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歲未退休,為研發國產芯片奮鬥,黃令儀:我的「中國心」仍在跳動

2020年11月23日18:24:05 科技 1784

"蜀錦征袍自剪成,桃花馬上請長纓;世間多少奇男子,誰肯沙上萬里行"一詩充分詮釋了"誰說女子不如男"的主旨大意。我國84歲的女科學家黃令儀便恰如詩中所言一樣為了國家大業而鞠躬盡瘁傾其一生,成功攻破了美國嚴密防護的技術,挽回了中國億萬的市場。

84歲未退休,為研發國產芯片奮鬥,黃令儀:我的「中國心」仍在跳動 - 天天要聞

巾幗英雄與半導體的不解之緣

黃令儀出生於1936年那個戰亂頻繁的年代。因為她生不逢時並且家境普通,很小的時候便承擔起了照顧家人的責任,這也養成了她堅強、果敢以及執着的性格。

1958年,黃令儀以優秀的成績從華中科技大學畢業,繼而選擇進入到我國的知名高校清華大學深造,選擇攻讀半導體專業

當時名校的學生少,名校的女學生更少,集廣泛的基礎知識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於一身的黃令儀在其中可謂是"一枝獨秀"。

黃令儀用了四年時間完成了在半導體專業的研習,在1962年國家對應屆生進行分配工作的時候成功被分到了中央科學院的計算機固定電路二組工作,一干就是二十七年之久

84歲未退休,為研發國產芯片奮鬥,黃令儀:我的「中國心」仍在跳動 - 天天要聞

直到1989年,黃令儀接受公派的調遣前往了美國,在異國的一家公司進行工作。初到他國的黃令儀並不是很開心,在通訊設備還不是很發達的時候想要和家裡人聯繫上簡直是難上加難,所以黃令儀也並沒有心情搞什麼研究學習。

直到參加一次大型的國際芯片展覽會,黃令儀大受打擊--期待已久的她卻沒有發現一個中國攤位。

奔跑了一周,參觀了成千上萬的攤位。一次次的期待和希望最終卻成為了打擊和失落。此時的黃令儀才發現原來自己的祖國並沒有那麼強大,而自己自怨自艾並沒有什麼用,唯一能做的就是--我在祖國的庇佑下長大,讓我的祖國以我為自豪。

在這種家國信念的驅使下,黃令儀收起了兒女情長,開始鑽研外國的高級技術,融會貫通,拚命學習着可以幫助自己國家發展的思想以及技術。

84歲未退休,為研發國產芯片奮鬥,黃令儀:我的「中國心」仍在跳動 - 天天要聞

一路披荊斬棘,看她乘風破浪

從最開始的建立版圖庫以及時序庫,到後來分析寄生參數對性能的影響、時鐘樹的生成,乃至全局的整體規劃,黃令儀全部都是以一人之力做百人之事,生動形象的詮釋了"誰說女子不如男"這句話

一年之後,闊別家鄉的已久的她在自己的崗位上用在美國學到的先進技術來為祖國更好的做實事--潛心鑽研集成電路的設計方法

當時中國的科研技術還算不上是十分發達,在極其艱苦的科研後備條件之下,黃令儀一個女子勇往直,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一路"披荊斬棘",可以說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在堅持不懈的努力之下,黃令儀所研製出來的芯片在德國紐倫堡召開的博覽會上獲得了銀獎

此次獲獎,黃令儀讓世界認識了中國,為中國的科研事業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真正知道"內情"的黃令儀卻全然沒有欣喜若狂--對中國來說,這個芯片是上品;但是放眼全世界來看,這微不足道。所以自己必須更加努力,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奮勇直前。

經過多年的努力,由黃令儀作為主負責人研發的"龍芯1號"芯片正式問世。而"龍芯1號"的問世也相當於宣告了世界,我們中國計算機不再是沒有芯片的空殼機器了!

84歲未退休,為研發國產芯片奮鬥,黃令儀:我的「中國心」仍在跳動 - 天天要聞

2002年,黃令儀與胡偉武兩個志同道合的人一拍即合,開始將物理設計與系統設計進行無縫結合,兩個人幹勁十足,沒日沒夜的奮鬥在科學研究室內。白天開會聽報告,晚上專心做研究,一天天的生活被黃令儀安排的是滿滿當當,殊不知此時的她已經是年過花甲,幾近古稀之年的老人了。

初心不眠,逐夢不歇

人一旦失去了動力,就等於失去了靈魂。汽車沒了汽油,除了空殼當做擺設之外便一無是處。黃令儀不僅埋頭苦幹,甚至還擔心自己動力減少而拚命給自己施壓--立下了軍令狀,自己勢必要研究出來為國家為人民更加有貢獻的芯片。

在此信念的鼓舞之下,龍芯2號成功問世。一經問世便大受好評,不僅廣泛應用於我國的工業控制、數據採集、行業終端以及網絡安全領域,同時在各項性能也遠超過國際上的平均水平的基礎之上,還做到了功耗最低

