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孫燕姿」成頂流:一場藝術與法律大考 | 新京報專欄

2023年05月13日20:17:32 科技 1021
「AI孫燕姿」成頂流:一場藝術與法律大考 | 新京報專欄 - 天天要聞

2023年5月3日,孫燕姿現身湖南長沙海潮宇宙音樂節,獻唱多首代表作,引全場合唱,現場氛圍佳。圖/ICphoto

人工智能AI)時代,天王天后仍在批量生產,奈何唱片工業早已式微。出乎大多數人意料,一個聲音在2023年橫掃歌壇,光速成為娛樂圈頂流。她就是常被調侃為「冷門歌手」的孫燕姿的分身——「AI孫燕姿」。

近幾天來,不僅歌迷為這位虛擬歌手瘋狂,「AI孫燕姿股」還帶動資本市場,讓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再度出圈。

人紅是非多,走紅的「AI孫燕姿」也照例引發了諸多爭議。最具代表性的是:人工智能抽取、處理和生成的聲音數字感十足,在「AI孫燕姿」的歌聲中沒有感情。

但是,不管你喜歡還是不喜歡「AI孫燕姿」,AI已經真實侵入了人類音樂生產。

「AI孫燕姿」成頂流:一場藝術與法律大考 | 新京報專欄 - 天天要聞

「AI孫燕姿」翻唱了不少耳熟能詳的歌曲。圖/網絡截圖

AI歌手將會大批量出現

的確,「表達生硬」「數字感」「跳躍感」「不流暢」等,長期以來都是生成式人工智能聲音產品的軟肋。但「AI孫燕姿」恰恰彌補了這些缺陷,獨特的音色與唱腔、極具個人標識的咬字和尾聲,再搭配上如《成都》《發如雪》等與孫燕姿本人風格相似的歌曲,實難辨識演唱者是AI還是真人。

而在反覆對比細聽了5小時「AI孫燕姿」和真人孫燕姿的音頻後,我並不覺得前者缺乏情感。

當然,音樂欣賞是一種非常主觀的體驗,每個人對於音樂的感受都不盡相同。可能有人覺得AI歌手的演唱沒有靈魂,而有些人卻覺得AI歌手的演唱在情感處理上更到位。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去做一個相對客觀的實驗:讓一個非孫燕姿的歌迷僅根據聽來選擇哪個作品的情感表達更出色,以及演唱者是AI還是真人。

哪怕是「AI孫燕姿」生成的與孫燕姿本人風格迥異的歌曲,如《好漢歌》《向天再借五百年》等,也極具辨識度,別有一番風味。

這正是「AI孫燕姿」能在「AI周杰倫」「AI陳奕迅」「AI王菲」等同類作品中脫穎而出的重要原因。從技術角度看,AI歌手較前些年就曾引發爭議的AI畫家也更容易實現。

網絡熱傳的「AI孫燕姿」,其訓練數據僅有4張專輯《孫燕姿同名專輯》《克卜勒》《逆光》與《是時候》。100首不到的曲目數據量,就訓練出了一組穩定、清晰且自帶情感和個人標識的音色模型,成為源源不斷生產各種翻唱作品的聲音素材。

對音樂產業來說,這不僅意味着AI歌手將會大批量出現,製作人和詞曲作者也可藉助不同歌手的AI音色模型生成樣帶(DEMO),從而更直觀地匹配到最適合的演唱者。

作為唱片公司,或許還可以發佈旗下歌手,甚至是已去世歌手的音色模型,供用戶有償使用。作為用戶,我們或許還可以藉助已逝歌手的音色模型,再現那些已消失的聲音,如用黃家駒的音色模型來生成他去世之後beyond樂隊的一些作品。

AI進入人類音樂生產,更多的可能性,則是有助於激發更好的音樂創作,豐富聽眾的音樂體驗和音樂審美。

「AI孫燕姿」成頂流:一場藝術與法律大考 | 新京報專欄 - 天天要聞

網上已經流出AI歌手相關教程。圖/網絡截圖

現行法律已有相關規範

當然,AI歌手也帶來了一系列的法律問題。比如,經人工智能提取和處理的歌手音色模型,並不在現行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體系中,但它毫無疑問應該得到保護。

如何確定音色模型的權屬?這些權屬涉及哪些內容?歌手本人能否當然取得音色模型的版權並加以商業利用?唱片公司或AI公司對歌手音色模型的權益又有哪些?如何平衡權利人和用戶對音色模型的使用權和再創作權?凡此種種,將是著作權法下一輪修訂極為緊迫且無法繞過的大考。

與個體聲音最接近的保護對象,應是個人肖像。從法理上分析,音色模型也應得到與肖像權類似的保障。我們其實早已接觸、甚至頻繁使用過這類「音色模型」。比如,導航軟件里有不同明星的聲音可以選擇,自媒體製作平台里有不同類型的配音模型可以選用。而AI歌手和AI翻唱進入更日常化的應用,也只是時間問題。

