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布局6年的「閑棋冷子」,阿里健康如何打下抗疫這一仗?

2020年03月17日01:08:06 科技 1888

馬雲布局6年的「閑棋冷子」,阿里健康如何打下抗疫這一仗? - 天天要聞

文/ 韓璐 編輯/ 陳曉平

「抗疫」高潮過後,阿里健康突發人事變動。

3月15日,朱順炎獲任成為CEO、執行董事兼董事會主席。官方稱,此舉為面向未來的創新加強組織保障和投入,助力加速全社會醫療健康領域的數字化「新基建」。

49歲的朱順炎於2014年6月隨UC進入阿里,先後任阿里媽媽事業部總裁、UC瀏覽器總裁、大文娛新媒體業務總裁等職,在阿里的上一個職位為「創新業務事業群總裁」,統轄UC、阿里音樂、阿里文學以及天貓精靈等業務,在領導創新業務方面經驗豐富。

這是阿里健康火線「抗疫」後的一項重要調整。

過去50天,為控制新冠疫情,湖北多地封城,城際交通被切斷,大部分定點醫院關閉了日常科室。湖北慢性病人超過1300萬,糖尿病患者、慢阻肺的老人、癲癇兒童、躁鬱症患者、肝移植手術病人……許多病患面臨短暫的斷葯危機。

線下鏈路出現阻隔,互聯網醫療和健康服務成為生力軍。阿里健康的表現也非常搶眼,上線遠程複診、線上開方、慢病找葯等服務。

一個技術驅動的線上醫療世界,為患者趟出生路,也為阿里健康創造了想像空間。疫情期間,其股價一度上漲60%,市值高達約250億美元。即便回調後,這家年入不到百億人民幣的公司,現在市值180億美金,約為1/3個京東、超過1/2個小米。

在阿里巴巴體系內,這個大健康領域的「旗艦平台」一直是個低調的存在,自2014年收購更名以來,由於專註醫療領域,業務龐雜(涉及追溯、互聯網醫療、醫藥電商、消費醫療、智慧醫療五大業務版塊),加之不事聲張,外界對其關注相當有限,雖然其運營的天貓醫藥館年GMV約600億元,年活躍消費者已超過1.3億,理論上,平均每10個國人中就有1名其用戶。

馬雲布局6年的「閑棋冷子」,阿里健康如何打下抗疫這一仗? - 天天要聞

《21CBR》獨家專訪阿里健康資深副總裁、醫藥事業部負責人汪強,回顧過去50天,阿里健康如何「戰疫」,從各種利益夥伴的合縱連橫,也可管窺阿里在健康領域長達6年的謀篇布局。汪強說,健康領域不能用傳統電商的玩法,而阿里健康也不是一個「醫療服務或醫藥交易的平台」。

馬雲布局6年的「閑棋冷子」,阿里健康如何打下抗疫這一仗? - 天天要聞

阿里健康資深副總裁、醫藥事業部負責人汪強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系近年來加速整合健康業務,並不斷坐實阿里健康這一平台。

2017年開始,天貓醫藥館全類目業務、醫療器械及保健用品等電商業務相繼注入;今年2月,又宣布以80.75億港元向其出售天貓平台的三項業務,涉及藥品(OTC藥品、處方葯)、醫療器械、成人用品、保健用品等品類。

可以預計,換帥之後,阿里健康的創新步伐或將提速,而這顆6年前布下的「閑棋冷子」,在新冠疫情過後,也可能會加速回歸阿里棋局的中心地帶。

水下冰山,3億慢病患者

我們的業務中心在杭州和北京,不是焦點疫區,疫情暴發前,觀察到中國疾控中心幾次派專家組去往武漢,且基於長期的敏感性,團隊感覺到事情不簡單。

除夕前,阿里健康就着手搭建針對疫情地區的服務,既有防疫物資,包括消毒產品、口罩手套、防護服的採購與調配,快速補給相關藥品的庫存。

考慮到物流體系無法快速響應,調動了菜鳥等許多生態資源,在幹線物流上,聯合合作夥伴「九州通」,搭建應急行動小組,末端物流則藉助順豐。

我們強化了疫情服務,武漢「封城」第二天,我們在手機淘寶和支付寶上線「義診平台」,多端口露出,為湖北患者提供免費問診服務,召回休息的互聯網醫生,上千人回崗在線接診。

