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華為和小米造車成功 蘋果卻不行?外媒剖析

2024年03月20日18:15:43 科技 1385

【CNMO科技】特斯拉已經證明了傳統汽車製造商的錯誤。它的成功告訴每個人,硅谷(特斯拉總部)可以比底特律(美國以汽車為主的工業城市)和其他國家更勝一籌,即使沒有長期的汽車製造專業知識,也能製造出炙手可熱的產品。如果特斯拉這樣相對年輕的後起之秀都能做到,那麼蘋果這樣的科技巨頭肯定也能讓所有人刮目相看。

為什麼華為和小米造車成功 蘋果卻不行?外媒剖析 - 天天要聞

然而,在經歷了據說每年數十億美元的投入、無數的汽車人才被挖走、多個階段未面世的原型產品以及長達十年的無休止猜測之後,蘋果的汽車項目於今年二月悄然夭折。

蘋果歸零 華為、小米成功走出第一步

據報道,今年的電動汽車市場將更加艱難,蘋果公司轉向生成式人工智能(AI),這表明對於一家科技公司來說,電動汽車是在浪費時間。也許蘋果公司的退出是正確的決定。畢竟,花費了數十億美元,十年後卻一無所獲。因此,至少可以說這是一個對財務負責的決定。

為什麼華為和小米造車成功 蘋果卻不行?外媒剖析 - 天天要聞

蘋果取消造車

然而,和蘋果形成鮮明對比,在中國,蘋果公司的兩個直接競爭對手——智能手機巨頭華為和小米,都成功地推出了汽車。華為合作下的AITO品牌憑藉功能齊全、價格合理的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一舉躍居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榜首。

小米SU7採用了與小米手機相同的HyperOS系統,理論上可實現家庭、汽車和手機之間的無縫連接——這是西方和其他亞洲汽車製造商今天只能想想的東西。

這兩個品牌有什麼是蘋果所沒有的?蘋果失敗了,華為和小米是如何成功的?多位專家認為,答案很複雜。

一輛蘋果汽車對蘋果一點好處都沒有

隨着媒體和分析師對蘋果的汽車項目進行分析,有一個事實變得很清楚:做汽車很難。其難度之大,以至於製造本身可能就是蘋果汽車計劃的最大障礙。

當前的汽車都是在供應商和第三方零部件的幫助下製造的。即使是在垂直整合方面領先的特斯拉,也仍然使用了一些來自外部公司的零部件。特斯拉花了十多年時間才達到目前的垂直整合水平。

但蘋果公司的一般產品線要封閉得多。這家科技公司是全球垂直整合程度最高的公司之一。要在這種模式下快速創造出一款汽車並實現盈利,是一個非常非常高的要求。

為什麼華為和小米造車成功 蘋果卻不行?外媒剖析 - 天天要聞

蘋果汽車渲染圖

根據Guidehouse Insights移動事業部首席分析師薩姆·阿布塞伊德(Sam Abuelsamid)的說法,蘋果的夢想不會與他們實際上從汽車中得到的結果相符。

「我認為蘋果公司可能會說,你知道,如果我們只是製造一輛傳統汽車,我們可能永遠無法以較高的利潤率賣出足夠多的汽車,」Abuelsamid說。「你要面對創造供應鏈、製造、零售、支持、客戶支持和車輛服務的所有麻煩。」

由於管理費用和勞動力成本極高、周期性購買趨勢和競爭激烈,汽車行業通常是利潤率相當低的行業。最後這一點,佔據美國智能手機業務約60%市場份額的蘋果公司並不習慣。

為什麼華為和小米造車成功 蘋果卻不行?外媒剖析 - 天天要聞

小米SU7

Abuelsamid稱:「如果你把蘋果公司看作一個企業,那麼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利潤率很高的產品。」「他們銷售硬件的利潤率一般在35%到40%之間。任何低利潤率的產品,他們都不屑一顧,因為他們已經從高利潤率產品中獲得了足夠多的客戶和收入。」

