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我國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發展,2024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培育未來產業。今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全面推進人工智能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和賦能應用。在技術創新與商業應用驅動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持續增長,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
神思電子、優寶特機械人、眾陽健康、麗陽神州、浪潮雲、中科先進等企業和中移齊魯創新院,近日,山東省領導帶頭在濟南專題調研外貿和人工智能產業。今年3月,第三十一期山東幹部講堂暨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輔導報告會聚焦「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主題。

重點調研、專題學習人工智能,背後大有門道。
可以說,人工智能是一項戰略性技術,事關長遠發展的戰略問題。作為肩負「走在前」「挑大樑」使命任務的經濟大省,山東有責任也有能力瞄準這一戰略目標示範打樣。
從外部環境看,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加速迭代升級,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全球主要經濟體都在搶抓人工智能新機遇,全面推進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和賦能應用,對於地區生產總值即將突破10萬億的山東,這一重要機遇自然不能例外。
行業寬度與產業厚度
人工智能特別是大模型深度賦能的神奇之處,不在於其本身,只有在與千行百業緊密結合時才能真正顯現。
而為人工智能提供可以施展的千行百業,山東有着天然的優勢。
山東的產業基礎堅實,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化工、醫藥、冶金、輕工、機械等行業產值均居全國前3位,46種工業產品產量居全國首位。山東傳統製造業轉型需求大,迫切需要通過人工智能,賦能一個個具體的產業,激發出1+1>2的能量。
此外,山東在智慧生活、智慧政務等領域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多元、市場需求巨大,為人工智能技術落地提供了天然的「試驗場」。
此次調研的人工智能企業中,就有多家在垂直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
陽光大姐集團聯合發起成立的麗陽神州自主研發了首個通過國家網信辦備案的生活服務業行業大模型——麗陽雨露大模型,與北京宣武醫院建立了首個院-企合作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護理知識集和數據集。

在浪潮海若大模型的加持下,濟南生物醫藥企業藥物研發前期科研人員由10人精簡至2人,每周處理專利數由300件增加到3000件,靶點提取準確率由60%提升到90%。
神思電子針對交通領域推出的產品應用,在濟南65個路口試點完成後,整體交通擁堵指數下降5.6%,平均通行速度提升 6.3%。
……
山東數據資源豐富,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突破40萬家,大數據產業佔全國的1/8,去年山東獲批建設國家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這些都是發展人工智能的關鍵支撐。
可以說,立足這些比較優勢,山東有實力走出一條「以應用場景牽引技術突破、以技術突破賦能行業發展、以行業發展帶動產業集聚」的特色路子。
政府引導與市場主導
與其他行業不同,人工智能產業具有一些特殊性,比如算力基建重投入,數據要素高壁壘,技術轉化長周期等等,遠超企業常規的風險承受能力,意味着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不能單靠幾家企業,某個行業的單打獨鬥,必須有「陽光雨露」的充足支持。
這方面,山東從省級層面到各地市,都拿出十足誠意支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去年,山東省科學技術廳等18部門聯合印發《山東省人工智能產業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25—2027年)》,將未來三年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拆解為軟硬協同「策源攀高」等七項具體的創新行動,打造全國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高地。今年,又印發《關於加快人工智能賦能重點領域高質量發展的推進方案》和《關於支持人工智能全產業鏈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從應用推進與產業支撐兩方面,真金白銀支持人工智能發展。
比如對科技成果轉化貸款按時還本付息的人工智能科技型中小企業,可任選一筆貸款給予一次性最高50萬元的貼息支持;對人工智能軟件項目符合省級工業軟件研發推廣項目要求的,按規定每個給予最高300萬元獎勵等等。

在市級層面,濟南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全市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突破600億元,人工智能企業達到500家,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總體水平居全國前列。青島頂格謀劃「10+1」創新型產業體系,把人工智能作為優先發展的先導產業之一,聚力突破人形機械人等細分賽道,近期還出台了《青島市具身智能機械人產業2025年行動方案》,加快建設北方地區具身智能機械人產業創新高地和重要研發製造中心。
給予補貼讓企業輕裝上陣,場景開放讓技術找到落地方向,人工智能發展既需市場「無形之手」推動效率創新,也需政府「有形之手」構建規則與保障公平,這正是人工智能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
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
從需要人攙扶蹣跚學步到如今能扭秧歌,甚至參加格鬥大賽,人形機械人的變化像一面鏡子,折射出人工智能產業的高速進化——技術迭代周期從年縮短至月,社會滲透從實驗室走向全產業鏈。因此,培育人工智能產業,比其他產業更需要敏銳洞察時代浪潮、搶佔前沿技術制高點,時刻領先一步,時刻「仰望星空」。
但同時,也需要「腳踏實地」的務實精神,將創新成果轉化為產業動能。這種「頂天立地」的發展哲學,恰與山東人骨子裡的「闖」勁與「實」風深度契合——既敢為人先、志存高遠,又紮根泥土、善作善成。

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台鏈接企業90萬家,服務企業16萬家,成為全球領先的工業互聯網平台;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研發的「山河」超級計算機計算能力達60PFlops,虛擬數字人通過接入大模型完成智能問答,僅需百餘小時即可完成訓練;青島人工智能產業園聚集華為、商湯等200餘家企業,形成從芯片設計到場景落地的完整生態……一個個突破印證着齊魯大地「仰望星空」的底氣。山東既有攀登技術高峰的雄心,也有支撐創新的硬核實力。
「腳踏實地」的基因,更深植于山東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中:創新應用「魯通碼」,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90%以上;率先出台規範涉企執法行為若干措施,重點領域入企檢查頻次壓減45%;濟南、青島入選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政策紅利與市場活力形成共振……
把前沿技術栽培在厚重的產業土壤中,讓每一行代碼都散發著機油味、泥土氣、海風味,山東人工智能產業,未來可期。
(大眾新聞記者 李振 策劃 趙洪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