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評介|《山雀派》:告別沉重的記憶

2023年09月15日07:24:19 育兒 8335
小說評介|《山雀派》:告別沉重的記憶 - 天天要聞

/王栩

(作品;《山雀派》,[美]雷蒙德·卡佛 著,湯偉 譯,收錄於《我打電話的地方——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說自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7月)

一個關於分手的經歷成為歷史,對人物「我」非常好的記憶力來講,無疑是一個負擔。小說《山雀派》即是「我」擺脫負擔的講述,講述負擔的由來與起因,以及相衍相生的始於「我」內心的困擾。

一切源於「我」的回憶。回憶那些粘在「我」腦子裡的事,並不是一個輕鬆的過程。「山雀派」是一個與童謠有關的典故,意思是講述記憶里的事就像背一首童謠一樣容易。可它顯而易見的負面效應,除了讓「我」感受到回憶帶來的沉重,心緒不會像背童謠那般愉快。

「那天晚上」,回憶在過去時態的時間面上開了頭。一封信,是回憶里的具體事物。這封「我」妻子寫的信,以一種不真實的面目帶給「我」與「現實世界」相悖的記憶。「我」對自己的記憶力相當自信。「我」所列舉出的種種歷史事件,意在表明,在和事實有關的事情上,一個非常好的記憶力對「我」起到了不小的幫助。妻子的信,「我」能一字不漏地複述出來,可「我」對信件真實性的懷疑,讓複述信件的內容成了靠不住的決定。

懷疑聚焦在對筆跡的認定上。從信的筆跡來看,「我」不相信,信是妻子寫的。信里對「我」的指控表露的情緒卻是她的。第一次,「我」對自己的記憶力產生了疑慮,「我」記得妻子的筆跡對判斷信件的真偽沒起上任何作用。為了求證妻子的信是否同事實有關,「我」用交代「我們的生活」的方式來鞏固自己對記憶力建立的自信。

交代過去的生活驗證了記憶力的可靠,心緒卻並不令人感到快。在「我」和妻子的這段歷史中,鄉間孤寂的生活讓這段歷史沉悶無趣。「我」能適應它,妻子則在依靠自己的力量融入鄉間的過程中產生了無助與絕望。這當中又牽扯到曾經的理想。理想豐滿到「我」和妻子垂涎於它給一對尋常夫妻帶來的虛幻的鼓舞——在鄉間擁有一棟房子,享有生活的寧靜。事實上,寧靜作為孤寂一詞的注釋,在時間進行到「現在」,於「我」的回憶中明白了當初和妻子去鄉間生活並不是個好主意。

對鄉間的這段回憶,有一個繞不過去的事件加速了妻子的衰老。在「我」記得的那些歷史事件里,總有一個因素決定了事件的形成,並導致其最終的走向。這一因素在「我」和妻子的生活史上,是孩子們顯而易見的冷漠讓妻子感到悲傷和不滿。儘管如此,來鄉間生活對妻子仍然是件很困難的事。「非常困難」。可歷史就是這樣,總是因素主導了事件,環環相扣的產生了「我」和妻子生活史上難以收拾的不快。

「搬來鄉下」的決定讓妻子的精神狀況變得很差,直到無法繼續忍受下去給「我」寫了那封處處皆是指控的信。這封信,「我」照正常的書寫順序複述出來,是妻子對目前生活狀況的道破。「我倆已有很長一段時間沒能好好談談了。我指的是真正的談話」。妻子的信,對「我」和她的生活史是一段有效的補充。它補充出,在那段鄉間生活中,「我」和妻子已處於交流的困境。「孩子們離開了家,我們談話的時間回來了。……但是能說的卻越來越少了」。妻子的信,作為一種歷史文本,和「我」的回憶共同構成了一對夫妻過往的生活史料。它不甚明晰,被太多的濃霧包裹着。信的筆跡,依舊是「我」對信的真偽所存留的疑點。

「我」也不能確認這封信一定是假的。其中「有些指控也許是真實的」。事實存在於語焉不詳的判斷里,這使得歷史的迷霧自有其聚積而起的條件。「我」的回憶里,妻子離開的那晚,起霧了。霧,給正在進行的一切蒙上了撲朔迷離的色彩。就是在這麼一個霧蒙蒙的晚上,一封信從「我」房間的門縫塞了進來。

信,是否妻子寫的,疑點猶如窗外的大霧,總是在對事實的躲閃下難以讓人探知到真相。真相往往只有一個,對它的難以觸及讓獲知真相的過程免不了耗費無窮的心力。「我」對妻子的信的再次閱讀,即是耗費心力的過程。這個過程,不是去對一段鄉間生活史的重新回顧,而是在「我」對信件內容東一句、西一句地閱讀下,讓構成那段鄉間生活史的全部事件失去時間上的順序。「這樣一來,也就削弱了它的打擊力」的同時,使得每一個單獨的事件都能以摘要的方式有着同真相關聯的可能性,並在「我」的記憶里成為歷史材料佔有同等重要的位置。

「我」從妻子的信里羅列出的摘要,諸如「滑石粉撒在廁所里,包括牆上和踏腳板上」、「一個彈殼」、「精神病院」、「均衡的觀點」、「墳墓」、「孤獨感」等等。它們有着歷史材料的文本特性,在各自對真相關聯的可能性上,成為「我」記憶力的沉重負擔。從這些摘要入手,探究妻子離「我」而去的真相猶如研究歷史那麼複雜而煩瑣。其中的精細程度不但要剖析每個材料的獨特性,更要撥開迷霧直面材料背後的終極意義。