半個月內,累計在線問診量超過104萬人次,特別針對武漢地區的義診,醫生人均日接診量100人以上,呼吸科部分醫生人均日接診量在200人以上,部分發熱癥狀用戶前來諮詢。這兩天,服務海外僑胞的在線醫療諮詢專區也已開通,上百個中國駐外使領館推薦使用。

馬雲布局6年的「閑棋冷子」,阿里健康如何打下抗疫這一仗? - 天天要聞

來源:阿里健康官方微博

作為互聯網醫院,我們能提供的診療服務是有限的,一定程度體現在緩解情緒問題上,來諮詢的,內心焦慮的比例非常高。

我們的基本認知是,疫情前貢獻能力,不要添亂,有癥狀的患者,更多引導他們進行檢測和診斷。

我們擔心的是,中國的3億慢病患者,需要周期性診療與複診,很可能因疫情無法出門,藥物受限於物流也會出現供給問題。

事實的確如此,多地疫情防控措施升級,慢病患者配藥難問題出現,後台開始收到大量留言和求助信息:

「老婆有慢性乙肝,目前在老家湖北黃岡,疫情嚴重,到處封路,買不到葯,快要斷葯了,很着急!」;「其他藥品已經買到了,就缺這個瑞格列奈片,請求幫助購買,已經斷葯了,急需!」…………

新冠疫情的冰山之下,有更多吶喊求助的慢性病患者。2月第一周,我們上線了「買葯不出門」平台,專門服務慢病患者,採用線上問診開方、藥品配送到家的互聯網就醫方式。

但是,事情遠比我們預想的複雜。

合縱連橫,構建援葯聯盟

按照衛健委《互聯網診療管理試行辦法》規定,我們可以「複診復開方」。常態下,由互聯網醫生進行複診、開具電子處方、通知藥房配送,B2B2C方式就能將送到患者手上。突發疫情下,商家也沒有預判到要額外儲備慢病葯,出現了區域性斷供。

馬雲布局6年的「閑棋冷子」,阿里健康如何打下抗疫這一仗? - 天天要聞

2月的第二周,又緊急上線「湖北地區缺葯登記」平台,幫助即將斷葯的慢病患者和家屬尋找緊缺藥品資源,全國商家線上線下接力,將藥品一件件送往湖北的慢病患者。

「缺葯登記」上線數天,登記信息成千上萬,急需的用戶遍布湖北全境,且大多來自鄉鎮,其中,慢病用藥的需求佔比高達87%。

慢病人群規模基數大,畏懼醫院就診的交叉感染風險,一旦停葯,又可能引發各種斷葯反應。若這個人群大規模缺葯,易導致新冠疫情的次生危害。

從後台信息中,我們收集具體病症、平時服用藥品名稱、存貨數量,倒推不同疾病用藥的緊急程度,排出一個優先級排序。

其中,前7位藥品需求最大的慢病是: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慢乙肝、哮喘、慢阻肺、癲癇,其用藥需求佔比達總需求的62%。

接下來,我們統計湖北區域商家藥品庫存和供給情況,匹配不同病症和藥物,定位患者所在位置,結合各地管控措施,再想應急辦法把葯送到。

馬雲布局6年的「閑棋冷子」,阿里健康如何打下抗疫這一仗? - 天天要聞

阿里健康小二黃碧海前往孝感送葯途中

期間,我們聯合了上游慢病葯企、幹線醫藥物流公司及合作的O2O藥房商家,大體協同了5個利益相關方:

1,聯動超過50家全球葯企,保障藥品供給和葯價穩定;2,組織全國商家「援馳湖北找葯聯盟」,徵集緊缺藥品;3,合作菜鳥、順豐、九州通等物流夥伴,開闢藥品運送通道;4,建立在線問診服務平台,由合作醫生為在線提供慢病管理服務;5,徵集湖北生命接力志願者,打通送葯最後一公里。

2月13-16號4天,我們自行解決了半數以上登記用戶的藥品需求,一部分用戶在隔離地區,比如孝感、黃岡、荊州、天門、咸寧、仙桃等地,無法獲取,17號又發佈倡議書,呼籲醫藥生產流通企業加入「湖北應援群」。

湖北城際交通切斷,很多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常規的物流安排,出倉後進入到城市的物流集散點,再通過末端物流送到終端用戶;疫情之下,鏈路斷了。

