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銷只有一百多台!大眾安徽:大眾最失敗的合資案例?

很多人都知道,大眾汽車在中國市場有南北大眾兩大合資車企,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還有一個安徽大眾。

在合資品牌下滑的大背景下,大眾汽車依然在中國市場取得了不錯的銷量成績,但是三大合資品牌,境遇卻截然不同。

一汽大眾2024年交付165萬輛,其中大眾品牌92.8萬輛,奧迪品牌61.11萬輛,捷達品牌12萬輛,依然位列合資車企的銷量第一名。

上汽大眾2024年交付120萬輛,其中大眾品牌114萬輛,是合資單一品牌銷量冠軍。

而大眾安徽這邊就有些慘淡了,目前在中國市場僅有一款在售車型id.與眾,雖然車標鑲了金邊,閃閃發光,但是它的銷量卻不太拿得出手,2024 年第三季度 id. 與眾累計售出 373 輛,其中 7 - 9 月銷量分別為 175 輛、77 輛、121 輛。第四季度的銷量還沒出來,但是可以預見的是,依然會很慘淡。

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由大眾汽車集團與安徽江淮汽車合資組建,是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第一家專註於新能源汽車的合資企業。 2020年12月,大眾汽車集團增持江淮大眾股份至75%戰略投資完成,並接管企業管理權,合資企業正式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

三大合資車企之中,大眾安徽的大眾汽車集團的股份佔比是最高的,達到了75%,而其他兩家都只有50%上下。大眾安徽成立的時候,主要聚焦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生產,將建成大眾汽車集團在華第三家工廠。大眾安徽在合肥建立了研發中心,專註於電動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的開發。其下一代車型平台cmp將基於小鵬g9平台開發,智能駕駛部分則與地平線合資的酷睿程合作。此外,大眾安徽的電池包項目也已正式投產,預計2028年實現年產30萬套電池包。

但是,大眾安徽至今為止的發展還是不如預期的,有人說,才推出一款車型,就要唱衰這家車企了嗎?其實並非唱衰,大眾安徽的未來其實和大眾汽車的新能源轉型息息相關,我們說到底是不看好大眾的轉型。

大眾安徽的第一款車,就是瞄着高端去的,id.與眾貼上了「高端電動車」的標籤,不僅在設計上使用金色元素突出豪華感,還賦予它20.99—24.99萬元的售價區間,但是這款車上市之後遇冷,很多人壓根不知道這款車型,對此,大眾安徽11月上旬火速推出了改款車型,該車型全系售價下調了4萬元,售價16.99-20.99萬元,但是還是銷量慘淡。

明明是銷量慘淡變相降價,結果卻對電池縮水了,以入門款長續航版為例,此前老款車型搭載的是82.4kwh電池、cltc純電續航里程621km,而24款改款車型則縮水成了80.2kwh電池,cltc純電續航里程614km。大眾安徽就像是為了降價,強行給自己挽尊,好像面子上過得去一點,但是這樣做很容易被質疑是誠意不足。

本來續航就不高,還縮水了,而且在其他方面,這款車的產品力也不足,沒有800c快充,從20%充至80%充電時長竟然還需要0.58小時,沒有智能駕駛,車機智能化落後,電池質保是常規的8年,從各方面來看,這款車沒有表現出任何超出這個級別的競品的實力。

不只是大眾id.與眾,實際上整個大眾id家族的銷量,都很慘淡,2024年,上汽大眾 id. 家族 2024 年銷量超 13 萬輛,拿下「合資純電銷冠」。但是這個所謂的合資純電銷冠,像是一個笑話一般,只要定語夠多,誰都是銷冠,上汽id一年的銷量,還比不上比亞迪一個月的銷量。

只推出一款車型的大眾安徽,還沒到被判死刑的時候,但是問題是,大眾的新能源產品目前看是真沒什麼競爭力,技術落後,智能化等於沒有,拿着這樣的產品去和國產車企競爭,沒有任何勝算,所以,不光是大眾安徽的銷量現在很低迷,我們也不看好大眾安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