特斯拉是業內盈利能力最強的公司之一,其車型系列的毛利率約為18%。蘋果公司要想超越這些數字,要麼需要創造一種新的商業模式,要麼需要整合革命性的技術。

這可能就是蘋果公司最初的「泰坦計劃」強調自動駕駛技術的原因。Abuelsamid說,自動駕駛技術可以讓蘋果更多地將其作為一種服務而非產品來銷售,從而創造出這家科技巨頭所鍾愛的收入來源。

「我猜想,(蘋果)希望做的是擁有一輛自動駕駛電動汽車,然後以訂購的方式提供服務。」Abuelsamid說,「因為它可以自動駕駛,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很有可能覆蓋範圍有限,在它可以運行的地方,(蘋果)可以在他們認為有足夠多的富裕消費者,願意為移動服務支付溢價的市場提供這種服務」。

為什麼華為和小米造車成功 蘋果卻不行?外媒剖析 - 天天要聞

小米SU7

這與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對特斯拉未來做出的重大承諾並無二致。但同樣,自動駕駛技術在蘋果公司也沒有成功。儘管蘋果在這個問題上投入了數十億美元,並挖走了業內一些最優秀的人才,但至少對蘋果來說,它從未成為一個可行的產品。

中國汽車市場分析師雷星(Lei Xing,音譯)贊同Abuelsamid的批評。他通過電子郵件說:「蘋果公司推出的任何設備,無論是iPhone、iPod、Vision Pro還是iPad,其目的都是試圖顛覆目前市場上的現有產品或商業模式。」

蘋果汽車不會做出新東西

但蘋果公司的汽車會帶來顛覆嗎?它的創新方式會是傳統和初創電動汽車製造商或自動駕駛公司之前所做的嗎?

可能不會,這是雷星和他的同事、Sino Auto Insights的分析師杜樂(Tu Le,音譯)的共識。

「他們可能只會帶來中國電動汽車公司已經在中國做的一些東西。」杜樂表示,在中國,很多電動汽車都是互聯和半自動的,而蘋果的汽車可能只有相對較少的功能。

「特斯拉也感受到了這種壓力,」他補充道。「特斯拉在中國被淘汰出局,蔚來小鵬、理想都推出了各自版本的完全自動駕駛汽車,而特斯拉仍然只提供半自動駕駛汽車。」

中國電動汽車的系統與中國其他科技產業有着非常密切的聯繫。這些汽車的集成方式比典型的蘋果CarPlay更具有包容性,可以帶來更加全面的體驗。例如,消費者可以在車上連接YouTube和亞馬遜。其他方面,比如,蔚來的NOMI助手於2018年推出,是一個以AI為基礎的有魅力的虛擬助手。不知道蘋果能否在這方面超越中國的創新。

沒有車企願意與蘋果合作

Abuelsamid說:「據我所知,沒有一家傳統汽車製造商對與蘋果公司合作特別感興趣,因為他們不想扶持一個潛在的更強大的競爭對手。」

為什麼華為和小米造車成功 蘋果卻不行?外媒剖析 - 天天要聞

問界汽車

相比之下,華為的成功來自於它與真正成熟的汽車製造商協同合作的能力。索尼與本田的合資公司Afeela就體現了這一點。同樣,華為也很有興趣成為一家供應商,與多個中國品牌建立了合作關係。華為與賽力斯的合作可以說是最多產的,兩者共同推出了AITO品牌。

不過,合作並不一定是製造電動汽車的唯一方法。儘管北京汽車集團將負責組裝新SU7,但小米還是選擇了自己完成大部分開發工作。就規格而言,它看起來很有競爭力,自主研發的發動機看起來很強勁,它的電池到車身的技術和「超級壓鑄」技術似乎融合了當前汽車製造領域的所有最佳理念。不過,整體而言,SU7的規格或風格並沒有傳聞中的蘋果全自動駕駛汽車那樣令人心馳神往。

但有必要這樣嗎?雷星認為不需要,因為小米的目標與蘋果不同,而且一直不同。雷星說:「小米正試圖證明自己可以製造電動汽車,並將其整合到現有的人-車-家產品生態系統中,而蘋果試圖開發一款顛覆性的設備,因此在戰略上是不同的。」

