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評觀察《車評社》
前言:這幾年汽車行業的內卷程度大家是有目共睹,只要是能拿出來battle的基本都讓車企們秀了個邊。此處剛表演完車身碰撞抗壓,彼處就開始拿拉貨輪賽高鐵整活兒。不過秀歸秀,有一處似乎是大家心照不宣的禁地,那就是電池安全性。
對於信奉「拿來主義」的車企而言,都是買來電池進行組裝,沒必要五十步笑百步。而那些深耕自研電池領域的車企,更願意在電池安全性上保持空杯謙虛心態,以防以後被自己的言辭打臉。所以當埃安大大咧咧舉辦彈匣電池2.0槍擊試驗時,不少同行在私下可謂是把後槽牙都咬碎了。
玩玩針刺試驗走個流程不就得了,擱這兒用步槍射擊測試電池安全性,這不是學烏鴉哥掀桌子,砸大家飯碗嘛。
安全測試升級,針刺換槍擊
不怪同行臉色難看,因為目前國標動力電池安全試驗的標準中,最高電池車規級安全標準就是針刺(其它有跌落、燃燒、衝擊等),只要電池在被8mm鋼針穿刺後5分鐘不起火,其安全性在國內就可以自詡為天花板級別了,要知道這種安全標準之前只有不到百分之三的品牌電池能通過。不過隨着電池技術的不斷突破,能達標的電池也越來越多,所以想要凸顯更強大的安全性,就得走不尋常路了,比如將針刺升級為槍擊。
這種鳥槍換炮的測試升級,對電池安全性要求也成倍遞增。在15米處對滿電電池整包進行射擊,當子彈穿透電芯時,速度可達針刺的97.5萬倍,創口直徑是針刺的7-8倍,可瞬間擊穿多個電芯並造成熱失控和爆裂性破壞。在這次測試中,曾有幾位友情參賽的行業主流電池,均出現明顯熱失控和燃燒現象,成為陪襯綠葉。
而「主角兒」彈匣電池2.0整包在遭受到槍擊後未發生起火和爆炸,這種驚喜也算是意料之中。通過拆卸可以看到電池整體結構完整,僅有三個電芯爆裂性損壞,靜置24小時後溫度恢復至常溫。知道彈匣電池2.0具備這種「槍擊不起火」的安全性意味着什麼嗎?埃安未來有可能會成為美國新能源車企的電池供應商。
同行雖然心裏有點發酸,但也比較好奇,為什麼彈匣電池能具備如此高的安全性。其實在小編看來,無他,唯手熟爾。
量變生質變,多項突破技術加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很多人都知道2014年在國內掀起造車新勢力熱潮,卻鮮有人知曉,埃安早在2011年就開始着手電動化技術的研發應用。十多年的堅持不懈讓這撮火苗如今成長為點亮新能源賽道的熊熊火焰。不僅擁有領先的電池試驗室、專業測試場和電池生產車間,是國內極少數兼具先進電池獨立設計和生產製造能力的車企,還在去年投資109個「小目標」成立專註前瞻電池技術開發應用的電池科技公司,為未來新能源市場的前行方向提供有力幫助。
在有錢有人有設備的情況下,2021年發佈的彈匣電池也成為當時首個能達到三元鋰整包不起火的電池技術。而彈匣電池從初代進階至2.0版本,在超穩電極界面、阻熱相變材料、電芯滅火系統等一系列突破性安全技術的賦能下,抗住槍擊壓力似乎也成為理所當然的事兒。
比如「超穩電極界面」技術,通過具有超高穩定性、超高耐熱性的納米陶瓷材料,大幅增加了電極界面韌性;利用複合集流體材料,可以在熱量聚集時快速坍縮,避免持續短路;而電解液中的耐氧化阻燃劑,遇高溫時可激活斷絕持續燃燒的條件。層層保護之下,即便電芯發生熱失控,其升溫速率也能降低20%。
而阻熱相變材料還擁有隔熱和相變吸熱雙重功能。其相變潛熱性要比常規材料高出10倍左右,配合網狀納米隔熱材料,隔熱性能可提升40%。此外,彈匣電池2.0還配備有電芯滅火系統,當電芯出現熱失控時,大量滅火劑還會瞬間精準噴淋到失控電芯上。這種精準滅火的技術,也讓彈匣電池2.0的安全性得到顯著提升。
雖然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和消費者認可度在不斷提升,但電池安全性依舊是人們心中抹不去的顧慮,頻頻出現的電車自燃更是揪着每個人的神經。想要打破這種桎梏,唯有在電池領域深耕專攻,追求極致安全。這次埃安彈匣電池憑藉「槍擊不起火」,為人們描繪出碰得到、摸得着的新能源汽車模樣。不過想要讓人們毫無保留的擁抱新能源車,還需要更多車企的努力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