我們與各地政府溝通,改為出倉後由自己的「店小二」,用平時菜鳥的卡車,一家家直接送達用戶。我們店小二和商家幾乎全天在線。

不過,依舊有很多無法克服的困難,不少缺葯患者,只能眼巴巴等着,藥品就是過不去,還有一些罕見病或者癌症用藥,需要專業冷鏈,無路處理;特別下沉在鄉鎮需要化療的患者,有的定期要跨城治療,被困在湖北當地,失去診療的機會。

我們估算過,湖北區域慢病患者大概有1300萬,我們無法真正服務到全部患者,只能說盡了全力。從我個人角度,無能為力的感覺非常難受。

做專業的事,打有準備的仗

整個假期,我起得比上班早。每天一醒來,會先過下當天工作,隨時準備處理緊急或者突發情況。疫情期間,公司每天都有管理日會,復盤當天工作,整理第二天要解決的問題。

上線的抗疫服務,基本是過往數年的積累,印證一句「厚積薄發」。

外界原本看阿里健康,以為是天貓上做醫藥電商,靠賣葯實現增長,如果只圍繞醫藥交易,現在就是另外一個結果。

只有技術架構、業務體系、供應鏈甚至醫療安全各方面,做好大量基礎工作,才能在疫情的極端情況下,有條不紊地迅速搭建應急機制。

我們是打了有準備的仗。

我們日常與用戶、監管機構、上下游企業等,保持着良好的溝通,所以很快可以識別各方需求,確保不添亂,且在高強度運轉確保有效率的產出。

馬雲布局6年的「閑棋冷子」,阿里健康如何打下抗疫這一仗? - 天天要聞

來源:阿里健康官方微博

坦白說,阿里健康也有不足之處,我們的藥品分急用藥和常用藥,藉助阿里的O2O體系,在平常提供30分鐘急用藥送達服務;常用藥則以B2C醫藥電商模式,做到當天或者次日達。疫情恰逢春節,1月20號到1月底期間,物流不暢,這是非常焦灼的。

事實上,健康領域不能用傳統電商的玩法,以為擁有一個集中流量入口,即可形成交易,而是會產生不少創新模式,最關鍵的是專業、專註和用戶價值。

健康領域的專業門檻很高,如果一知半解,帶着過往成功經驗貿然去做,會很危險;互聯網醫療也不是一個機會型行業,可能要做好5-10年堅定投入的準備;在用戶價值上,一定要明白用戶到底需求什麼、方案是否真正有效,而用戶價值往往不能馬上帶來商業價值,取捨不容易。

我個人,不希望將阿里健康單獨定義為醫療服務或醫藥交易平台。如果分割看,我們就變成一個機會型公司,哪有熱點或者商業機會,就猛扎進去。

我們更多是梳理清楚健康行業的痛點,做整體布局,這區別於垂直類互聯網醫療企業,阿里健康要做全產業鏈路的創新者。

就現有業務而言,醫藥、消費醫療業務會加速進行,連接品牌、醫療機構和消費者。在政策層面,針對線上診療業務、醫保支付、慢病處方葯供給等具體指引在陸續出台,業務確定性在增強,我們也要進一步提速。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只要給用戶帶來價值,這件事就是正確的。這次疫情促使更多用戶認識到互聯網醫療的價值,後續政策導向也會更積極,行業會迎來很大提升空間。

至於終局,健康領域會有諸多細分機會,即便是嚴肅醫療領域,也會有新業務產生。比如慢病患者的用藥需求、用藥管理;國家帶量採購之後,院外處方葯市場等均會有機會。

只要外部推動力量能再來更早、動作更快,我們的規劃和響應也會更及時。

題圖來源:阿里健康官方微博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首個獨立研發在美獲批的全球首創新葯,來自無錫高新區! - 天天要聞

中國首個獨立研發在美獲批的全球首創新葯,來自無錫高新區!

