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孩子經曆數次"剜肉之痛",多方求醫迎來希望,康復又成難題

2021年01月13日02:09:11 育兒 1372

這本是一個幸福的小家庭,夫妻倆都有着不錯的工作和收入。一個孩子,生下來之後,得了一種罕見的疾病,短短兩年就花費了90萬元醫療費用,把一個小康人家,生生拖入了貧困的深淵。

2歲孩子經曆數次

圖為本文主人公向茜和她的兒子

大家好,我叫向茜,家住四川省通江縣麻石鎮。我和老公是2017年3月經人介紹認識的,老公一直在上海一家小的外貿公司做採購工作,我則在成都的一家培訓機構做前台。2017年底我們結婚了,2018年3月我發現自己懷孕了,5月份,由於孕期反應強烈,且在成都沒人照顧,我便辭掉工作到上海養胎。

2歲孩子經曆數次

圖為向茜

可孕晚期34周時,我的血小板開始下降,36周血小板降到59。醫生要求住院觀察,住院第3天血小板就降到了51。醫生緊急安排了剖宮產,孩子出生後,我的血小板恢復了正常。孩子是11月1日下午3點多剖宮產出來的,之後被送到新生兒科觀察。期間孩子全身長滿了膿皰瘡。5天後,我出院,孩子身上膿皰瘡還沒消失,醫生讓我們回家用碘伏和百多邦擦拭,半個月後膿皰瘡完全好了。

2歲孩子經曆數次

圖為向茜的孩子向毅恆

孩子出生時,因為感染沒法打疫苗。滿月後我們帶着他去社區醫院打疫苗,又因為孩子動脈導管未閉而不能打疫苗。我們又帶着孩子去出生的醫院(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東院)檢查,同時查了一個血項。血項顯示孩子的白細胞20以上,感染指標(CRP)80。醫生看不出是什麼原因,便讓我們帶着孩子到復旦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做進一步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孩子右側淋巴結腫大,連續在醫院輸了兩天的抗生素

2歲孩子經曆數次

圖為向茜和孩子

因年底計劃回老家,我12月8日按計劃回到了成都。12月9日、10日,我一直抱着孩子跑成都的醫院。在錦江區婦幼保健院,醫生說孩子的病是外科,他們那裡沒有外科,又讓我去華西婦幼。華西婦幼急診也說他們沒有外科,我們又到了成都婦女兒童中心醫院,跑了兩天,終於有醫院可以治療孩子了。

2歲孩子經曆數次

圖為向茜的孩子

因當天沒有床位,孩子在急診輸了一天的液,第二天5點我帶着孩子來到醫院排隊。11點左右終於住進了醫院,這時候孩子的淋巴結已經很明顯了,看起來很大。孩子住院後開始發燒,經過一個多星期的檢查,被確診為敗血症。治療半個月,敗血症控制住了,孩子臉上的淋巴結已經開始化膿,又轉到外科做手術。此時孩子才45天。因為淋巴結是在臉上,醫生不敢打麻藥,直接用刀劃開他的皮膚,清理膿液和腐肉,我現在也忘不了他的哭聲,那種撕心裂肺,真叫我心痛到不能自已。

2019年1月10日,孩子在成都治療近一個月的敗血症後,回到老家。可僅過了3天,他突發高燒,連夜送到通江縣人民醫院。醫生看了孩子的狀況,只簡單地開了退燒藥。當時沒有病房,當晚我和孩子就在醫院走廊里過夜,熬到天明。整整一夜,我冷得一直在打哆嗦,把孩子裹在我的懷裡,心裏充滿了心酸和絕望。

2歲孩子經曆數次

圖為向茜

縣醫院做不了進一步的檢查,也沒有高階抗生素可以治療孩子的感染。隨後醫生建議我們抓緊轉上級醫院治療。通過各方打聽後,得知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是整個西南片區最好的兒童醫院,就急忙奔赴重慶。檢查後,孩子先是被確診為膿毒血症、重度肺炎等病症。經過一周的治療後,孩子的病情並沒有絲毫好轉。繼而進一步檢查,孩子又被確診為真菌性肺炎、輪狀病毒感染等。

2歲孩子經曆數次

圖為向茜的兒子向毅恆

於是醫生開始懷疑孩子的免疫力有問題,要求我們做個呼吸爆發檢查。我沒有絲毫猶豫,當即同意。最終孩子被確診為罕見病:免疫缺陷慢性肉芽腫。醫生介紹,患這種病只有二十萬分之一的幾率,特點是長期伴隨各種感染併發症。如果不採取治療,一般只能存活5~7歲,目前國內唯一的治癒方案就是骨髓移植。

