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新聞記者 孟梅
上周,「單飛」後的釘釘,再度迎來大動作——宣布與華為達成合作,正式啟動鴻蒙版釘釘的開發。對於近期大動作不斷的鴻蒙來說,牽手釘釘看似只是生態發展的一個新進展,但深究華為和釘釘當前的現狀,背後卻有里程碑意義。
阿里系釘釘的加入,不光是對鴻蒙生態的辦公軟件領域做了補充,而且釘釘本身的實力對華為來說也是一個「強援」。 作為中國最大的辦公 SaaS 平台,釘釘平台匯聚了超過6億用戶、2300萬企業組織,覆蓋互聯網、醫療、教育、製造等全部一級行業和全部96個二級行業。同時,釘釘基於PaaS化戰略,已經發展形成了繁榮的開發者生態,由用戶、開發者所開發的釘釘應用數已超過1000萬。這相當於一個以「釘釘」為核心的生態,加入了鴻蒙的大生態,兩者碰撞產生的火花和能量是不容小覷的。
而加入鴻蒙對釘釘而言,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今年8月份,阿里巴巴集團層面確定,釘釘將作為阿里集團內部的獨立業務,進行獨立發展,執行近三年的「雲釘一體」戰略正式解體。釘釘「單飛」, 意味着將擁有更大的自由度,以自身業務邏輯為核心迎來新發展,其增長空間和市場估值都無可限量。但挑戰也是顯而易見的,畢竟少了阿里雲這樣一個強力搭檔,需要單槍匹馬去創造更大的價值了。
而現在,剛剛結束「雲釘一體」,再度擁抱「純血鴻蒙」,這是一個屬於釘釘的新起點。鴻蒙系統不管是原生智能、AI大模型,還是隱私安全保護等,都屬於行業頂尖。通過鴻蒙系統的這些優勢,釘釘可以為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更強的A I帶來更智能的體驗,簡潔的系統也會更流暢,隱私保護級別高也會更安全。再就是鴻蒙系統的分佈式技術能力,華為終端雲服務總裁朱勇剛也在簽約會上提到,「一次開發,多端部署」,意思是只要一次開發完成後即可在鴻蒙的手機、平板、車機等設備上無縫流轉,無形之中就為開發者、用戶提供更多樣化的使用場景和辦公體驗,極大降低了技術開發和全場景體驗的門檻。同時,依託華為的市場號召力和商業勢能,釘釘也將有望打開一個全新的發展局面。
另外,這次釘釘加入鴻蒙生態,並開啟鴻蒙原生應用開發,也是源於大勢所趨。通過最近的消息來看,不止阿里的釘釘這樣做了,我們耳熟能詳的大廠,如美團、去哪兒、微博、B站也先後宣布與華為達成合作,啟動鴻蒙原生應用開發,小紅書更是率先完成了Beta版開發,這已經成為了一種「鴻蒙現象」,鴻蒙的朋友圈越來越壯大起來。
記者也發現,這個「朋友圈」里,有不少夥伴甚至提前開始搶鴻蒙人才了,美團放出多個社招崗位,比如在招的鴻蒙基建工程師年薪已開到40—60萬元;微博也在招聘負責微博鴻蒙版App的產品設計人員,月薪達2—4萬元,且為15薪;釘釘也在招人。這些動作無疑是搶佔先機,無論什麼行業發展,人才都是基礎,說明這些企業對鴻蒙的前景非常看好。
在現在整個大環境經濟發展略顯低迷的背景下,企業發展除了「打鐵還需自身硬」之外,同時也要抓住時代的發展機會。除了技術上的合作之外,鴻蒙生態所提供的新商業機會,以及通過服務分發所帶來的更多新流量,也是未來發展不容錯過的。
當初鴻蒙力排萬難,要通過獨立系統打破國外平台公司主導科技產業底層核心技術的局面,很多人都不看好,如今鴻蒙的發展已經枝繁葉茂,打破長期以來的「卡脖子」指日可待。
這麼看來,鴻蒙生態的這個「朋友圈」越壯大,那麼其代表的國產自研科技生態的發展就會越成功。這也將是我國科技產業構建以關鍵核心技術為基礎的生態系統的實踐樣例,示範意義重大。
最新數據顯示,鴻蒙生態設備數目前已超過7億,開發者突破220萬人,生態發展的基礎已經有了。而自今年9月,華為宣布鴻蒙原生應用全面啟動以來,鴻蒙生態的「朋友圈」其實一直在擴充,辦公、金融、旅行、社交等18個領域的企業和開發者都陸續宣布加入鴻蒙生態。
「鴻蒙正在致力於打造一個『一切皆服務,萬物可分享』的新生態。」朱勇剛在釘釘的簽約儀式上說道。
我們拭目以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