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特斯拉FSD的表現,真為小米捏把汗

2025年03月05日20:20:30 科技 9706

文|藍字計劃,作者|hayward

讓我們為特斯拉心疼1秒鐘。

雷軍在小米su7 ultra發佈會上意氣風發,新車在性能、豪華方面的優勢不用多說,52.99萬的售價更是引爆車圈內外。

但很多人可能沒有注意到的是,在智駕領域,su7 ultra搭載了在2月25日已經全量推送的小米had(端到端全場景智能駕駛),正式進入了「車位到車位」智駕時代,雷軍喊出今年的目標是 「智駕站穩第一梯隊」。

與此同時,另一邊的特斯拉,雖然fsd(智能輔助駕駛功能)入華同樣刷爆了社媒,但熱搜卻是被「首批測試特斯拉fsd的車主已經被扣完了12分」。車評人陳震也在網上曬出自家編輯測試fsd時違章所產生的厚厚一疊罰單,估計得有三四個編輯的駕駛分被清空。

看了特斯拉FSD的表現,真為小米捏把汗 - 天天要聞陳震展示因測試fsd產生的罰單,圖片來源:陳震抖音

在國產眾多新勢力中,小米幾乎是唯一在同類車型上銷量超越特斯拉的存在。尤其是特斯拉fsd、小米had前後腳向用戶推送,很難說是巧合還是小米有意為之。但可以肯定的是,特斯拉fsd入華之後,處處對標特斯拉的小米,將會在智駕方面展開新一輪大戰。

都說特斯拉fsd拉胯,連續沖紅燈「頹勢盡顯」,與之貼身肉搏的小米智駕可實現「車位到車位」、「自動通過etc/閘機」,意氣風發。

但在我們對兩個智駕系統深入分析後,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

fsd不懂中國,小米had像新手

特斯拉fsd走的是純視覺路線,小米had是多傳感器融合,雖然普遍認為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要比純視覺更靠譜,但智駕進入端到端時代,能力的高低更決定於是否擁有海量的高質量行車數據、大規模的算力儲備和端到端模型本身的能力。

從行車數據和算力儲備來看,在小米su7 ultra 發佈會上雷軍提到,用於小米had智駕訓練的高質量行車數據達到了1000萬clips(當前發佈的版本只用到300萬clips)、算力儲備達到了11.45 eflops。

看了特斯拉FSD的表現,真為小米捏把汗 - 天天要聞

特斯拉方面,據《鯨選ai》,僅2023年初特斯拉fsd用於訓練的高質量人類駕駛視頻就達到了1000萬clips;算力方面,在2024年底特斯拉的總算力就接近 100 eflops。 

端到端模型因為特斯拉沒公開相關細節就不比較了。很多人關心的智駕算法,特斯拉也非常強勢:

特斯拉在2016-2018年的hydranet多任務學習算法大幅提高了算法效率;2020-2021年的bev + transformer算法引領了自動駕駛的大模型時代,逐漸擺脫高精地圖依賴;2022年在算法中加入occupancy network (佔據網絡)進一步提升了智駕的可靠性;2024年fsd v12橫空出世,首次採用端到端神經網絡,現已成為智駕主流。

小米這邊,had的算法也是以端到端大模型為主,搭配vlm視覺語言大模型和博弈型軌跡規划算法等提升車輛對路況、地圖、實時環境的感知能力,已經可以實現「車位到車位」的全場景智駕,屬於國內的領先水平,但從技術發展的脈絡來看仍是特斯拉的追隨者。

因此,小米在硬件配置上更有優勢,數據和技術方面特斯拉fsd稍勝一籌。

目前唯一的變數是進入中國市場的fsd只是北美fsd的「殘血」版本,名稱都從「fsd 完全自動駕駛」改為「fsd智能輔助駕駛功能」了。

馬斯克說「中國不允許我們把訓練的視頻上傳到海外,而美國不允許我們在中國訓練模型」,部署在北美數據和算力都沒法在中國使用,特斯拉只能利用互聯網上公開的中國道路視頻片段來訓練學習。而小米可以大大方方在中國進行智駕路試、數據採集,可能會是fsd一直無法獲得的優勢。

結束「賽博斗蛐蛐」之後,我們來看看兩個智駕的上路表現。

參考「智能車研究所」的評測,他們選擇了一條由城中村小道、國道、高速路、無標識道路和掉頭位組成的城市道路進行測試,智駕不僅要識別不那麼準確的車道線、隱蔽的紅綠燈,還要面對多個轉彎和掉頭,並時刻留意亂竄的電動車。

