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多數語言都管媽媽叫「mama」,一本書滿足你全部好奇

你知道為什麼大多數語言都管媽媽叫「mama」嗎?

你知道為什麼說非洲人是語言天才嗎?

你知道印度尼西亞是如何讓700多種語言和平相處的嗎?

這奪命三問,是不是讓大家感到一陣懵?其實這和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書有關。

這是一本通過世界上最多人說的20種語言,滿足大家對語言全部好奇的人類語言小史——《人類語言的故事》。

為什麼大多數語言都管媽媽叫「mama」?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封面上羅列的這幾種語言,其中法語、英語、漢語、西班牙語和俄語,雖然彼此之間區別很大,但對「媽媽」的發音卻驚人地一致。

或許這是因為,幾乎所有孩子開口發出的第一個聲音都是「mama」。所以,大多數語言都不約而同地用這個發音代表了「媽媽」的意思。

但其實,這時孩子發出的聲音是嬰兒在張嘴吐氣和吸吮母乳時發出的「ma」的聲音。

此時的「媽媽」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媽媽」,而只是乳汁和溫暖的象徵。

是不是很有發現感?

這本書主要介紹了全世界最多人使用的20種語言,每種語言中都有很多有趣的知識。

比如,我們都以為歐洲國家的語言很相似,所以一個歐洲人掌握多種語言是比較容易的。

但其實,從人均掌握的語言數量來看,非洲人才是妥妥的語言天才!

在非洲,人均會說3門語言:母語、通用語和「重大語」。

一方面因為,非洲是世界上少有的多語言社會。他們會說多種語言,是因為社會就使用多種語言。

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母語在社會和地理上不能帶他們走太遠,所以想要獲得更好的發展,就要求他們也會說其他語言。

所以,與其說非洲人擅長學習語言,不如說他們有一種明智且務實的追求溝通的態度。

作者加斯頓·多倫,是一個真正通曉多種語言的人,他能閱讀葡萄牙語、意大利語、丹麥語、挪威語和世界語等11種語言。

為寫這本書,他還花了幾年時間學習世界使用人數排名第20的越南語

儘管他學得很努力,但還是不得不承認自己在越南語上遭遇了慘敗。

他問老師:「你能想出讓我繼續學的理由嗎?」

而老師告訴他:「只要你學會了越南語,學中文就容易多了。」

這算是個寬慰人的說法嗎?小編不禁哈哈大笑。

正如本書的譯者所說:

這本書中有很多新奇的切入角度,都是以世界大語種之一的漢語為母語的我們從未想過的。

例如,雖然我國和越南是極近的鄰國,但我們可能從來沒想過要學習越南語。

幾千年前就實現了「書同文」的我們,恐怕從來想不到泰米爾地區的人民為爭取他們語言的法定地位而苦鬥幾十年,甚至獻出生命……

通過這本書,我們不僅了解到關於20種語言的歷史文化知識,作者還在書中與我們分享了他語言學習的經驗:

他擅長的外語,全是那些他不得不使用,且有充分時間練習的外語。由此看來,投入時間是學習語言最難的一點。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這本書還精心搭配了66幅插圖,是語言愛好者的絕佳選擇!

有哪些語言進入了世界20大語言行列?它們背後有着怎樣驚心動魄的故事?學習這些語言難嗎?

……

翻開這本語言的小史,絕對滿足你對人類語言的全部好奇。

留言互動

關於語言,你還知道哪些有趣的故事?

歡迎在留言區交流分享

留言最精彩的 前6名 讀者

可獲得贈書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