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的重要載體,低空經濟正在重塑全球產業競爭格局,深圳已形成千億級產業規模,成為大灣區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在此背景下,2025年5月22日,「2025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華強北峰會暨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無人機協會成立大會」在深圳舉行,多弗集團董事長胡興榮就任會長。
本次大會由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無人機協會、中國無人系統新技術產業聯盟主辦,多弗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多弗眾雲航空科技有限公司、鵬城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深圳)有限公司等承辦。
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農工黨原常務副主席劉曉峰,第十二屆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用航空局原局長、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原董事長李家祥,中國民用航空局原副局長、中國航空學會低空經濟首席專家董志毅,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於洪君、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馬文普、科技部原副部長、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張景安,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供銷合作經濟學會會長李春生,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原副主任賀鏗,中央統戰部原秘書長、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中華環保聯合會第三屆理事會主席孫曉華,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原國家質檢總局總工程師、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原會長劉兆彬等嘉賓受邀出席大會,來自業內的300多名產學研代表與會。各界代表共同見證:劉曉峰副主席為胡興榮會長授牌
在各界代表共同見證下,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無人機協會正式成立,多弗集團董事長鬍興榮正式就任為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無人機協會會長,接受劉曉峰副主席授牌。
協會聘請中央統戰部原秘書長、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中華環保聯合會第三屆理事會主孫曉華,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國民航大學科技創新研究院通航首席科學家馬昕,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博士生導師畢思文,澳大利亞工程師院士、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國商飛責任有限公司科技委技術專家任和為高級顧問。聘請中國直升機產業發展協會會長、中國通用航空發展協會會長徐昌東,廣東匯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德力,廣州億航智能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胡華智,上海峰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田瑜為名譽會長。
據悉,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無人機協會匯聚了大灣區「9+2」城市群資源以及全國無人機產業鏈的領軍企業、科研機構及頂尖人才,致力於構建「政產學研資」「五位一體」的協同平台,推動大灣區低空經濟從政策設計到技術落地、市場應用的全鏈條突破,在多個城市地區均有實體成功案例。協會的服務項目涉及各省市區級低空經濟政策配套設計,金融投資基金服務,股權投資專業服務,技術研發與生態協同服務,「一帶一路」海外貿易輻射服務及華強北低空無人機選品中心及低空經濟產業帶打造等項目。
李家祥:
低空飛行器將重塑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李家祥在主題演講中回顧了人類歷史上,交通方式的歷次變革。他認為,低空飛行器的使用場景要比鐵路、公路、水運、高空飛行深入的多,廣泛的多,深刻的多,將會重塑城市面貌,重塑每一個人的生活方式,滲透到每一個家庭,社會各行各業。低空經濟產業鏈非常長,包括原材料、航空基地製造、基礎設施建設及管控服務等。他披露,雲南怒江的一些果農,通過無人機物流節省運費3000萬。在中國廣闊的國土面積上,一旦低空飛行器真正進入生產領域、生活領域,將會加大促進社會的發展,前景巨大。
董志毅:
期待協會以多弗集團為引領,推動生態共建
董志毅在致辭中代表行業同仁向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無人機協會的成立表示熱烈祝賀。向多弗集團作為會長單位,為行業生態構建所付出的努力致以誠摯敬意。
董志毅指出,多弗集團作為會長單位,走進佛山,投入大灣區低空的熱潮中,將打造全球領先的低空飛行器製造基地,帶動航空材料、低空服務等全產業鏈集聚。這一布局不僅夯實了大灣區「製造強基」的產業底色,更與深圳的研發創新、廣州的場景試點形成深度協同,為大灣區構建「空天地一體化」交通網絡注入強勁動能。展望未來,低空經濟不僅是技術創新的競技場,更是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到2030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有望突破2萬億元,而大灣區必將率先建成萬億級「空中交通網」。期待協會凝聚各方力量,以多弗集團為引領,推動技術突破、場景深耕與生態共建,讓低空經濟真正成為大灣區「聯通世界、輻射全球」的嶄新名片。
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無人機協會:
強化行業組織力量、助力產業生態構建、促進業界交流合作
胡興榮會長表示,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無人機協會的會長單位,多弗集團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履行會長單位職責,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凝聚行業力量。協會將以華強北為戰略支點,打造「一街一館一廈」立體化產業載體,構建從技術研發到商業應用的全產業鏈生態圈。同步啟動產融投資平台,重點為會員企業提供供應鏈金融、併購重組等資本賦能,推動創新成果通過華強北窗口輻射全國、鏈接全球市場,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共話低空經濟無限未來,共謀協同發展新路徑,共築低空產業新生態。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無人機協會的成立,將在很大程度上強化行業組織力量,助力產業生態構建,促進業界交流合作。
低空改變生活,六位行業頂尖專家也帶來前沿分享。畢思文詳解量子遙感技術在低空監測、氣象預警等領域的創新應用;馬昕剖析智能空天系統與大灣區低空經濟的融合路徑,探索全球技術變革下的中國方案。
產學研合作:
平台共建,推動大灣區低空空域一體化管理
當天的大會也吸引了低空領域頭部企業的參與,上海多弗眾雲航空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李明華提出的新質生產力發展模型、峰飛航空謝嘉展示的電動垂直起降(eVTOL)技術、追夢空天蔡文寬推出的增程式電動傾轉旋翼飛機共同勾勒出新能源航空器的商業化藍圖。中科星圖林喬木博士則聚焦」空天地一體化」數字基建,其低空雲平台通過衛星遙感與AI的深度融合,為城市低空管理提供毫米級三維建模支持。這些前沿分享和創新成果集中體現了大灣區在低空經濟領域的技術突破與產業前瞻。
包括上海多弗眾雲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李青林在內的行業領袖們圍繞眾多低空議題展開深入討論。數據顯示,到2030年,大灣區低空經濟規模將突破80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超2萬億元,創造超50萬個就業崗位。
大會還促成了多項產學研重要合作,包括:國際低空經濟協會、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科技園、澳門青少年低空經濟協會、深圳市無人機行業協會無人機系統研究院、深圳市騏驥前海科技產業研究院等機構將簽署灣區低空產學研協同創新協議;金磚國家未來網絡研究院中國分院、香港生產力局、澳門低空經濟協會等6家單位將達成區域合作與平台共建框架,合作推動大灣區低空空域一體化管理,為產業協同發展奠定基礎;福田區作為深圳中心城區,將通過政策創新和資源整合,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優質營商環境,啟動低空產業生態發佈與合作。
胡興榮會長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無人機協會的成立,將為大灣區打造世界級低空產業集群注入新動能,開啟產業發展新篇章。我們致力於引領中國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推動中國方案成為全球低空治理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助力大灣區建成世界級低空經濟創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