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小米進軍汽車領域,很多朋友都不看好,甚至質疑聲鋪天蓋地。雷軍本人對此也直言不諱,因為小米汽車是「新事物」,不被大家接受也很正常,但小米汽車會一如既往的做好自己,投入更多資金到研發上,從底層核心技術做起,一步一個腳印的發展,爭取用15-20年的時間做到全世界排名前五的汽車企業。這是小米的一個宏偉目標,雷軍要為之賭上之前所有成就和名譽。
不過,在小米SU7正式上市之前,我想這些質疑聲都還是不會停止,儘管小米每年投入將近200億在研發上,雷軍也承諾未來5年,小米總共要投入1000億在研發上,但很多人還是說它只是「組裝貨」。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小米沒有取得尖端核心技術的突破,非核心技術上的突破沒有引起消費者的關注和在意,所以給很多朋友留下的印象都是「組裝公司」。尤其是很多朋友認為小米SU7隻是外形華麗,但華而不實,在性能上不值高價,更擔不起四五十萬的價格。
那麼,雷軍定的目標是痴人說夢嗎?我想,既然他敢對外公布信息,就應該有達成目標的能力,並不是胡亂說說而已。不過,要達到世界前五,困難還是很大,畢竟在那麼多成熟的車企面前,小米既沒有既往經驗,也沒有先進的技術支撐,更沒有公司形象可以利用。尤其是SU7對標的是保時捷這樣的高端車,也就是說它走的是高端路線,價格也很昂貴,不是一款大眾化的車輛。這讓小米SU7罵聲一片,因為背離了大眾的期盼,大家都在期望SU7能成為一款性價比很高的電車,既有很高的性能,價格還低廉,然而雷總沒有滿足大家的期待。
但是要達成這樣的目標也不是沒有可能,我認為雷總可能把重頭戲放在了國外,尤其是歐美。在電車成為趨勢化的時代,小米希望能做一款跟特斯拉一樣受到大眾歡迎的車,從而走向國際市場,賺國外的錢。因為雷總的目標是世界前五,那國際市場自然是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可能是重頭戲。因為國外對小米不是很了解,而且對「新事物」的包容性比較強,雷總更容易取得成功。有很多人給他「雷傳志」的稱號,但我想雷軍有自己的目標,我相信他能實現。加油吧雷總,加油吧中國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