小說對終極意義的表現,在於卡佛用出現在濃霧中的兩匹馬暗示出從鄉間搬離,是「我」和妻子仍然可以相依相伴的一種選擇。可那是歷史製造出的終極意義,絕非基於「我」的心性而產生出來的終極意義。

濃霧中的兩匹馬被聞訊而來的牧場工人趕上了拖車。「拖車裡的一匹馬嘶鳴起來,另一匹也跟着嘶鳴起來」。嘶鳴傳遞出不安的訊號,擠在一個拖車裡的兩匹馬不再擁有在草坪上隨意吃草的愜意,拖車所象徵的狹窄空間會擠壓成它們此後的生活。那不是「我」的生活。或者,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對「我」來說,不再重要。解釋生活的點點滴滴,是記憶留下的負擔。卸去這樣的負擔,重要的在於清除記下的那些歷史。這樣,不再有沉重的記憶,不再背負歷史前行。

「我在對歷史說再見。我親愛的,再見」。回憶到此為至。以之結尾,恰似「我」心緒的放鬆。妻子的離去,就像對一段歷史的告別。擺脫了記憶的糾纏,至少在「我」這裡,不會留下多年以後,某個人可資回想的記錄在解釋的層面進行塗抹和描畫。這是歷史饋贈後人的形式,在「我」明了一切的前提下,於「現在」的時間面上及時阻止了它的延續。

卡佛洞悉了歷史的詭異,也明白記憶一旦承載了歷史所獲得的沉重。這難以改變。可一個關於分手的故事能隱含卡佛想說的話,願意如何面對生活,沉重地還是輕鬆地,對卡佛來講,答案並非二選其一。

2023.9.8

——文中圖片均為網絡配圖,與正文內容無涉——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17年前被救的孩子們,如今閃閃發光! - 天天要聞

17年前被救的孩子們,如今閃閃發光!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北緯31.0度,東經103.4度中國,四川,汶川8.0級地震近7萬人喪生,1.8萬人失蹤37萬餘人受傷……17年過去了歲月撫平滿目瘡痍這裡有撕心裂肺的痛與殤也有永志難忘的愛和力量汶川已從廢墟中重新站立那些在地震中獲救的少年‍都已長大如今他們怎麼樣了?01劫後重生,她們閃閃發光她叫王睿17年前的那一天15...
TVB實力女星產後扎肚保身材!自曝生完二胎七勞八傷,身形惹人羨 - 天天要聞

TVB實力女星產後扎肚保身材!自曝生完二胎七勞八傷,身形惹人羨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發現抄襲者將進行全網投訴TVB實力女星賴慰玲自從年初生下二胎兒子後,就一直積極的帶娃,並且還不忘兼顧事業,如今產後四個月的她身體已經恢復的差不多,身形也是越來越好。近日,賴慰玲分享了近況,她對於生完小兒子後似乎很有感觸,在社交平台發文稱,其實每一次生孩子,對其而言都是七勞八傷,而且感...
與媽媽展開一場關於更年期的對話 - 天天要聞

與媽媽展開一場關於更年期的對話

34種癥狀在2025年3月播出的紀錄片《看不見的更年期》中,主持人李靜首次袒露自己的絕經過程:「今年我54歲,已經絕經兩年了。」盜汗的癥狀和手足無措甚至自我厭棄的情緒瀰漫在李靜的更年期。在一次發佈會上,正在主持的李靜經歷了嚴重的盜汗,「我就像進入了一個桑拿房,粉底混着汗水不斷地流進鎖骨,我的大腦一片空白,完...
《偷聽母親》丨讀者分享會新加坡母親節專場,分享了這篇文章 - 天天要聞

《偷聽母親》丨讀者分享會新加坡母親節專場,分享了這篇文章

奔流新聞訊(記者鄭重)5月11日下午,新加坡讀者分享會第4期母親節專場在中國文化中心圖書館舉行。來自新加坡各行各業熱愛閱讀的華人朋友們歡聚一堂,以共讀美文的方式慶祝母親節。除了現場的60多名觀眾,新媒體《獅城頭條》現場直播也吸引了線上5000多名的觀眾參與。此次活動由獅城讀者分享會、讀者雜誌社、新加坡善濟文化...
川渝媽媽是怎麼做到統一的? - 天天要聞

川渝媽媽是怎麼做到統一的?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愛瑾,感謝大家點點關注,找我不迷路哦!!!今天是母親節,在這裡祝天下的媽媽們母親節快樂!有一種愛,叫川渝母親對子女的愛!這種愛帶點陰陽怪氣,陪伴着我們長大,成年後,又傳承給孩子:我媽媽:一天到黑懶收拾,現在找不到怪那
因為是一個母親,所以更要懂得愛自己 - 天天要聞

因為是一個母親,所以更要懂得愛自己

今天是母親節,朋友圈裡到處都是曬母親節禮物的!是女兒,是媽媽,是兒媳,這是我的多重角色,作為女兒,我希望我的媽媽健康長壽,媽媽健康了,我們才能安心的工作,才能安心的照顧好小家!作為媽媽,我希望我的孩子永遠平安健康!作為兒媳,我也希望我的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