聽完醫生的病情介紹,我猶遭晴天霹靂,從那天起,我們的家庭就被貼上了罕見病的標籤。從孩子被確診後,我們一邊等待着骨髓供者的消息,一邊頻繁地奔赴醫院治療感染併發症。孩子每天都需要服用多種藥物治療和預防感染,其中威凡伏立康唑是進口葯,一盒葯僅10粒需要近4000元,一個月要吃2盒。經濟壓力陡增,讓我們這個剛組建的小家庭難以支撐,可接下來的頻繁感染更是雪上加霜。

2歲孩子經曆數次

圖為向茜和孩子

2019年3月,是孩子被確診後第一次因感染住院。他持續腹瀉和低燒,藥物治療兩天後病情加重。孩子爸爸已經去上海打工了,家裡只有我一個人。我再次獨自帶着孩子跑向醫院,跑了幾家醫院都不能順利住院,最後才找到成都華西第二醫院。

入院後又是一系列的檢查,很快結果出來:真菌肺炎再次感染,同時右耳側的淋巴結傷口再次破潰。這就意味着孩子又將接受沒有麻藥,只有鑷子和棉條反覆從切口中塞進取出鑽心刺痛的過程。經過一個月的治療,孩子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2歲孩子經曆數次

圖為向茜和孩子在病房

目睹孩子每次抽血、扎留置針、切口引流的過程,我的淚水早已流干,我的心也被完全揉碎。我知道不能代替他承受這些痛苦,但可以好好的護理讓他減少被感染的次數。我再也不會因為注射器喂葯把他嗆到,而減少給他灌藥的劑量,我再也不敢有把他放在家出去工作的念頭。我小心翼翼地呵護着他,不敢帶他去人多的地方。

2歲孩子經曆數次

圖為向茜在給孩子輸營養液

可每個月去重慶醫院看專家、做檢查,卻是必不可少的。每次去火車站,我都背着大包小包,懷裡抱着一個孩子,經常會有路人問我:"為什麼你一個人帶着孩子出來?孩子的爸爸呢?"我只能簡短地說道:"帶孩子去看病,孩子爸爸在打工。"他們或許一下就都明白了,不再繼續探問什麼。

儘管我精心護理,可還是阻止不了感染對孩子的侵害。2019年9月,孩子大腿處有一個紅點,起初以為是蚊蟲叮咬,及時做了消毒處理。可僅僅幾天時間,紅點就變成了一大塊紅腫。急忙送去華西第二醫院,查B超後才發現已經形成膿腫,又要接受切口引流。我的淚水奪眶而出,我怨恨自己沒有好好地護理他,我更恐懼沒有麻藥的引流,我孩子將承受剜肉之痛。醫生告訴我需要轉到華西醫院才能做外科手術。看着那麼小的兒子,我是一路哭着帶他離開華西第二醫院,又急忙跑到華西醫院的。

2歲孩子經曆數次

圖為向茜和孩子

外科醫生再次確認膿腫已經形成,必須馬上手術。整個手術過程和我預想得一模一樣,不同的是這次的切口更大更深,達3cm的切口需要撐開塞進30cm長的棉條。我流着眼淚配合著醫生,用力按住孩子的腿,完成了一天一次的換藥。總以為壞運氣每次結束後,下次就不再會有,但命運對我們似乎是例外。

2019年10月,孩子腿部的引流還未痊癒就再次感染,繼續到華西第二醫院接受治療。孩子自從被確診罕見病以來,就一直患有真菌肺炎。這次也不例外,又是肺部感染。醫生已經很熟悉我們了,青霉素、紅霉素之類的低階抗生素不再考慮,直接改用美羅培南、萬古黴素等高階抗生素。又是一個月,孩子的腿部切口才癒合,真菌肺炎似乎也得到了控制。但不知道它何時又會發起瘋狂的進攻。

2歲孩子經曆數次

圖為向茜母子

2019年12月,最嚴重的一次感染,孩子反覆低燒、呼吸急促,總是哭鬧不安。我不敢耽誤,急忙再跑到華西第二醫院。醫生似乎沒有好的對策,只能留觀退燒。這次我沒有再聽從醫生的安排,我非常擔心孩子,覺得這次絕非感染那麼簡單,急忙回家收拾奶粉、尿不濕等必需品後,再次踏上了去重慶的火車。

成都距離重慶並不遠,但兩個小時的車程卻讓我感到無比的漫長。懷裡的孩子狀態越來越差,我恨不得馬上就把孩子送到醫生面前。來到醫院後,先做檢查,很快結果出來,孩子是心包積液,而且是大量。醫生要求馬上手術,這次我只能在手術室外等待。三個小時過去,孩子身上插着引流管被推了出來。

