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育空間】擔心批評會給孩子造成傷害?試試這個小方法吧

2020年11月16日21:36:07 育兒 1273

周末難得跟朋友聚在一起,都是寶媽,話題自然離不開育兒。

朋友是位很注重孩子心理健康的好媽媽,她說自己最近看新聞挺鬱悶的,現在的孩子動不動就跳樓,弄得自己現在都不敢批評孩子了。說大了,孩子「砰」地一聲把門關上,你還揪心孩子別做出過激反應;不說吧,看着熊孩子就來氣,心裏憋着一團火,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爆發。

01

就批評孩子這件事,怎麼拿捏度,藝術性其實還挺高的。畢竟批評是親子間充滿敵意的一種溝通形式,家長高高在上,事關孩子本身的價值。雖然很多家長包括我自己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會遣詞造句,會很小心,也會很克制,但有時說出來的話還是會傷害到孩子。

「如果你平時能少看點手機,你會考得更好,超過某某。」(孩子會很委屈,我已經很努力,你們還是覺得別人家的孩子好……)

「我知道你很喜歡畫畫,可是你在古箏上已經花了8年時間,還拿了不少獎,放棄太可惜。」(孩子會很憤怒,總是讓我按照你們的喜好做事情……)

當我們說出上面這些話時,其實背後隱藏的含義是「不夠好」,傳遞出來的信息是對孩子的不喜歡,孩子聽後通常都會不高興或者跳腳。我們可以對孩子的行為表達自己的失望和不高興,或對孩子說「不」,但僅是針對孩子的行為或選擇,而不是孩子自身。比如孩子打了其他小朋友還拒絕道歉,我們可以說「媽媽對你打人不道歉這種行為很失望,很不高興」,但「我不喜歡你這樣的孩子」的說法,就會讓孩子陷入情緒混亂狀態,孩子會產生「媽媽不愛我了,我不是好孩子」的疑慮。

02

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變得更好,希望孩子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優秀。也許一些孩子在「鞭策」下能達到,但孩子的自我意識會受損,孩子會認為自己是不值得被愛被接納的,內心會發展出憎恨自己的感覺,這對孩子來說特別糟糕。有研究表明,一些青少年會出現抑鬱、自殘、自殺的行為,很多都跟孩子總是受到家長無情的批評和貶低有關。

糾正孩子是我們教養子女很重要也很必要的一環。但糾正的原則是對事不對人。比如孩子因為沒有準備好,考試成績很差,我們不妨這樣糾正他:

A承擔後果。「我們之前說好的,考不好,只能周末看手機,其他時間用來學習。」

B幫孩子找原因。我們可以先聽孩子說,「你平時作業做得都挺好的,內容掌握不錯,這次沒考好是什麼原因啊?需要媽媽幫忙嗎?」

【心育空間】擔心批評會給孩子造成傷害?試試這個小方法吧 - 天天要聞

C對孩子的學習狀態表示失望。「我知道你要再努力一些,會考得更好。如果你想考好點,就要更努力一些。分數是你自己的,下次要不要更努力,你自己決定。」

我們也可以不管孩子,表現出不在意孩子的分數,但不要給孩子漠不關心的感覺。跟平常一樣監督孩子的家庭作業,孩子自己就會努力爭上遊。比較傷害孩子的說法就是「我就知道你會考不好,平時看手機玩遊戲……」這樣說,不但解決不了什麼問題,反而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有缺陷,破罐子破摔。

03

怎樣批評孩子才不會讓孩子受傷害,有一個小方法,就是聽聽你會對自己怎麼說。比如針對自己工作上的小失誤,你是會用嚴厲和批判的態度說自己「能力不行,真是個笨蛋」,還是用溫和的態度給自己解圍「忙了一天,再好的廚子也會打碗」?批評孩子也一樣,設身處地地想想,把要說給孩子的話先說給自己聽,預演一下,看看自己會有何感想。假如自己都感到很傷自尊心,那就換一種方式,用更柔軟的語言,更輕鬆的語調。

這樣的做法需要我們家長有一定的耐心,多加訓練。剛開始會感覺有點麻煩,等熟悉後就能做到揮灑自如。這對我們家長來說是個挑戰,為了保護孩子,我們一起努力!

【心育空間】擔心批評會給孩子造成傷害?試試這個小方法吧 - 天天要聞

本文作者:李芬芬

《心理月刊》雜誌編輯總監

資深親子編輯,兩個娃的媽媽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你有什麼育兒經驗和心得;或者你個人有着怎樣的成長故事;或者你最近看了什麼育兒書籍,也可以把拆書筆記發給我們。歡迎圖文並茂。有心理學理論支持的文章更受歡迎。字數800字以上,1000字左右最好。文稿一經錄用,稿酬從優。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心育媽媽「媽媽幫」,歡迎你的加入~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母親的淚本就比我的血更值得銘記 - 天天要聞

母親的淚本就比我的血更值得銘記

「母親一手抹着自己的淚,一手抹着我的淚;一會兒是這隻手,一會兒是那隻手,反覆交替,上下左右,有點兒心亂手忙,又彷彿是別有用心的,是要用彼此的淚去堵對方的淚。」——《人間信》似乎孩子的成長總是伴隨着母親的淚水。從一開始孩子出世時的劇痛,到後來蹣跚學步摔跤;哪怕孩子已經長大,待到奔向遠方時,母親的...
一個母親最大的貢獻,是自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一個母親最大的貢獻,是自己的鬆弛感

莫言曾在採訪中說過,母親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童年時家裡窮得揭不開鍋,母親卻總能在縫補衣服時哼着小曲兒,在田埂上種菜時講着故事。這種骨子裡的鬆弛感,讓他貧瘠的童年長出了一片綠洲。
我竟然這麼自私 - 天天要聞

我竟然這麼自私

五一回爸爸那裡,忘記說什麼話題了,我說我還有幾年就退休了,爸爸說,這麼快啊!在爸爸眼裡,我還是那個不懂事的小傻妞一樣。後來爸爸說,退休了,可以來給我做飯。我這時候才心裏驚了一下樣,這個想法我怎麼從來沒有。
分別32年和26年後,他們終於在母親節前喊出那聲「媽媽」! - 天天要聞

分別32年和26年後,他們終於在母親節前喊出那聲「媽媽」!

封面新聞記者 周洪攀 王祥龍 攝影報道張新(左二)與劉玲玲(右一)與母親相認5月10日下午,四川省綿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會議室內,一場跨越數十年的重逢正在上演。河南人張新(化名)和內蒙古人劉玲玲,兩個素不相識卻命運相似的人,在這一天,終於見到了自己的親生母親。32年、26年——漫長的等待,在這一刻化作淚水與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