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春節假期影響,2025年國內車市並沒有迎來期待中的開門紅。從乘聯會發佈的最新銷量數據來看,1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179.4萬輛,同比下降12.1%,環比下降31.9%,處於歷史低位。

相比之下,日系三強在中國市場表現又如何呢?結合廠家發佈的銷量數據來看,豐田、本田、日產1月份在中國市場整體表現十分低迷,均出現明顯的銷量下滑。
豐田同比跌幅最小
在日系三強中,豐田在中國的市場走勢還算比較正常。今年1月份銷量為11.7萬輛,在日系三強中屬於領跑。結合1月份國內乘用車零售市場下滑12.1%的數據來看,豐田中國同比下滑17.6%,這樣的數據也能讓人接受。

在過去的2024年,豐田在中國市場銷量達到153.8萬輛,在中國市場的體量與表現還算比較給力的。
這幾年,面對新能源浪潮,豐田儘管也在奮力趕超,無奈對手動作太快實力太強,因此沒有搶到先機。不過,針對中國市場豐田一邊在推進新能源布局,一邊在強化產品競爭力,市場政策也比較務實。比如去年針對卡羅拉、凱美瑞、鋒蘭達、威蘭達等熱門車型大幅度降價,就是對市場進行有力的回擊。

目前來看,豐田在中國燃油車市場還有較強的號召力,可以繼續深耕。而在新能源領域,隨着雷克薩斯在中國電動車進程,未來將為豐田發力新能源賽道提供有效助力,從而加快豐田向新能源轉型的步伐。
本田銷量持續走低
去年年底,本田在中國市場也進行大幅度降價,其中思域的起售價在一些終端來到了10.49萬元,雅閣在一些區域售價也到了14萬元級。曾經在終端加價才能提到車的熱銷車型,如今在新能源浪潮衝擊下,也不得不降低身段,接受銷量低迷的現實了。

來到2025年1月份,儘管國內市場受春節假期干擾,市場總量有所下滑。不過,本田中國1月份僅實現6.88萬輛,同比下滑31.8%的表現還是讓人有點驚訝。
銷量持續的走低,與本田在中國市場的產品現狀有着必然聯繫。當比亞迪已經推出了7萬元級的高階智駕時,本田主銷車型還是停留在CR-V、雅閣、思域、型格、英仕派等產品上。無論從外觀設計、科技配置、智能化等方面,都不能與主流自主品牌抗衡。

此外,在新能源市場,本田目前優勢不夠明顯,推出的燁品牌在眾多自主品牌的襯托下,沒有什麼存在感。不過,隨着本田新能源化步伐加快,尤其是未來3年的時間裏,燁品牌將帶來3款以上新車,可能會對本田中國銷量回升有所幫助。
日產市場前景堪憂
看完了豐田、本田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再看日產,會覺得前面兩家已經做得不錯了。因為,相比之下日產在中國市場的銷量更是讓人心慌。從廠家發佈的財報來看,1月份東風日產(含東風英菲尼迪、啟辰)銷量4.73萬輛,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37.3%;鄭州日產銷量1795輛,同比下滑47.5%。

在國內市場,日產相較於豐田、本田最大的短板就是缺乏強有力的產品競爭力。在燃油車市場,除了軒逸,尚能與對手抗衡外,其它車型的表現都是中規中矩,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而在新能源市場,能拿得出手的啟辰VX6、啟辰大VDD-i超混動、啟辰D60 EV,全年銷量也是在1萬輛左右徘徊,與主流自主品牌風風火火的場面相比,產品明顯缺乏競爭力。

在去年北京國際車展上,日產汽車和東風日產聯手發佈5款概念車,並且提出「到2026年增加20萬輛銷量、讓東風日產重新回到百萬輛規模」。看來,在新能源賽道上,日產真的要加把勁了。
在《車壹圈》看來:從2025年1月份國內車市整體表現來看,受春節假期影響,銷量同比有點下滑,可以理解。不過,像日系三強下滑如此明顯,那就不僅僅是市場原因了。綜合考慮,日系三強1月銷量下滑,除了市場大環境外,產品力缺失極大地影響到了終端走量。
另外,去年年底廠家忙衝量。到了1月份,商家可能抓緊清庫存,廠商銷量數據下滑也是一個原因。預計2月份,日系三強國內銷量也不會太好。在春節假期結束後,3月份後市場應該會出現回暖,到時日系三強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可能會好看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