2歲孩子經曆數次

圖為向茜和孩子

在孩子麻藥未醒的間隙,醫生找我談話。告知我孩子這次感染非常嚴重,建議我們抓緊做骨髓移植,否則孩子後面再感染的風險會越來越大。聽完醫生的話,我哭着給老公打去電話,當時我已經崩潰了。我不住地問老公怎麼辦?我不停地重複着說,我捨不得孩子,我想救他!老公在電話那端哽咽着說不出話。良久才說,我們上北京海軍總醫院吧。

12月20日,孩子在重慶出院,沒有回家,我帶着孩子直奔北京。老公也從上海來到北京。一年多來,我們一家三口從兩個城市出發,在北京短暫團圓。到了北京海軍總醫院後,我們看了專家。專家告知,老公可以作為骨髓供者。老公跟孩子是半相合,但目前需要等待排倉,我們一家三口又不得不分開,老公繼續去上班掙醫藥費,我帶着孩子回家等待。

2歲孩子經曆數次

圖為向茜手機里一家三口的合影

2020年5月,還沒等來北京醫院的消息,孩子體內的感染又一次爆發了。我繼續帶着孩子來到重慶住院治療。2020年6月,北京醫院那邊還是沒有消息,孩子的感染卻越來越頻繁,我只能反覆地帶他到重慶治療。直到7月初,北京終於傳來了好消息,通知我們準備做移植。

2020年7月20日,我們來到了北京。入院檢查一周後,卻因孩子體重不達標,需要再養一段時間。為此我們只能在北京暫住等待移植的通知。2020年8月,孩子在北京又因感染住院。醫生看過孩子情況後,建議一直在醫院治療直到進移植倉。2020年9月16日,孩子終於可以進倉移植了。

2歲孩子經曆數次

圖為向茜

整個移植期間,孩子因化療反應強烈,身上布滿了各種輸液管,液體24小時不斷地輸入。每天固定時間服用多種藥物。2020年10月19日,孩子轉至普通病房。他雖然得以出倉,但是狀態很不好,全身出現水腫,血項指數中血紅蛋白很低,血小板降到了個位數。

10月20日,孩子病情加重,醫生找我和老公談話。我們孩子被確診為移植後最嚴重的併發症:肝小靜脈閉塞病。這個併發症非常危急,醫生說只有"去纖苷"這種進口特效藥可以控制。這個併發症發展迅速,必須當天用藥。談完話就讓我們抓緊去買這種葯,同時還給孩子下了病危通知書。

2歲孩子經曆數次

圖為向茜在給孩子輸營養液

這是有史以來我最緊張、最恐懼的時刻,我用發抖的聲音求醫生一定要救我的孩子。我想哭卻哭不出聲來,老公表情異常嚴肅。他也不說話,只是不停地打電話。我們在各個病友群中苦苦求助,病友們告訴了我買這個葯的途徑。很快,有病友聯繫我說香港藥房有賣,我急忙聯繫藥房後才知道,一盒葯就是22000元。沒有正規發票,只能現金購買。醫生說這個病一個療程是21天,得4盒,需要10萬元的藥費。

從孩子進倉移植以來,自費的花銷就已經花光了我們所有的錢。如今這高昂的藥費又如何拿得出來啊?醫生不停催問用藥,並明確說現在是拿錢買命的時刻,我們不得不再次尋親問友借錢。經過特效藥的治療,肝靜脈閉塞症已經轉好,腹水也已吸收。但漫漫治療之路仍在繼續。

2歲孩子經曆數次

圖為向茜和孩子

孩子現階段的治療主要是以抗排異和抗感染為主。每天靜脈注射進口卡泊芬凈和國產伏立康唑抗真菌葯。11月份,孩子感染巨細胞病毒,治療已經一個多月了仍未痊癒。先後用了纈更昔洛韋治療10天無效,現又更換成西多福韋治療,特異丙球更是一周3支。

目前,醫藥費從之前一天15000元降到了4000元左右。打從孩子生病到現在,我們已經花費了90多萬元,前期費用,大多是我們靠借債和刷信用卡籌來的。後續各項檢查、防感染等大約還需要30萬元左右。在治療上我們已經看到了希望,但巨大的經濟壓力猶如沉重的大山,壓在我們身上,已經難以支撐。

2歲孩子經曆數次

如果你想幫助這個孩子,可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項目詳情,進行捐助。如不能識別,可將二維碼保存到手機相冊,打開掃一掃,從相冊中選取二維碼進行掃描識別。該項目由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919大病救助工程發起,在民政部指定的互聯網募捐信息平台"水滴公益"發起募捐,並負責項目的審核、執行及信息反饋。該項目最終解釋權歸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所有。監督電話:4009-010-919。

2歲孩子經曆數次

"感光計劃"為公益攝影師、慈善組織、募捐平台搭橋,發佈困境家庭的圖片故事,助力募集善款。該計劃是由今日頭條攜手中國攝影家協會與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等具有公募資格的慈善組織聯合發起的圖片公益項目。如有困難,可私信"感光計劃"官方頭條號。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有這3種特質的孩子,註定是隱藏學霸!現在培養還不晚 - 天天要聞

