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寶寶在 1 周歲的時候應該逐漸停止使用奶瓶,18 個月之前戒斷奶瓶。
這可把爸爸媽媽們給急壞了:
我家孩子不用奶瓶不喝奶啊,戒奶瓶簡直比戒母乳還難啊!
聽說 1 歲以後吃奶瓶會造成牙齒畸形,真的假的?
我家孩子現在 3 歲了還習慣睡前用奶瓶喝奶,不戒奶瓶真的有那麼嚴重?
說實話,1歲後還長期用奶瓶,危害還真的挺大的。
影響牙齒髮育和口腔健康,還影響顏值
小小年紀就缺牙,顏值大打折扣
寶寶長牙之後如果還一直用奶瓶,牙齒就會長時間的泡在奶里,還會增加齲齒的幾率!而乳牙的礦化程度低,一般患了齲齒一整顆牙都會壞掉。
你想想,乳牙長出來之後,大概要過個6,7年才會更換,也就是說,孩子的牙齒要缺席好幾年,還有可能會影響恆牙的健康和整齊!
孩子牙不整齊,還會受到同學的嘲笑,對孩子的自信,人際交往都會有影響。
可能影響到寶寶頜骨發育和牙齒排列
長時間吮吸的動作可能會讓寶寶的上頜前突,牙弓變窄,變成「奶瓶嘴」。伸舌、下頜前伸的吞咽動作可能會讓寶寶形成「地包天」的面形。
長時間含着奶嘴的動作又可能會讓上門牙前突,下門牙後縮,變成我們常說的「齙牙」和「凸嘴」。
容易營養不均衡,還影響語言能力發展
對孩子來說,用奶瓶喝奶很快,而且很省力,孩子不知不覺就能喝下去好多,奶喝的多,相應的食物攝入就少了,就很容易造成營養不均衡,而過多的喝奶也會使脂肪攝入過多引起肥胖。
食物攝入不足,口腔內的肌肉就很難得到鍛煉,這樣也不利於寶寶學習說話,還可能會阻礙寶寶的語言能力。
所以,寶寶到1歲的時候,家長們就要讓寶寶離開奶瓶!
當然啦,這件事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現實往往是這樣的:老母親換了各種杯子,連哄帶騙,小祖宗就是不肯喝!
其實,從吮吸奶嘴到用杯子喝水,動作變化非常大,本來就是需要給寶寶時間去學習和適應的,一開始有些抗拒很正常。
而且有些寶寶確實會把吮吸奶嘴當成一種慰藉,對奶瓶產生依賴。突然離開奶瓶,會讓孩子進入焦慮狀態。
那怎麼辦呢?看下面:
做好 2 件事幫助寶寶順利離開奶瓶
1. 別心急,慢慢引導
下面這些小 Tips 或許有所幫助,媽媽們可以試試。
給寶寶選造型可愛,顏色鮮艷的杯子,引起寶寶注意;
寶寶抗拒杯子時不強迫,爭取印象分,避免產生抗拒心理;
寶寶飢餓的時候不適合學習,選寶寶心情好的時候嘗試;
對寶寶的小進步及時鼓勵,無條件獻上你的讚美。
2. 在不同時期給寶寶選擇專用的奶瓶
奶嘴、鴨嘴、吸管符合寶寶不同階段的需要,媽媽要做的就是根據寶寶發育情況選擇合適的類型,幫助寶寶過渡、適應。
媽媽們可以根據寶寶配合程度自己調整哦!
當然,選好了類型,記得全面考量一下材質、防嗆、防漏、使用感這幾個方面。
材質
首先要安全無毒,其次要耐摔,還要耐高溫。建議選擇 PP、Tritan、PPSU 材質。
比如 PPSU 材質,輕便耐摔,方便寶寶自己拿着喝奶,同時還耐高溫,高溫煮沸或蒸汽消毒都不會變形,也不會析出有害物質。
防嗆
看是否有防嗆設計,比如吸管口的一字或十字型設計,保證水流均勻緩慢,避免出水太多嗆到寶寶。
防漏
裝水後傾斜和倒置水杯,觀察杯沿和吸管口是否會漏水。
使用感
比如手柄設計,方便寶寶抓握,減少摔落。比如重力球吸管,讓寶寶坐着、躺着、趴着都能輕鬆吸到奶。
好啦!話不多說,媽媽們快去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