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睡寶寶」得救了!出生後只能「趴着睡」,醫生為2月齡嬰兒重建「生命氣道」

2025年05月26日11:22:15 育兒 1319

來源:海南特區報

近日

省人民醫院新生兒科收治了一例

先天性喉軟骨軟化及舌根囊腫患兒

經該院新生兒科、小兒內科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麻醉科

手術室等多學科專家協作診療

患兒呼吸道完全暢通

各項生命體征平穩

體重增加,術後2周平安出院

01、嬰兒出生體重僅有2公斤,只能「趴着睡」

小童(化名)出生時體重僅有2公斤,自出生起就面臨重重危機——呼吸急促、困難,在新生兒科治療半個月後,癥狀非但未緩解,反而持續加重。即使在經鼻吸氧支持下,仍出現明顯三凹征,每次吸氣都伴隨特徵性的呼嚕聲或雞鳴音。最令人揪心的是,這個脆弱的小生命只能趴着睡才能維持呼吸。

新生兒科迅速啟動多學科會診,為小童施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發現,小童的喉部軟骨軟化,吸氣時聲門上部軟組織向喉內塌陷,引起氣道阻塞。

「這是典型的喉軟化症,嬰幼兒常見的喉部先天性畸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治醫師蔡飛解釋,多數患兒癥狀較輕,隨着喉軟骨自然發育,問題會逐漸改善。先天性喉軟骨軟化症又稱先天性喉軟骨發育不良,重度喉軟化症患兒可伴有呼吸及餵食困難、胃食管反流、發紺、肺動脈高壓或肺心病,甚至窒息死亡。

然而,在半個月的觀察期內,小童的呼吸困難非但沒有緩解,反而持續惡化。檢查顯示,其會厭組織塌陷程度加劇,已完全遮蔽聲門,幾乎將氣道堵得嚴嚴實實。眼看着小童每一次呼吸都變得愈發艱難,心急如焚的父母再次來到醫院,希望儘快開展手術治療。

對於小童這樣的新生兒,該手術難度大、術後併發症多。「之前幾乎沒有為這麼小的孩子做過喉軟化症手術。」但為了解決孩子呼吸困難等問題,蔡飛慎之又慎,多方查閱資料,為手術做了充足的準備。

「趴睡寶寶」得救了!出生後只能「趴着睡」,醫生為2月齡嬰兒重建「生命氣道」 - 天天要聞

麻醉團隊為手術成功建立生命通道。(省醫院供圖)

02、在出生不足2個月的新生兒身上經鼻插管

隨後,省醫院立刻組織新生兒科、小兒內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麻醉科、手術室等多學科專家進行會診,集合多學科力量確定手術方案。手術開始得並不順利,在給小童實施麻醉的過程中,麻醉科就遇到了嚴峻的挑戰。

由於手術操作位於舌根及會厭,經口插管會影響手術操作,只能經鼻插管。但在出生不足2個月、體重僅有3公斤、氣管直徑只有3毫米的嬰兒身上採取經鼻插管,難度不言而喻。此外,由於患兒因呼吸困難而長期俯卧,而插管時必須以平卧方式進行,體內肺氧儲備少,極易造成缺氧窒息。一系列接踵而來的挑戰讓麻醉科副主任王志華意識到:「必須爭分奪秒建立氣道!」

「小童生長發育遲緩,其鼻腔通道狹小,鼻腔黏膜薄,普通導管經鼻氣管插管時可能會損傷鼻粘膜導致出血。」王志華與麻醉成員討論後及時調整策略,最終採用了收縮鼻黏膜、潤滑鼻孔以及導管加溫軟化塑形等方式,小心翼翼地將導管穿過有生理彎曲的鼻腔,期間未造成任何出血損傷。

最終,在麻醉團隊及手術室團隊的不懈努力下,患兒成功氣管插管,全程保留自主呼吸、全程無缺氧,為手術建立了可靠的生命通道。隨後,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治醫師蔡飛根據術前治療方案,在手術顯微鏡下切除了並發的舌根囊腫,隨後在指甲蓋大小的會厭上進行部分消融及顯微縫合,改變會厭形態。

約1個半小時後,整台手術順利完成。考慮到小童呼吸道較為脆弱,術後立即拔管可能會引起呼吸道水腫、感染,王志華建議先保留氣管插管。術後第5天,小童的氣管插管拔出。2周後,小童的呼吸通道已完全通暢,能夠正常呼吸、喝奶,再也不用「趴着睡」。

近日,小童在新生兒科住院2個多月後平安出院。

據悉,這是省醫院多學科團隊成功完成省內首例獨立開展的低齡低體重患兒氣道手術,突破了該領域的技術瓶頸。

記者 鍾起的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一碗下肚,懷孕37周女子流產!竟是家中「藏毒」 - 天天要聞