有這3種特質的孩子,註定是隱藏學霸!現在培養還不晚

接娃放學時,兒子開心的說數學考了98分,其實我也挺開心的,畢竟在我看來,以我們家的智商,有這分數可以了,想當學霸是有難度的。而且,剛聽到其他媽媽說:我家娃上課總走神,寫作業拖拖拉拉,煩死了,估計天生就不是讀書的料!還好我心大,她的焦慮感染不
一碗下肚,懷孕37周女子流產!竟是家中「藏毒」 - 天天要聞

一碗下肚,懷孕37周女子流產!竟是家中「藏毒」

隨着炎熱夏季的到來,各類冰鎮冷藏食品逐漸「火熱」起來,但安全問題仍需重視,因為即便在冷藏環境下,許多嗜冷細菌仍能大量繁殖。其中一種名為李斯特菌的細菌需要格外引起警惕,因為它專愛挑孕婦和嬰兒「下手」,生活中該如何避免呢?近日,一位「准媽媽」在社交平台講述自己的遭遇:懷孕37周,因食用冷藏食品引發李斯特菌...
別再盯成績了,你娃快沒電了 - 天天要聞

別再盯成績了,你娃快沒電了

「養廢了」——這個詞最近在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討論中越來越常見。是的,不是被別人說,而是你自己做的。你當初一心想讓孩子好,結果,你用你的好心情,把孩子的未來給捧上了山崖。那些「養廢」孩子的家長,真不是嘴巴上講得好聽,結果卻不知不覺把孩子弄得很差
嚴防!「冰箱殺手」來了! - 天天要聞

嚴防!「冰箱殺手」來了!

炎炎夏日許多人的冰箱中存放着西瓜、哈密瓜、冰激凌等美食但是如果家裡有老人、孕婦或免疫系統較弱的人得小心「冰箱殺手」——李斯特菌李斯特菌在夏天尤為常見,許多感染事件的發生,都是因為人們吃了被李斯特菌污染的冷藏即食食品,例如奶製品、熟食肉類、沙
父親因工死亡,試管嬰兒能申請撫恤金嗎?法院判了 - 天天要聞

父親因工死亡,試管嬰兒能申請撫恤金嗎?法院判了

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5月27日,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發佈了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典型案事例,其中涉及一起試管嬰兒享受撫恤金待遇案件。陳某與郭某婚後因不孕症就醫,冷凍9枚胚胎。在胚胎移植前,陳某因工死亡,被認定為工傷。隨後,郭某接受胚胎移植生下陳小某,並銷毀剩餘胚胎。2024年5月,陳小某申請供養親屬撫恤金遭某社保中...
兒童針筒玩具熱銷,是「解壓神器」還是「危險利器」?多方提醒—— - 天天要聞

兒童針筒玩具熱銷,是「解壓神器」還是「危險利器」?多方提醒——

一個針筒、一個捏捏樂,組成了一款近期風靡校園周邊文具店的兒童玩具產品,針筒看上去和醫院使用的注射器幾乎一樣。網絡視頻里宣稱,這款玩具玩法簡單,十分解壓,只需要用針筒把空氣注入玩具中,形成空氣泡,再去捏爆泡泡就可以。然而,這款兒童玩具卻引起了家長們的不安。不少家長表示,此類玩具非常危險,存在安全隱患。...
【視頻】父親工亡後,冷凍受精胚胎植入母體成功分娩,他是遺腹子嗎? - 天天要聞

【視頻】父親工亡後,冷凍受精胚胎植入母體成功分娩,他是遺腹子嗎?

什麼是遺腹子?《現代漢語大詞典》中的解釋為:懷孕婦人於丈夫死後所生的孩子。在自然受孕情況下,遺腹子是先懷孕、丈夫死亡之後出生的孩子。那麼,一對不孕不育的夫妻進行胚胎體外培育,在丈夫工傷死亡後,胚胎再植入妻子體內之後出生的兒子小強(化名)是遺腹子嗎?小強能申領其父工亡後供養親屬撫恤金嗎?近日,在江蘇某...
防「溺」於未然,安全伴成長!這些防溺水知識一定要教給孩子! - 天天要聞

防「溺」於未然,安全伴成長!這些防溺水知識一定要教給孩子!

夏季炎熱,親水活動成為不少人的消暑選擇,但隨之而來的溺水風險也顯著增加。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急診科龍華君主任醫師提醒:每年夏季都是溺水事故高發期,尤其是青少年和兒童群體,溺亡悲劇時有發生。掌握科學防溺知識、強化安全意識,是守護生命安全的重要防線。一、為什麼青少年容易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