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盧曉 北京報道
繼2020年的10億股配售落地後,小米又將在港股上演一場同樣的「以舊換新」資本騰挪。
3月25日早間,小米宣布擬以先舊後新的方式配售8億股股份,預計募集資金凈額約為425億港元。其中倒騰小米股票「左手出右手進」的關鍵先生,同樣是小米創始人雷軍。
小米這場配售被認為是港股歷史上規模第三大的閃電配售項目,僅次於比亞迪和美團。這場大手筆融資,包括小米自今年以來持續走高的股價,以及三星電子會長李在鎔、高通總裁安蒙等全球商界大佬近日對小米汽車工廠的拜訪,都成為小米眼下這場產業大擴張的註腳之一。
高價位配售
小米這場資本大騰挪的上半場是雷軍閃電出售舊股。公告顯示,3月25日小米和雷軍及經辦人訂立配售及認購協議,雷軍一方同意出售8億股股份,相當於小米目前約3.2%的已發行股本,及約1.2%的投票權,配售價格為53.25港元,於3月27日即截止。
下半場則是雷軍有條件同意認購小米發行的8億股新股,認購價格同樣是53.25港元。資深保代人士王驥躍告訴《華夏時報》記者,配股是港股常見的募資方式,好處是既有股東的股權比例不會被大幅稀釋,他認為雷軍減持是為了獲得認購配股的所需資金,「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雷軍先減持了一部分股票,以從市場獲得資金,再認購配股把這部分資金投到小米。」
需要提及的是,小米此次配售的價格引發外界關注。
公告顯示,53.25港元的配售價格相較小米上一個交易日(3月24日)57港元的收盤價折讓約6.6%,相較最近五個連續交易日約56.81港元的平均收盤價折讓約6.3%,相較近10個連續交易日的平均收盤價折讓約3.6%。
但這些折讓,建立在小米正處於股價高位的基礎上。伴隨港股科技公司價值回歸,小米股價自今年以來持續走高。3月19日,小米盤中更是出現59.45港元的52周股價最高點,自今年以來上漲72%。
王驥躍在跟記者交流時認為,小米這次配股引發市場關注主要在於價格較高,「當然這也對老股東有利,即便不參與也不會被稀釋太多。」公告顯示,在最終認購完成後,雷軍在小米集團的持股將由24.1%攤薄至23.4%,投票權則由64.9%微降至64.1%。
「以舊換新」背後
小米並不是第一次使用配售方式在港股募資。
2020年12月,小米曾以同樣方式在港股募資237億港元(約合31億美元),即雷軍先出售10億股小米舊股份,繼而再認購小米10億股新股,當時約定的認購價格只有23.7港元,相較上文提及的上一交易日收盤價等指標均折讓超9%。
這場四年前的募資發生在小米官宣斥巨資造車的關鍵節點。2021年2月,小米正式宣布造車計劃,並決定用自有資金開啟這場征程。當年3月,小米集團宣布擬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負責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首期投資為100億元,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100億美元。
從財報來看,眼下再次配股的小米,也正處於需要大手筆花錢的關鍵時刻。
截至2024年末,小米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337億元,與去年基本持平,但相比去年年初凈減少近9000萬元,而上年同期是凈增加56.3億元。其中的一個重要區別在於,2024年小米融資活動所用現金凈額流出了將近40億元,2023年只流出5億元左右。
有業內人士在跟記者交流時認為,融資現金凈額大幅流出,意味着小米去年可能進行了大量的資本支出,例如購置固定資產等。據記者了解,近日小米位於武漢的智能家電工廠項目宣布結構封頂,此外還有消息稱,小米汽車位於北京亦庄的第二工廠將於今年6月完工。
此外,相較於貸款等融資方式,配售讓小米付出的成本顯然更小。小米2024年財報顯示,除了2018年7月全球發售籌集的資金、2020年配售及認購,以及三次發行債券外,其過往主要以經營所得現金及銀行借款滿足現金需求,而其過往發行債券的最低利息是2.875%。目前這場「以舊換新」,不僅讓小米獲得了425億港元融資,也沒有影響雷軍對小米的控制權,他手中的投票權僅被稀釋了0.8%個百分點。
透鏡研究創始人況玉清在跟《華夏時報》記者交流中表示,對老股東配售是優質公司經常選擇的再融資方式,而不是引入新股東相對增發,配股程序更簡單,小額融資適用這種方式,尤其是成長型公司,股東也樂意花錢認購,「定增是大動作,是大規模融資時用的工具,成本更高,小米這次殺雞用不着牛刀。」
產業擴張進行時
與小米四年前港股配售後就官宣造車不同,欲融資425億港元的小米正處於自己的擴張進行時。
汽車無疑是小米今年投入的重要方向。3月25日,雷軍現身武漢大學校園,與他共同亮相的還有小米su7 ultra及尚未發佈的yu7兩款車型。據記者了解,小米首款suv車型yu7計劃在今年年中推出,而雷軍3月18日還在社交平台宣布,2025年小米汽車的全年交付目標提升至35萬台,這個數字接近去年全年交付量的兩倍。
從收入佔比看,汽車在小米內部的分量正不斷提升。去年全年汽車業務收入佔據小米總營收的8.8%左右,特別是去年q4,163億元的小米汽車收入占當期總收入的近15%。但另一方面,小米汽車目前尚未盈利。財報顯示,小米汽車銷售收入達321億元,綜合毛利為18.5%,小米su7平均單價接近23.45萬元,但同期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虧損62億元,同比收窄7.1%。
但小米要發力的遠不止汽車。今年3月,小米集團合伙人、總裁盧偉冰在財報電話會上對《華夏時報》等媒體記者表示,未來五年小米的目標是推進全品類高端化,「這意味着,我們不僅要在手機6000元以上價位段繼續向上突破,同時我們的高端化戰略還要從手機、汽車領域拓展到全品類,從中國市場邁向全球市場。」
其中,渠道建設也成為小米今年投入的重點。盧偉冰在上述財報會中透露,小米今年的目標是在中國市場再新增5000家門店,並在此基礎上拓展400—500家500平方以上的汽車和3c融合大店。他同時宣布,未來5年小米的目標是在海外建立約1萬家小米之家,繼今年成為小米大家電的出海元年後,2027年也將成為小米汽車的出海元年。
麥格理發佈的研報顯示,據其估算,由於資本支出、庫存和應收賬款水平上升,小米2025年上半年的現金水平將較去年第四季低,它同時認為,小米此次配股是一項戰略舉措,旨在利用有利的市場條件強化公司資產負債表,支持今年業務發展,並給予小米「買入」評級,目標價66.75港元。
3月25日,小米在港股收於53.4港元,跌6.32%,總市值1.34萬億港元,市盈率(ttm)為53.3倍。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