這個「地獄」級別的路況,真的很廣州。

看了特斯拉FSD的表現,真為小米捏把汗 - 天天要聞|圖源:智能車研究所

首先上場的是小米su7 ultra上的小米had,從測試數據上看成績不錯,安全接管2次、未跟導航/功能降級 3次、為提升效率的接管1次和為提升效率的共同駕駛(如踩油門)1次。

看了特斯拉FSD的表現,真為小米捏把汗 - 天天要聞小米had測試情況,圖片來源:智能車研究所

原視頻較長,我們為大家總結了小米had的整體表現。

好的地方有:

·遵守交通規則

·能識別停車桿

·絲滑繞開行人

·vlm模型對周邊實物識別準確

不好的地方有:

·部分道路路線識別不準確

·猶豫/停止觀察時間太長

·變道不果斷

·窄路轉彎反應遲鈍

簡單總結,小米had的主要問題是通行效率低,系統對道路的判斷極其保守,非常害怕出錯,前進方向的10米外有障礙物就開始減速甚至停車等待,以至於在測試的過程中被跟在後面的社會車輛按了好幾次喇叭催促,就像是一個新手司機。

特斯拉fsd這邊,媒體的測試成績是安全接管3次、未跟導航/功能降級5次、效率接管1次和效率共駕1次。

看了特斯拉FSD的表現,真為小米捏把汗 - 天天要聞|特斯拉fsd測試情況,圖片來源:智能車研究所

相比小米,特斯拉的接管次數明顯增多,同樣我們為大家總結的fsd表現如下。

好的地方有:

·絲滑繞開行人

·拐彎變道果斷迅速

·難轉的彎角會主動借位

·窄路通行效率高

·主動規劃通行路線

不好的地方有:

·壓實線變道

·沖紅燈

·部分道路路線識別不準確

·不能識別停車桿

整體來看,fsd的行車風格非常「老司機」,通行效率很高,也有較多的系統自主判斷,但在交通規則上的犯錯較多,對中國交通法規的「不熟悉」近乎「漠視」。

也有其他人對兩個智駕進行了測試。有小米用戶自行測試了小米had後發視頻稱智駕的超車、變道策略不夠激進,過於保守,會在一定程度影響通行效率,但整個智駕功能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至於fsd這大熱點,媒體評測就非常多了。《鳳凰網科技》在測試後對fsd的評價是「其完成度仍然令人矚目」、「無論是變道還是轉彎,都顯得乾脆利落,絲毫不拖泥帶水」,但也出現過闖紅燈、壓實線變道等問題,總而言之:「fsd很懂開車,但它還不太懂中國。」

因此結合通行效率和安全性,對比小米和特斯拉目前的智駕水平,高情商的說法是各顯神通,低情商的說法只能算是半斤八兩。

勝負手在小米yu7

像小白開車一樣的小米had和像老司機一樣開車的fsd,你會選擇哪個?或許答案的關鍵不在現在,而在未來。

因為現在答案已經很明了。fsd v13.2.6版本只支持hw 4.0版本的特斯拉車型,而在國內絕大部分的特斯拉都是hw 3.0硬件的,本身就用不了。

而且哪怕現在fsd入華了小米智駕還是有終身免費的優勢。根據消費者的反應,作為直接競爭對手,目前選擇小米的真比特斯拉的要多。中國乘用車協會(cpca)的數據顯示,2024年4月小米su7賣了7058輛,已經超過同時期model 3的國內銷量(5065輛)。

後來特斯拉model 3因換代增長了潛在消費者的觀望情緒,但在煥新3推出且銷量穩定後,su7還是實現了對model 3的銷量反超。cpca數據顯示,10月-12月小米su7賣了69697輛,而model 3的總成績為54241輛。

看了特斯拉FSD的表現,真為小米捏把汗 - 天天要聞

看了特斯拉FSD的表現,真為小米捏把汗 - 天天要聞su7、model近半年銷量數據,數據來源:懂車帝

緊接着的2025年1月,小米su7還是賣出了22897輛,相比之下model 3隻有8009輛。

因為消費者不傻,特別是「科技敏感型」的特斯拉潛在用戶,隨着比亞迪吉利長安等廠商大力推行全民智駕,未來是智駕時代已是基本共識。

根據中汽協的數據,2024年中國市場全年新能源車銷量達1286.6萬輛,同比增長35.5%,滲透率突破40%;預計到2025年銷量數字還會進一步提升至1600萬輛。

同時,乘聯會預測2025年乘用車高階智駕滲透率將達20%,智駕功能逐步成為購車核心考量。

現階段買直接送智駕的小米而不是特斯拉,似乎是一個很輕鬆就能下的決定。

所以,fsd的真正威脅在未來。

既然國內的用戶已經習慣了「買車送智駕」的模式,未來特斯拉會不會在fsd的價格上妥協?中國區獨有的「5年零息」金融方案就是先例,64000元的fsd完全可以改為訂閱制、提供分期免息,甚至直接免費,未來智駕也能成為特斯拉的標配。