一碗下肚,懷孕37周女子流產!竟是家中「藏毒」

隨着炎熱夏季的到來,各類冰鎮冷藏食品逐漸「火熱」起來,但安全問題仍需重視,因為即便在冷藏環境下,許多嗜冷細菌仍能大量繁殖。其中一種名為李斯特菌的細菌需要格外引起警惕,因為它專愛挑孕婦和嬰兒「下手」,生活中該如何避免呢?近日,一位「准媽媽」在社交平台講述自己的遭遇:懷孕37周,因食用冷藏食品引發李斯特菌...
別再盯成績了,你娃快沒電了 - 天天要聞

別再盯成績了,你娃快沒電了

「養廢了」——這個詞最近在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討論中越來越常見。是的,不是被別人說,而是你自己做的。你當初一心想讓孩子好,結果,你用你的好心情,把孩子的未來給捧上了山崖。那些「養廢」孩子的家長,真不是嘴巴上講得好聽,結果卻不知不覺把孩子弄得很差
嚴防!「冰箱殺手」來了! - 天天要聞

嚴防!「冰箱殺手」來了!

炎炎夏日許多人的冰箱中存放着西瓜、哈密瓜、冰激凌等美食但是如果家裡有老人、孕婦或免疫系統較弱的人得小心「冰箱殺手」——李斯特菌李斯特菌在夏天尤為常見,許多感染事件的發生,都是因為人們吃了被李斯特菌污染的冷藏即食食品,例如奶製品、熟食肉類、沙
父親因工死亡,試管嬰兒能申請撫恤金嗎?法院判了 - 天天要聞

父親因工死亡,試管嬰兒能申請撫恤金嗎?法院判了

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5月27日,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發佈了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典型案事例,其中涉及一起試管嬰兒享受撫恤金待遇案件。陳某與郭某婚後因不孕症就醫,冷凍9枚胚胎。在胚胎移植前,陳某因工死亡,被認定為工傷。隨後,郭某接受胚胎移植生下陳小某,並銷毀剩餘胚胎。2024年5月,陳小某申請供養親屬撫恤金遭某社保中...
兒童針筒玩具熱銷,是「解壓神器」還是「危險利器」?多方提醒—— - 天天要聞

兒童針筒玩具熱銷,是「解壓神器」還是「危險利器」?多方提醒——

一個針筒、一個捏捏樂,組成了一款近期風靡校園周邊文具店的兒童玩具產品,針筒看上去和醫院使用的注射器幾乎一樣。網絡視頻里宣稱,這款玩具玩法簡單,十分解壓,只需要用針筒把空氣注入玩具中,形成空氣泡,再去捏爆泡泡就可以。然而,這款兒童玩具卻引起了家長們的不安。不少家長表示,此類玩具非常危險,存在安全隱患。...
【視頻】父親工亡後,冷凍受精胚胎植入母體成功分娩,他是遺腹子嗎? - 天天要聞

【視頻】父親工亡後,冷凍受精胚胎植入母體成功分娩,他是遺腹子嗎?

什麼是遺腹子?《現代漢語大詞典》中的解釋為:懷孕婦人於丈夫死後所生的孩子。在自然受孕情況下,遺腹子是先懷孕、丈夫死亡之後出生的孩子。那麼,一對不孕不育的夫妻進行胚胎體外培育,在丈夫工傷死亡後,胚胎再植入妻子體內之後出生的兒子小強(化名)是遺腹子嗎?小強能申領其父工亡後供養親屬撫恤金嗎?近日,在江蘇某...
防「溺」於未然,安全伴成長!這些防溺水知識一定要教給孩子! - 天天要聞

防「溺」於未然,安全伴成長!這些防溺水知識一定要教給孩子!

夏季炎熱,親水活動成為不少人的消暑選擇,但隨之而來的溺水風險也顯著增加。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急診科龍華君主任醫師提醒:每年夏季都是溺水事故高發期,尤其是青少年和兒童群體,溺亡悲劇時有發生。掌握科學防溺知識、強化安全意識,是守護生命安全的重要防線。一、為什麼青少年容易發生...
語言發育黃金期:0-3歲親子對話質量影響未來學習力 - 天天要聞

語言發育黃金期:0-3歲親子對話質量影響未來學習力

►本文2227字 閱讀3分鐘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為了方便大家閱讀理解,部分故事情節存在虛構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就醫。
雙胞胎姐妹苦求媽媽不要離開,爸爸外出找了一年無果,七旬爺爺靠三畝地養活倆娃 - 天天要聞

雙胞胎姐妹苦求媽媽不要離開,爸爸外出找了一年無果,七旬爺爺靠三畝地養活倆娃

初夏的風拂過門前的苞谷地,兩個孫女彎腰除着多餘的雜苗。「當年她不要,如今就是給一座金山銀山也不換,咱家這一對小棉襖比啥都金貴。」李爺爺在地頭抽着煙袋,心裏的滿足不知不覺爬上了眼梢。莊上的人都知道李爺爺有一對孝順孫女,雖然兒子兒媳都不在身邊,可家裡有一對雙生姐妹花,這在莊上屬於獨一份。七十歲的李爺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