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看來,比亞迪(002594.SZ)這份半年報非常出色。
根據業績預告顯示,比亞迪預計凈利潤105-117億元,同比增長192.05%-225.43%;預計扣非凈利潤93-103億元,同比增長206.99%-240%。

客觀來說,確實不錯,但是,要看跟誰比。
如果跟長城(601633.SH)、賽力斯(601127.SH)比,比亞迪的業績絕對是一騎絕塵、無敵的存在;但是,如果跟自己比,參考一季度的業績,半年報則完全在預期之中,要知道,比亞迪二季度銷量環比增長近30%。
一句話,比亞迪這份財報僅屬於預期之內的出色!
我們說些不一樣的觀點:
按業績中值計算,扣除比亞迪電子的權益貢獻後,比亞迪二季度單車利潤約為8400元,較一季度環比大幅增加。但是,假設比亞迪的電池業務利潤率跟寧德時代(300750.SZ)相仿,那麼可以理解比亞迪的所有利潤幾乎都是由電池貢獻。也就是說,比亞迪「賣電池送車」的狀況並沒有得到改變。
上周末發生的一件事,很值得說道說道。
眾所周知,比亞迪電池外供早已不是秘密。7月15日,高合HiPhi Y全球上市發佈,上市車型共四款,售價33.9-44.9萬元。在這四款車中,560km續航版本使用的是比亞迪的弗迪電池,810km長續航版本使用的是寧德時代電池。也就是說,低續航(低配)用比亞迪,長續航(高配)用寧德時代。

類似的事情也出現在小米汽車。
小米汽車首款車預計會在年底發佈,規劃有兩個配置。其中,高配車型搭載寧德時代麒麟電池,並採用800V電壓平台;低配車型採用弗迪電池,對應400V電壓平台。
除此之外還有特斯拉。
儘管比亞迪外供特斯拉的消息到目前為止沒有被證實,但也早已經是公開的消息,據傳是因為送樣沒有通過特斯拉的審查。在特斯拉的產品規劃中,包括Model 3和Model Y的低配版本,都或將換上比亞迪的磷酸鐵鋰電池。
以上事情如何解讀?
從行業的角度來說,弗迪電池外供,意味着將搶佔二三線電池的市場份額,市場集中度會繼續提升;從公司的角度來說,弗迪電池外供,會帶來營業收入的大幅增長。但是,負面影響也非常大。
第一,「高配寧德時代、低配比亞迪」的標籤將會逐漸深入人心,使用弗迪電池的比亞迪會被打上低端形象;第二,一旦這樣的話,比亞迪以後想賣「30萬+」,將難上加難;第三,參考芯片行業的特徵,台積電拿走行業8成以上利潤,低端電池極有可能只有營收沒有利潤。
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在鋰電池前沿技術的比拼中,弗迪電池落後了!

目前,1000km續航的車型已經量產並上市;進入2024年後,1000km續航至少800km續航將成為旗艦車型的標配。而這,恰恰是弗迪電池最大的短板。
2022年6月,寧德時代發佈麒麟電池,能量密度可達255wh/kg;今年3月,寧德時代透露新一代M3P電池將於年內量產交付,能量密度可達210wh/kg,低溫性能、能量密度優於磷酸鐵鋰,成本優於三元鋰電池;2023年4月,寧德時代發佈「凝聚態電池」,單體能量密度達到了500w/kg,理論上採用麒麟電池封裝系統能量密度可達360wh/kg,是目前主流三元鋰電池的兩倍。
但是,比亞迪目前的電池技術仍停留在2020年,也就是第一代刀片電池,能量密度大約為150kg/wh。據傳,第二代刀片電池,或者說比亞迪的磷酸錳鐵鋰電池,計劃在年底發佈。但是,即便如此,雙方的差距不是在縮小而是在拉大。
還有一個風險點在於,一旦比亞迪外供提速,那麼弗迪電池獨立融資也將提速,弗迪電池很可能由比亞迪的全資子公司變成控股子公司。這樣一來,比亞迪整車和電池的關聯關係需要重新定位。
大家認為,寧德時代能夠進入比亞迪供應鏈嗎?如果一直說不的話,是不是意味着比亞迪的高端化將存在「先天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