為什麼華為和小米造車成功 蘋果卻不行?外媒剖析 - 天天要聞

小米和華為可能會犧牲一些完美性,只為讓產品率先上市。再加上消費者對華為和小米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兩個品牌都願意接受固有的較低利潤率,你就能明白為什麼小米和華為的汽車項目能夠啟動,而蘋果的項目卻不能。

儘管這令人印象深刻,但這兩個品牌都還沒有走出困境。華為的AITO品牌前景看好,最近幾個月的銷量相當強勁。小米汽車則將面對中國近期最激烈的電動汽車價格戰。但儘管如此,小米還是讓汽車上路了,遠遠超過了蘋果所做的。

小米SU7將於3月28日正式上市,蘋果汽車不會。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便宜買奇瑞,個性買阿維塔,檔次上問界,最保值的不是雷克薩斯 - 天天要聞

便宜買奇瑞,個性買阿維塔,檔次上問界,最保值的不是雷克薩斯

出了便宜,奇瑞的安全性也不錯。目前奇瑞車系共有26個車系在售,奇瑞新能源有5個車系在售,而奇瑞高端品牌星途有8個車系在售。奇瑞汽車的品系越來越多,產品也越來越豐富。正所謂「樹大招風」,這麼多的車型安全性是否有保障呢?以瑞虎7的碰撞車試為例,該車正面100%碰撞
康邁輪端主掛一體:安全、經濟、高效 - 天天要聞

康邁輪端主掛一體:安全、經濟、高效

在運輸運營中車輛出勤率和維保成本至關重要當主車配備康邁免維護輪端而挂車輪端卻仍需頻繁進站保養時則會嚴重影響整車高效運營康邁開發了與主車輪端相同技術標準的挂車免維護輪端產品實現康邁輪端主掛一體化軸承游隙預調整技術賦能挂車康邁作為行業技術引領者將北美先進輪端油潤滑
極狐汽車 3 月衝進前六,靠的是什麼? - 天天要聞

極狐汽車 3 月衝進前六,靠的是什麼?

在當下風雲變幻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每月的銷量榜單都是各方關注的焦點。剛剛過去的 3 月,極狐汽車宛如一匹黑馬,強勢躋身銷量排行榜前六,這一傲人成績瞬間吸引了整個行業的目光。今天,就讓我們一同深入探尋極狐汽車此次突破背後的制勝法寶。
一季度狂賣70萬輛,吉利交出「滿分答卷」 - 天天要聞

一季度狂賣70萬輛,吉利交出「滿分答卷」

4月1日,吉利汽車集團公布了最新銷量數據,2025年第一季度,吉利汽車累計銷量達703,824輛,同比增長48%,超額完成全年銷量目標的四分之一。其中,新能源車型(含吉利、領克、極氪)銷量達339,200輛,同比增長135%,新能源佔比提升至48%,展現出強勁
開啟 「雷鳳軍」 時代,硬派新玩家的技術狂飆,鄭州日產Z9開啟預售 - 天天要聞

開啟 「雷鳳軍」 時代,硬派新玩家的技術狂飆,鄭州日產Z9開啟預售

像雷軍雷布斯那樣用互聯網思維造車,以生態圈模式賣車;像小鵬王鳳英那樣管理公司,激發團隊;對標長城魏建軍;開創鄭州日產自己的「雷鳳軍」時代。在3月31日舉辦的鄭州日產 Z9 預售發佈會上,鄭州日產執行副總經理毛力民這句話一出,不僅瞬間點燃了現場,更讓我們看到了鄭
探秘東風汽車博物館:穿越汽車工業的時光隧道 - 天天要聞

探秘東風汽車博物館:穿越汽車工業的時光隧道

3月26日,中部地區首座以汽車工業文化為主題的綜合性博物館——東風汽車博物館正式在湖北十堰開館。這座承載着中國汽車工業半個多世紀奮鬥史的文化地標,在十堰市原第二汽車製造廠(下稱「二汽」)歷史廠區隆重啟幕。它不僅是東風汽車發展歷程的生動記錄者,更是中國汽車工業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