中心句、主題句及含有主題句的文段是重要的信息,可以在閱讀時畫出來,抓住關鍵句和主要的信息,幫助孩子進行理解。

(5)改變不良的閱讀方式:很多孩子做題時都有讀出聲的習慣,但其實人們在朗讀的時候,發音器官會做輕微運動,運動的語言中樞會對視覺中樞進行干擾,閱讀的速度和效率會受到朗讀速度的限制,所以閱讀時最好採用默讀的形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背誦課文的時候,朗讀的記憶效果會更好。(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牛智傑

校對 | 趙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