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歲寶寶語言發展規律是什麼

2021年10月09日18:49:15 育兒 1166

0-2歲寶寶語言發展規律是什麼

語言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高級神經活動。正常嬰兒生下來就喜歡聽媽媽的聲音,會將媽媽的聲音與溫暖、食物和舒適聯繫在一起。語言是表達思想和意識的一 種形式,它與小兒的智能發育有直接關係。語言的發育必須聽覺、發音器官及大腦三者功能正常,三者中任何一個發育異常,都會影響語言的發育。

0-2歲寶寶語言發展規律是什麼 - 天天要聞

那麼0-2歲寶寶語言發育過程究竟是怎樣的,引領右腦專家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新生兒:能哭叫,會用哭聲來表達飢餓和疼痛,所反映出來的哭叫聲在音響度、時間、音調上有所差別,媽媽常能區別出其中的不同。

2個月:發出和諧的喉音如「啊、咿、吳」。

3個月:咿呀發音; 朝發出聲音的方向扭頭。

4個月:開始模範一些聲音; 大聲發笑,聽到媽媽的聲音會微笑。

5個月:能喃喃地發出單調音節。

6個月:能發出單音「媽」「爸」,對自己的名字有反應,開始對「不」有反應。

7個月:能發出「爸爸」、「媽媽」等複音,通過音調辨認感情,對聲音有反應時發出聲音,利用聲音表達喜悅和不高興, 開始一連串音節的咿呀學語。

8個月:能重複大人所發的簡單音節, 能發出雙字重音「媽媽」、「爸爸」,但無意識。

9個月:能聽懂「再見、把手給我」等詞句。

10-11個月:能用很多單詞表示各種意識。

12個月:能叫出物品的名字,如牙、眼、燈、碗。

0-2歲寶寶語言發展規律是什麼 - 天天要聞

1歲時:才會叫「媽媽」、「爸爸」,對說話的注意力日益增強, 能聽懂大人的吩咐,對簡單的語言要求做出反應, 對「不」字有反應, 能利用簡單的姿勢例如搖頭代替「不」,開始反射性咿呀學語。

15個月:能說出自己的名字。

18個月:能認識和指出身體各部分的名稱, 能講2-3個字的詞組, 能認識和指出身體各個部位的名稱,辨認出熟悉的人和物體, 能說出幾個單獨的詞,能用代名詞你、我等,說話時反覆使用熟悉的單詞。

2歲:會用2-3字組成的句子,在2歲末聽到某個物體或圖畫的名字時能指認, 能聽懂簡單的命令。

0-2歲寶寶語言發展規律是什麼 - 天天要聞

引領右腦溫馨提示:寶寶語言的發育須經過發音、理解和表達三階段,換句話說,先經過語言的理解階段,再發展成語言的表達階段。學說話時,先發單音,後發複音;先說單詞,後組成句子,逐步完善。

教育在路上,我們從未停止!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引領右腦!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人再老實,只要背熟這20句人性黑話,就沒人敢欺負你 - 天天要聞

一個人再老實,只要背熟這20句人性黑話,就沒人敢欺負你

無論你活成什麼樣子,都會有人說三道四;這個世界我們都只來一次,記住一句話:想得太多會毀了你,若無其事,才是最好的報復,不必向不值得的人證明什麼。3. 我們一定會被人討厭。越早接受這個事實,生活越輕鬆。4. 自私的人很少自卑,無知的人很少敬畏,招人煩的人很少不
馬仕祥——世界藝術•中國繪畫新題材開創人物 - 天天要聞

馬仕祥——世界藝術•中國繪畫新題材開創人物

馬仕祥是中國當代畫壇獨樹一幟藝術創新與學術深度重要代表性藝術家,其藝術生涯橫跨蠟染、油畫、岩彩畫等多個領域,作品融合科學探索與藝術表現,尤其在《屯堡•流逝的遺痕》長卷,《地球之痕•海百合》長卷及海百合系列題材中展現出的獨特視角。
面善心毒的三種人 ,離得越遠越好! - 天天要聞

面善心毒的三種人 ,離得越遠越好!

俗話說得好:畫龍畫虎難畫其骨,識人識面難識其心。在人際交往中,我們絕不能僅憑外表來判斷一個人的善惡,因為有些人外表看似和善,內心卻暗藏狠毒;而有些人雖然外表兇惡,但內心卻十分善良。
四句話看清一個人,句句在理! - 天天要聞

四句話看清一個人,句句在理!

人生旅途,茫茫人海之中,我們邂逅的人數不勝數,結識的面孔層出不窮。然而,在這紛繁複雜的人際關係中,誰懷揣着真心,誰又暗藏假意;誰對你關懷備至,誰又企圖欺騙於你,僅憑外表往往難以洞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