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滿不在乎,其實是一種防禦心理|知心姐姐學堂

2022年07月01日10:47:13 育兒 1734

記得那則北風和陽光的寓言嗎?北風和陽光比賽看誰能讓路人脫下棉衣。北風使勁地吹,只能讓路人更加裹緊了棉衣。而在陽光和煦地照耀下,路人感到熱了,自然就脫掉了棉衣。

孩子的頂嘴和滿不在乎,就像這件棉衣,讓他脫掉這件棉衣,只能靠溫暖的愛、包容和理解。

幾天前,和一個朋友聊天,她的小孩8歲,近來感覺隨着孩子長大,越來越不好管了。好好說他不聽,批評他也不在乎,還開始跟大人頂嘴了,有點像俗話說的「滾刀肉」。

就拿寫作業來說,小孩兒做作業總磨蹭,玩會兒寫會兒,尤其是周末,作業能拖拖拉拉寫一天。朋友壓着火,試圖循循善誘:「你看,本來媽媽想帶你周末去爬山的,可是你光寫作業就寫了一天多,這樣的話咱們哪兒也去不了了。」小孩兒卻滿不在乎地說:「不去就不去唄,反正我也不想去爬山。」

朋友說:「他怎麼不喜歡爬山,他就是嘴硬!好說歹說就一副弔兒郎當的樣兒,你說這孩子該怎麼管?」

孩子的滿不在乎,其實是一種防禦心理|知心姐姐學堂 - 天天要聞

聽朋友這麼說,我想起了不久前的一件我和我兒子橙子的事,兩者頗有異曲同工之處。周末,我在網上買的東西送到了。橙子看着包得嚴嚴實實的快遞,男孩子的破壞欲就起來了,說:「媽媽,我幫你打開吧。」我說好,你想辦法打開吧。橙子轉身到廚房拿了一把水果刀,照着包裹中央就戳進去半截刀身,就聽「撲」的一聲。我趕緊喊停,打開包裹一看,裏面的東西已經被扎壞了。

剛買的東西就被扎壞,雖然知道橙子不是有意的,但我心裏還是有幾分惱怒。再看橙子,小孩兒就坐在旁邊晃着腳,看着我嘻嘻笑,好像這是件很有趣的事。

闖了禍還嘻嘻笑?我深吸一口氣,起身到別的房間轉了一圈。稍稍冷靜下來後,我回來繼續收拾殘局。橙子爸爸還想虎着臉說幾句,我阻止他:「別說了。」又對橙子說:「沒關係,媽媽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回拆包裹時就知道了,要從邊縫那裡劃開。」

這事就算過去了,一切照常。

孩子的滿不在乎,其實是一種防禦心理|知心姐姐學堂 - 天天要聞

過了一會兒,橙子跑到我身邊,說:「媽媽,對不起。」

發現了嗎?兩個小孩,在面對可能來臨的指責時,有着類似的表現:滿不在乎。這種滿不在乎的態度,往往讓大人的惱怒火上澆油,給孩子再添一項罪狀:這孩子怎麼沒臉沒皮,犯了錯還不承認!長此以往,怎麼了得?

其實,我們只看到了孩子的滿不在乎,卻沒看到他內心的渴求。我們總覺得,孩子做得不對,我們批評,他就應該表現出應有的態度,乖乖地認錯:媽媽,你批評得對,我錯了,下回不會這樣了。好像只有這樣,才達到了教育的效果,孩子才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痛改前非。

可再小的孩子,他也是獨立的個體,也是有自尊心的。尤其是孩子上了小學後,自主意識增強,更愛面子。他之所以表現得滿不在乎、無所謂,就是擔心會受到大人的指責和批評。

孩子的滿不在乎,其實是一種防禦心理|知心姐姐學堂 - 天天要聞

再溫和的批評和指責,都是一種攻擊,都在說:你不好,你做錯了。面對攻擊,人的心理防禦系統會自動做出反應。不同個性的孩子面對批評,防禦系統會做出不同的反應。

有的孩子內心比較強大,會用進攻的方式做出防禦,也就是大人常說的「頂嘴」:你說得不對,我沒有做錯!或者,你說我做得不好,你哪裡哪裡也做得不好!

有的孩子攻擊力弱一些,就給內心做一個金鐘罩鐵布衫,把攻擊擋在外面,表現得不在乎、無所謂:媽媽說我寫作業磨蹭不能去爬山,那麼當我不在乎爬山這件事時,不能去爬山對我來說就不是一種懲罰了,也就阻止媽媽拿這個說事了。

我戳壞了媽媽剛買的東西,我察覺到媽媽很生氣,可能會被訓一頓,不管心裏怕不怕,我先假裝我不怕。我不怕,你能拿我怎樣?

孩子的滿不在乎,其實是一種防禦心理|知心姐姐學堂 - 天天要聞

當然,孩子可能沒有這麼清晰地意識到自己的想法,做出滿不在乎的樣子往往是一種下意識的反應,可能孩子自己都沒意識到為什麼要這樣做,是內心的自動防禦系統起了作用。

心理學認為,任何人的行為都有着正面的動機。所謂正面,不涉及道德層面,而是指對自身有利,出於保護自己的目的。這種滿不在乎的姿態,就是給柔軟的內心加上一層外殼,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那麼,當孩子對批評顯得滿不在乎時,我們該怎麼做呢?

首先,在平時就要培養自己的覺察力。透過孩子滿不在乎的表象,看到他內心的渴求:媽媽,我知道自己做錯,我已經意識到了,請不要再指責我了!