84歲未退休,為研發國產芯片奮鬥,黃令儀:我的「中國心」仍在跳動 - 天天要聞

有人在飯後閑談時問及黃令儀何時會選擇退休,黃令儀只是笑着說自己沒考慮過,如果非要給一個時間,那就等自己成功之後吧。而關於黃令儀對"怎樣算成功"的定義,卻無人知曉。

龍芯2號的廣泛應用依舊沒能達到黃令儀對"成功"二字的定義。開心之餘,82歲高齡的黃令儀已經開始為研究龍芯3號做準備。

春蠶吐絲五十載,鑄就一顆中國心

2018年,龍芯3號享譽世界。成功打破了美國嚴防死守很多年的技術,為中國挽回了高達億萬元的市場,同時也標誌着我國的芯片研究技術已經達到世界高端水平。同時,由我們中國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也換上了讓我們引以為傲的龍芯3號。

2019年,黃令儀帶着她的巨作"龍芯3號"摘得了"CCF夏培肅獎項"。此時此刻,黃令儀是欣慰的,欣慰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向世界證明了祖國的偉大

84歲未退休,為研發國產芯片奮鬥,黃令儀:我的「中國心」仍在跳動 - 天天要聞

早在幾十年前,黃令儀在會展上便默默許下了誓言--自己是中華兒女,而中國的一切都一定要擺脫來自國外技術的牽制,他們不願意給我們,即使是給了我們也不會要,因為中國人可以自行研究。如果我們放棄,沒有做出成就,那我們就是愧對祖國,愧對中華!

現在84歲的黃令儀院士還沒有退休,反而依舊是在科研院所里衝鋒在前的那一個,整日忙碌不停,對什麼都好奇,對什麼都想研究,對什麼都想創造。她說她想研製更多的"中國芯",因為她的"中國心"仍然在強烈跳動

84歲未退休,為研發國產芯片奮鬥,黃令儀:我的「中國心」仍在跳動 - 天天要聞

"巾幗不讓鬚眉,紅顏更勝兒郎"這句話完全是對黃令儀最好的詮釋。上進心強,言出必行,性格開朗,不會被苦難所擊退,人生只有一次,敢闖敢奮鬥!這便是黃令儀院士的座右銘。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案例集錦 | 日上光電璀璨點亮中國科學院大學校名標識 - 天天要聞

案例集錦 | 日上光電璀璨點亮中國科學院大學校名標識

光影重塑品牌形象,LED光源賦能標識之美在品牌形象塑造與空間美學表達中,燈光不僅是照明的工具,更是傳遞價值、凸顯氣質的無聲語言。近期,日上光電為教育、金融、黨建等多元場景提供定製化解決方案,打造兼具功能性與藝術性的標識照明系統。
王忠林、楊青、徐直軍現場見證!東風汽車與華為達成全面深化戰略合作 - 天天要聞

王忠林、楊青、徐直軍現場見證!東風汽車與華為達成全面深化戰略合作

每經編輯:張錦河據東風汽車官方公眾號,5月23日,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汽車)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為)在武漢正式簽署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汽車智能化、企業數字化和智能化升級、生態共建等領域開展全方位深度合作。東風汽車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簽約不僅是兩家企業戰略協同的里程碑...
在澳門BEYOND博覽會觸摸創新科技 - 天天要聞

在澳門BEYOND博覽會觸摸創新科技

新華社澳門5月24日電(記者齊菲、劉剛)800餘家參展企業,涵蓋機械人、人工智能、智慧出行、體育科技等多領域;重磅峰會、專題論壇、創新路演,多元內容搭建科創展示交流平台。21日至24日,第五屆BEYOND國際科技創新博覽會在澳門舉行,新產品
開放合作 成就彼此 - 天天要聞

開放合作 成就彼此

第四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數智中東歐」展區展出的多發混合動力飛機,該機由奧地利鑽石飛機公司研發。
液冷技術的現狀 - 天天要聞

液冷技術的現狀

隨着AI的發展,推動算力需求激增,同時高密度的發展也直接或間接推動冷卻系統的革命進程。
生態補償機制如何破題多維生態保護?國常會再提生態補償升級 - 天天要聞

生態補償機制如何破題多維生態保護?國常會再提生態補償升級

南都訊 記者王瑋 發自北京 國務院總理李強5月23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進一步健全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有關舉措。會議指出,建立成本共擔、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對於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區域間協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024年4月6日,國務院總理李強簽署第779號國務院令,公布《生態保護補...
勞模風采·2025年全國勞動模範|宋濤:自主創新打造港口「智慧芯」 - 天天要聞

勞模風采·2025年全國勞動模範|宋濤:自主創新打造港口「智慧芯」

人物名片宋濤,1983年10月出生,河北港口集團曹妃甸港礦石碼頭股份有限公司調度指揮部部長、科研總監、首席技術工匠。十多年來,宋濤以實際行動踐行工匠精神,不斷創新創造,曾榮獲「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提名人選、河北省勞動模範、河北省五一勞動獎章、河北省「十大最美港航人」等稱號。2025年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