7月3日無錫高新區企業迪哲醫藥宣布舒沃哲的新葯上市申請正式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成為全球首個且唯一在美國獲批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20號外顯子插入突變(exon20ins)非小細胞肺癌(NSCLC)國創新葯同時也是中國首個獨立研發在美獲批的全球首創新葯舒沃哲是一款口服、不可逆、針對多種EGFR突變亞型的高...
百度前副總裁璩靜開醫美診所,人均消費2218元,曾因 「霸道女總裁」 言論道歉辭職 - 天天要聞

百度前副總裁璩靜開醫美診所,人均消費2218元,曾因 「霸道女總裁」 言論道歉辭職

紅星資本局7月2日消息,百度前副總裁璩靜在華為總部坂田基地附近開了一家醫美診所。據公開資料,璩靜名下新增一家存續企業——深圳大為診所。該診所成立於2024年12月23日,璩靜持股比例為100%,認繳出資額為100萬元,經營範圍為診所服務等。企查查顯示,根據璩靜關聯的任職歷史,她曾任深圳市星光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
推薦數商雲B2B撮合交易平台,搭建企業間合作橋樑 - 天天要聞

推薦數商雲B2B撮合交易平台,搭建企業間合作橋樑

來源:數商雲引言:企業數字化轉型與B2B撮合交易平台的崛起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企業間的合作模式正經歷深刻變革。傳統供應鏈中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高、協同效率低等問題,已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核心痛點。
當無人機 「飛」 入生活,數字低空如何重構我們的出行與未來? - 天天要聞

當無人機 「飛」 入生活,數字低空如何重構我們的出行與未來?

交匯點訊 近日,蘇州國際博覽中心的展廳里人頭攢動,2025數字低空大會在此隆重舉行。作為第三屆低空(蘇州)產業創新生態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場由未來移動通信論壇與鵬城實驗室聯合主辦的盛會,承載着特殊的行業意義——繼2024年在深圳首次提出「數字低空」概念並引發廣泛共鳴後,它既是對過去一年行業探索的總結,更是...
雷軍披露小米 YU7 銷售數據;特斯拉 Q2 交付汽車 38.4 萬輛;榮耀 Magic V5 發佈|Do早報 - 天天要聞

雷軍披露小米 YU7 銷售數據;特斯拉 Q2 交付汽車 38.4 萬輛;榮耀 Magic V5 發佈|Do早報

Hello,大家早上好,又是元氣滿滿的一天,先來瀏覽新鮮的早報吧~【微信多端正式更新】7 月 2 日,微信 iOS / 安卓 8.0.61 正式版攜手登場;而在 7 月 1 日,微信在官網也上架了 PC 的新版本,Windows / Mac 4.0.6 迎來全新發佈。【多地開放往屆高考成績網上查詢功能】河北、浙江、陝西、山東等地都開放了往屆高考成績的查...
長城為何不做增程?詳解Hi4背後的技術和戰略邏輯 - 天天要聞

長城為何不做增程?詳解Hi4背後的技術和戰略邏輯

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邁入智能化與電動化深水區的當下,動力技術路線的選擇,不僅關乎產品體驗,也在重塑車企的技術底盤與品牌認知。與越來越多自主品牌押注增程技術不同,長城汽車選擇走另一條更具挑戰性的路線——全場景智能四驅電混技術體系Hi4。這個選擇背後,是對效率、安全與技術普適性的權衡與押注。Hi4,一種技術「...
解碼「民生答卷」丨如何「喚醒」沉睡的養老資源 - 天天要聞

解碼「民生答卷」丨如何「喚醒」沉睡的養老資源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方琳 李光正 張華「幸福食堂、健身房、閱覽室、娛樂室、理療室一應俱全,可沒多少人來。」6月19日,在鄂東南某鎮,一家開業一個多月的養老服務綜合體經營者王先生望着冷清的門廳,難掩焦慮。截然不同的是,在武漢眾多社區養老中心,唱歌、跳舞等活動日程排得滿滿當當,老人們排隊「搶位」,養老床位更是「...
YU7爆火是雷軍營銷太強?張全蛋貼臉開大車企大佬,遮羞布都撕了 - 天天要聞

YU7爆火是雷軍營銷太強?張全蛋貼臉開大車企大佬,遮羞布都撕了

6月26日,小米YU7正式公布售價,很多人都預料到小米YU7會非常火,但是完全沒有料到小米YU7能那麼火,3分鐘大定破20萬輛,18小時鎖單24.8萬輛,可以說創造了國內汽車市場前所未有的新紀錄。這也讓之前那些攻擊小米汽車的車企大佬和業外人士的表述顯得蒼白無力,小米YU7的價格不便宜,現在整個汽車行業的需求量也呈現疲軟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