看了特斯拉FSD的表現,真為小米捏把汗 - 天天要聞

| 僅限hw 4.0車型,且要支付6.4萬元訂閱費

另外fsd在中國仍有巨大的進步潛力。36氪汽車報道,特斯拉早已提前布局,中國建立了數據標註團隊、運營團隊,並從美國總部派遣智駕工程師來華並進行培訓。

此外,針對計算卡無法入華的問題,特斯拉或想藉助國內的雲廠商「暗度陳倉」。通過和百度雲合作解決數據合規問題,經過脫敏處理的數據可以用於fsd模型訓練、通過和阿里雲合作,建設基礎設施等等。

哪怕是現在版本的fsd已經擁有非常出眾的基礎能力,只要道路數據的訓練量上來,fsd將會變得異常兇猛。

當然,現在看到的had也不是完全體。在小米su7 ultra那麼重要的一款車型的發佈會上,雷軍對智駕部分的描述不足性能、豪華部分的五分之一,介紹幾個參數就草草帶過。

究其原因,su7 ultra是性能車、「新豪華」車型,主打賣點是賽道圈速,講太多智駕顯然會搞混了主次;另外ultra車型的智駕能力和max、pro一個水準,沒有軟硬件上的升級,小米had的集大成者,還得看小米yu7。

小米yu7還沒發佈就被期待成為model y殺手,但model y是連續四年suv銷量領先、整個24年賣出了接近50萬輛的suv絕對王者。yu7想要全面戰勝煥新y,智駕的助力必不可少。

當前小米had的短板是算力。小米曾公開表示,未來五年內小米將在研發方面投入約1050億元,預計到2025年這一投入將達到300億元,而其中ai及相關業務的佔比將高達四分之一。這筆巨額的投資將助力小米在ai領域的深耕,尤其是在構建強大算力支持的大模型方面。

現在小米正在搭建一個萬卡級gpu集群,為訓練大模型提供必要的算力支持。萬卡集群作為高性能計算系統,能夠有效加快模型訓練速度,尤其是在複雜的ai應用場景,比如智能駕駛場景中。

最後,理想已經在部署vla(視覺-語言-動作)架構,將端到端和視覺語言融合,進一步提升智駕的識別能力。這套架構的關鍵之一是算力更強的下一代車端芯片,比如英偉達的thor雷神智駕芯片,小米yu7大概率會搭載thor芯片,並利用新芯片的強大算力對智駕進行進一步的演進。

正如雷軍曾經說過的,「特斯拉絕對值得學個三五年」,而小米的追趕方式是「砸錢砸出來的」。

無論如何,小米had vs 特斯拉fsd,炮火聲才剛剛響起。

參考資料:

鯨選ai《fsd狼來了,『特斯拉效應』殺死國產智駕?》

李安琪《特斯拉fsd來了,但還沒真正來》

智能車研究所《小米智駕真能第一梯隊?全網獨家直接和特斯拉fsd比比看!》

智能車研究所《一鏡到底:特斯拉fsd挑戰智駕「紐北」》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 天天要聞

長安與東風重組新進展:朱華榮稱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

2月9日,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股份(00489.HK)同步發佈了控股股東「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的信息。長安汽車的控股股東是兵裝集團,而東風集團股份的控股股東是東風公司。隨即,長安汽車和東風集團這兩家汽車央企將合併重組,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 天天要聞

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送考下鄉,2025年考駕照不難了

電動車加強管理以後,要求機動車類型的車輛需要持證上路,但是老年人考駕照卻受阻,一方面有年齡的限制,另一方面偏遠山區考駕照不方便,所以在2025年公安部出手了,年齡限制放寬10年,同時推出送考下鄉服務,還進一步的降低考駕照的費用,2025年起考摩托車駕照不難了。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 天天要聞

從「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到昊鉑HL,看懂廣汽科技日

發佈會以技術切入,並全程圍繞安全展開。廣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率先登場,宣布2025年四季度將正式上市支持L3級智能駕駛的車型,他同時強調面向自動駕駛時代對智能駕駛技術、整車安全架構以及突發風險處理能力的要求更高。如何才能滿足更高的要求?馮興亞提到了「廣汽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 天天要聞

關稅大棒下,最受傷的車企出現了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剛揮出,尚未嚇退「外敵」,卻先刺痛了自己。近日,擁有瑪莎拉蒂、Jeep等14個品牌的全球第四大車企斯泰蘭蒂斯突然宣布裁撤900名美國工人,關閉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家工廠,北美生產線陷入癱瘓。幾乎同一時間,積架路虎宣布暫停對美出口一個月,奧迪更是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