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五一」假期首日,四川高速公路網出口總車流量突破522萬輛,同比上升12.12%。在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的指揮大廳內,大型電子屏上正實時跳動着全省12條重點路段的能見度、路面溫度等數據。
這些由四川省氣象服務中心參與研發的「交通氣象服務超腦系統」,正為假期出行提供分鐘級預警服務。而這一系統背後的設計者之一——陳雲強,以科技為翼、以堅守為舟,履職盡責踐行新時代氣象工作者使命。
4月12日凌晨,折多山突降暴雪。甘孜藏族自治州氣象局發出公路冰雪氣象指數等級預報,提示折多山冰雪等級達到3級,高海拔地區陰山路段需注意防範道路積雪和結冰帶來的不利影響。與此同時,毫米波交通路況監測雷達系統觸發了預警,海拔4012米一處急彎地形成了厚度達4.2厘米的「透明冰層」。這種冰層的光學反射特性與普通積雪高度相似,肉眼幾乎無法辨識,是冬季行車最危險的「隱形殺手」。
陳雲強團隊正在調試無人機設備,為即將開展的野外交通氣象路面狀況觀測做準備。攝影:鄧博
隨着系統警報響起,多部門聯動機制迅速啟動。30台無人除冰車沿預設路線布撒環保型融雪劑,沿途12塊可變情報板同步切換警示圖文,導航 app向半徑50公里內的車輛推送避險路線。當日下午3時,系統監測到一輛滯留貨車的熱源信號,應急小組利用車載氣象站傳回的微環境數據,精準規劃救援通道,成功將貨車拖離危險區域。
折多山,海拔高,氣候複雜多變,是318國道上最危險的路段之一。每年冬季,這裡都會因冰雪天氣導致交通中斷,甚至引發嚴重事故。為了減少安全隱患,陳雲強和團隊每年都會多次前往折多山進行實地勘測。
陳雲強調試無人機設備,為野外交通氣象路面狀況觀測做準備。攝影:鄧博
在制度層面,陳雲強還帶領團隊探索建立了專業氣象服務聯盟,創新性地構建了省市氣象服務協同機制。通過制定科學的氣象服務收益分配方案,不僅提高了服務質量和效益,更開創了合作共贏的專業氣象服務新局面。
今年1月28日(除夕)18時,成都平原pm2.5濃度升至108微克/立方米。當萬家燈火點亮夜空,祝福短訊在手機屏幕上不斷閃爍時,陳雲強卻緊盯着衛星雲圖,眉頭微蹙。屏幕上,一片可作業雲層正在向綿陽和成都市區上空移動,預計6小時後抵達。
此時,綿陽南郊機場的停機坪上,國王9792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飛機早已準備就緒。機組成員正在做最後的檢查,機艙內裝載的催化劑整齊排列,等待着升空後的關鍵時刻。這架飛機將承擔起除夕夜人工增雨的重任,為改善空氣質量、降低污染物濃度貢獻力量。
陳雲強與團隊成員一起制定飛作業計劃並製作飛機作業空域申請圖 攝影:鄧博
20時40分,國王9792準時起飛。漆黑的夜空中,飛機划出一道銀色的軌跡,朝着預定的作業區域飛去。陳雲強和同事們通過實時監測系統,密切關注着飛機的航線和雲層變化。飛機先後經過大邑、雙流、蒲江、新都,最後抵達成都上空,完成了長達895公里的航程,大大改善了空氣質量。
從2023年12月至今,陳雲強分別在成都、綿陽、德陽等8個地市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專項作業。2024年,綿陽市城區環境空氣質量顯著提升,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49位,較上年提升了22位。全年優良天數達到324天,同比增加30天;pm2.5濃度降至33.4微克/立方米,較上年下降了9.5%,取得了「十四五」以來的最佳成績,成功重返全國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城市行列。
陳雲強團隊所做的一切,或許正是氣象工作者最浪漫的承諾:在風雲變幻的每一刻,以科技為筆,以初心為墨,為人民群眾書寫穩穩的幸福。
編輯:於桐 張藝博 丁繼武
發佈:龔凱軒
審核:段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