怎樣才能覺察到孩子內心的聲音?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孩子的心——帶着包容和理解去感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犯的錯、出的問題,是顯而易見的,孩子怎麼可能沒意識到?他怎麼可能不難過、不沮喪?

相信孩子,相信孩子有着與生俱來的真、善、美,學會從積極正面的角度去看待他。透過孩子的滿不在乎,你可以看到孩子有一顆要強要好的心,去發現它,維護它,強化它。批評和指責只會毀了它。

孩子的滿不在乎,其實是一種防禦心理|知心姐姐學堂 - 天天要聞

其次,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把握好分寸。當你發現孩子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了,那就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停止喋喋不休的指責,點到為止即可。過猶不及,說多了反而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光忙着應付大人的情緒攻擊了,反而忽視了事情本身。

當包裹被扎壞,我看到橙子晃着腿笑嘻嘻的樣子,我也「看見」他貌似輕鬆的背後惴惴不安的小心情。我知道,他已經明白自己闖了禍,預感到會挨一頓說,所以他用滿不在乎掩飾他的擔心。

既然他已經意識到了,就不用再多說什麼了。我停止攻擊,橙子也相應地放下了防禦,反而主動來道歉。這樣的效果要比批評一頓好得多。

孩子的滿不在乎,其實是一種防禦心理|知心姐姐學堂 - 天天要聞

還有,停止追究對錯,和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畢竟,我們大動干戈地指責和批評,也是為了解決問題。

比如爬山這件事,可以嘗試這樣和孩子說:我知道你其實也想去爬山,因為寫作業的時間有些長,沒有去成,我挺遺憾的,我特別希望能和你一起周末出去玩,好好放鬆一下。你是不是也有點遺憾?你看這樣好不好,下周咱們制訂一個周末計劃,分配一下寫作業和爬山的時間,咱們爭取兩樣都不耽誤,好不好?

試着感受孩子的心情,用「我看到」「我感到」這樣的描述來代替「你怎樣怎樣」的指責。表達自己對這件事的感受和想法,無形中讓孩子做了換位思考,他就不會固守在自己的角度進行防禦。

頂嘴和滿不在乎就像孩子被迫戴上的一張面具。如果站在孩子的對立面,我們就無法看到面具後面真實的表情,不妨主動走過去,繞到面具後面,告訴他:我理解你的感受。這樣,你和孩子是一夥的,問題是跑來搗亂的,你們共同面對問題。而不是像之前那樣,把孩子和問題看成是一夥的,而你站在對立面,千方百計對付他們。

選自圖書《媽媽都懂的心理學》

知心話

再溫和的批評和指責,都是一種攻擊,都在說:你不好,你做錯了。面對攻擊,人的心理防禦系統會自動做出反應。不同個性的孩子面對批評,防禦系統會做出不同的反應。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首兒所蒲公英科普】經常用開塞露來幫助寶寶排便好嗎? - 天天要聞

【首兒所蒲公英科普】經常用開塞露來幫助寶寶排便好嗎?

點擊上方「藍字微信名」可以訂閱哦!何曉金藥學部主管藥師1歲的小寶經常便秘,長期使用開塞露。後來有了依賴性,不用開塞露就不能正常排便。家長前來諮詢,長期使用開塞露幫助寶寶排便好嗎?其實,使用開塞露幫助排便是緊急手段,不能長期使用。它的主要成分是甘油或山梨醇,通便原理是利用高滲作用,讓更多的水分滲入腸道...
怎樣做個「好爸爸」?禪城區這場教育論壇助力親子相處成長 - 天天要聞

怎樣做個「好爸爸」?禪城區這場教育論壇助力親子相處成長

「你們總是這麼忙,我只是想讓你們多陪陪我!」 稚嫩的童聲在佛山市圖書館的報告廳內回蕩,穿透了每一位在場家長的心……5月18日上午,由佛山市禪城區教育局、佛山市圖書館聯合主辦,佛山市禪城區中心幼兒園承辦的「幼小銜接 家園共育」系列親子論壇活動舉行,一系列節目、分享和沙龍讓爸爸學會更好地與孩子相處。禪城區中...
評論丨「北大要破格錄取郭有才」,畸形流量追逐下的畸形樣本 - 天天要聞

評論丨「北大要破格錄取郭有才」,畸形流量追逐下的畸形樣本

整個傳言的製造鏈上所有的人都奔着流量而去,製造戲劇化、迎合想像,情緒太多,事實太少;對流量的慾望太多,對真相的堅守太少潑天的流量終於來到了山東菏澤。沉寂多時的菏澤南站,儼然成了賽博世界的風暴眼。用灰黃色藥片膜製造「物理濾鏡效果」的郭有才,成為當下的「頂流」,有傳言稱其一次直播有上百萬元收益。小小的菏...
咯吱咯吱~孩子磨牙莫要慌,中醫方法來幫忙! - 天天要聞

咯吱咯吱~孩子磨牙莫要慌,中醫方法來幫忙!

#株洲頭條##湖南省直中醫醫院#咯吱~咯吱~寶寶晚上睡覺總是磨牙,這可愁壞了6歲朵朵媽媽...是因為缺鈣嗎?是因為肚子里有蛔蟲,該打蟲了?相信這也是很多寶媽寶爸的困惑,今天湖南省直中醫醫院就來和我們聊聊「咯吱咯吱」——磨牙症。什麼原因引起磨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