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引擎」托起互聯世界「新網事」
光明網記者 李汶鍵 雷渺鑫 李彬
11月7日,2023年「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精品案例」發佈展示活動在浙江烏鎮舉辦。經專家評選,13項國際影響力大、社會價值突出、展示形式豐富的精品案例,從200餘項申報案例中脫穎而出。結合裸眼3D的創新呈現方式,精品案例發佈人現場講述他們在各自領域利用互聯網技術,建設人類美好家園的精彩故事,以全球各方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

2023年「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精品案例」發佈展示活動現場。光明網記者 潘迪/攝
以基礎設施新動能推動全球治理新發展
「網絡空間是全世界人民的公有領域,網絡安全的挑戰是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問題。」DomainTools首席執行官Timothy Chen現場分享了DomainTools公司關於「全球基礎數據共享,保障網絡空間安全」的實踐路徑。
在中國,DomainTools與伏羲智庫合作,為中國企業和組織提供互聯網基礎設施數據解決方案,幫助保護他們免受網絡威脅,如使用DNSDB來識別新註冊和激活的域,然後快速分析出賭博、色情等禁止活動,從而幫助遏制非法或惡意在線內容和行為的擴散。
賽場上的精彩對決背後,往往涌動着隱秘的數字世界「旋渦」。
在3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杭州19屆亞運會期間,安恆信息「天穹安全運營中心」投入使用。安恆信息首席安全官袁明坤介紹,通過人工智能「恆腦·安全垂域大模型」的輔助,採取雲地協作的方式,「天穹安全運營中心」監測和抵擋來自全球的各類網絡攻擊,避免參賽運動員、工作人員的個人隱私受到侵害。
已在全球41個國家或地區落地實施的「IBM可持續計算解決方案」,一經出場便吸引了觀眾的目光。
國際商業機器(IBM)硬件全球副總裁Jose Castano表示,該方案讓可持續發展與數字化轉型有機結合,「既可以『獨善其身』,又可以『兼濟天下』,賦能企業邁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全球智慧城市大會」案例帶大家展望了全球城市協同發展的未來圖景。從2011年舉辦以來,全球智慧城市大會倡導世界範圍內的城市協同發展,致力於建立一個共享、互信及合作的機制,既推動城市的智能化進程,也提升市民生活品質。
「我們的使命是參與全球互聯網進程,向世界介紹中國的理念和最佳實踐,也向中國介紹世界數字進程。」聯合國IGF多利益相關方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IGF常務副主任張曉就中國互聯網治理論壇(中國IGF)的工作情況作分享。
「互聯網開啟了數字時代,使人類邁入信息社會,讓世界變成了『地球村』,推動國際社會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各方均有責任和義務積极參与全球互聯網治理,促進互聯網普惠包容發展。」張曉表示。
以包容普惠新格局彌合數字鴻溝新挑戰
「現如今,中華文明各類型珍貴文獻通過互聯網傳遍全球,構建起一座中華典籍大廈、數字文化家園。」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常務副館長、中國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張志清的分享中,我們彷彿看到了一幅千年古籍跨越時空、奔赴數字世界的生動場景。「中華古籍資源庫」的價值,也不僅僅只在於保存,更在於以開放共享的姿態,為每一個人提供平等獲取中華典籍知識的平台。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在海外平台,一則「我在高鐵點外賣」的短視頻備受網友關注,大家紛紛驚嘆於中國網絡發展給生活帶來的便捷。像這樣的「彈幕」,還有很多。
中國文旅部國際局一級巡視員鄭浩向大家講述了創辦於2016年的「海外中國旅遊文化周」案例。通過在海外社交媒體賬號集中發佈視頻、圖片、展覽、直播等系列數字內容,與各國民眾相約「雲端」,共賞「美麗中國」、同享「詩和遠方」。
將視線轉向數字時代的另一種實踐,我們清晰地看到,數字技術正加速數字鴻溝的彌合,構建普惠包容的新未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高等教育創新中心智慧教室項目首席技術官唐湘政表示,自2017年,以企業捐建設施、南方科技大學提供專業支撐的形式,一間間智慧教室在亞非地區建立,在線課程不斷上線,「教育中斷」正在解決。「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數字化轉型從理論落地成實踐、融合信息技術的創新應用,以及未來教育的更多可能。」
依託先進的在線學習平台及獨創的合作夥伴生態體系,思科網院為全球可連接網絡的學習者無償提供先進的IT課程、仿真模擬實驗環境和教學資源,以推動彌合數字鴻溝,賦能特殊群體,促進教育與職業公平。思科大中華區資深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侯勝利表示,「希望攜手全球夥伴,為建設一個更加包容和可持續的世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以企業轉型數字化塑造數字經濟強韌性
全球化的不斷加速及新興技術的蓬勃發展,對國際通信傳輸提出了更高要求。
「地球約有71%的面積被海洋所佔據。如何實現大陸間的通信連接?最好的方式就是鋪設海底光纜。」中國電信國際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曉雷介紹,盤卧於亞太區域主要國家和地區的亞洲直達(ADC)國際海纜建設工程,全長約9600公里,8對光纖承載的流量每秒超過140Tbps,通過多方協同,實現共商、共建、共享的共同體模式。
在埃塞俄比亞,大部分咖啡種植工作由女性承擔,但銷售一公斤咖啡豆可能只有幾美元的收入,無法提升家庭的生活水平。「我一直在思考,阿里巴巴支持中國鄉村振興的經驗,能不能複製到非洲去?」阿里巴巴公共事務總裁聞佳表示,「阿里巴巴數字鄉村攜手聯合國國際貿易中心助力非洲發展中始於一顆顆來自埃塞高山農場的咖啡豆國家數字減貧」案例的實踐合作,雙方為它打造全新包裝和品牌、優化供應鏈,並通過電商營銷,擴大咖啡在中國的市場銷售。
一項新技術,從大學、實驗室里誕生,到投入真實應用場景和市場,再到造福社會,需克服諸多困難。「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在其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史太白SGIT中國合作夥伴代表張璋表示。
作為歐洲最大的技術轉移專業機構,德國史太白技術轉移中心自1971年成立以來,通過線上數字化網絡平台搭建起全球企業界和學術界溝通的橋樑,促進創新信息的交流。張璋說,「史太白模式不僅為個人、對企業帶來經濟效益,還對社會持續產生積極影響。」
算網融合,聯通世界。目前,在全球多個地區,中國聯通打造的「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工業互聯網」「智慧農業互聯網」等應用,都在持續推動數字經濟於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助力數字創新。
「未來,我們將攜手社會各界同仁,共同推動全球一體化安全算網建設,加快千行百業綠色低碳轉型,為實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願景做出更大貢獻。」中國聯通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孟樹森表示。
來源: 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