音色模型的正麵價值,將隨其廣泛應用而逐漸顯現。在規範和促進音色模型AIGC作品創作和應用的同時,也要防止打開「潘多拉的魔盒」。

音色模型的生成成本是如此之低,應用又越來越簡單便捷,將來我們還能確定與我們通話的某人是某人嗎?網絡詐騙分子利用詐騙對象身邊熟人的聲音進行欺詐,這樣個案已經在現實中發生。

若面對一條語音、一通電話,確定「誰是誰」的責任全都在用戶,必然會極大增加日常社交的成本,這將是人類社會無法承受之重。我們在反詐上能否同步實現「道高一丈」,這道時代之問不能只由個人來答,同時也應是平台、運營商、AI企業和監管部門的共同責任。

至於AI歌手和AI翻唱涉及的歌手姓名權、名譽權、發表權、詞曲作者和版權所有人財產權等,現行法律已有相關規範。

面對新技術帶來的新問題,謙抑執法較嚴厲打擊當更可取。就如多數權利人均選擇了「讓子彈飛一會兒」一樣。未來究竟是「孫燕姿狀告AI孫燕姿」,還是「孫燕姿攜手AI孫燕姿」,都是權利人的個體自由選擇。圍觀者樂見就好。

就在一個月前,4月11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佈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向全社會徵求意見。這對促進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發展和規範應用無疑是個好的開始。

在該「意見稿」中,明確列出的法律依據是《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不難看出,這部「意見稿」更多關注網絡安全,而作為一部「管理辦法」,納入AIGC知識產權管理相關內容,給版權保護以保障,給人工智能創新以空間,也當為應有之義。

撰稿 / 王琳(法律學者)

編輯 / 何睿

校對 / 盧茜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小米YU7支持車外呼叫小愛開前備箱:三個條件都滿足才能用 - 天天要聞

小米YU7支持車外呼叫小愛開前備箱:三個條件都滿足才能用

快科技7月2日消息,小米YU7上首發了車外小愛同學的功能,在車外有8個麥克風和1個揚聲器。無論在哪個角度,都可以很容易使用語音控車,比如在車外直接讓小愛同學打開前備箱。這也讓很多網友和准車主疑惑,會不會存在安全問題?對此,小米汽車在最新一期問答中表示,出於安全的考量,在車外通過小愛同學打開小米YU7的前備箱,...
小米汽車闢謠YU7交付插隊費:都是假的 - 天天要聞

小米汽車闢謠YU7交付插隊費:都是假的

快科技7月2日消息,小米汽車日前發佈第166集答網友問。對於「網上有人自稱小米汽車交付專員,宣稱可以提前交付車輛,是真的嗎?」小米汽車表示:如有收到類似短訊,請大家切勿相信,更不要涉及金錢交易,以避免經濟損失。涉及類似「提前交付」、「提前交付需轉賬給個人」或「支付插隊費」等信息,請大家一定要仔細甄別。涉...
甜品上市!七彩虹iGameRTX 5050 Ultra顯卡:溫控性能兩開花 - 天天要聞

甜品上市!七彩虹iGameRTX 5050 Ultra顯卡:溫控性能兩開花

據悉,一線顯卡品牌七彩虹的又一甜品級裝備iGameGeForce RTX 5050 Ultra系列顯卡現已正式上架各大電商平台和線下授權零售商!該系列RTX5050顯卡搭載8GBGDDR6高速顯存,2560個CUDACores,配合革命性DLSS4多幀生成技術,3A遊戲全特效暢玩無壓力,內容創作如虎添翼!更配備強勁的散熱系統,性能與溫控雙優表現,讓每一分預算
光追入門但超流暢!映眾RTX5050 8GB曜夜發佈 - 天天要聞

光追入門但超流暢!映眾RTX5050 8GB曜夜發佈

映眾GeForceRTX 5050 8GB曜夜顯卡現已和大家見面。基於NVIDIABlackwell架構打造,以緊湊雙槽設計、高效散熱及AI加速能力,為新一代RTX50系入門級市場注入新活力。作為GeForceRTX 50系列的入門主力,映眾RTX5050 8GB曜夜憑藉NVIDIABlackwell架構的革新設計,在AI與圖形處理效率上有着不俗的性能表現。
從SEO到CRO:搜索優化的時代變革 - 天天要聞

從SEO到CRO:搜索優化的時代變革

在數字營銷領域,搜索引擎優化(SEO)曾經是獲取流量的黃金法則。我們習慣於在搜索引擎輸入關鍵詞,然後結果頁面中尋找答案。但隨着ChatGPT、DeepSeek等生成式AI的崛起,這個延續了二十多年的搜索模式正在被徹底改寫。當AI能夠直接生成完整答案時,傳統的SEO策略突然變得力不從心——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重新認識AI時代的...
全球可持續交通創新聯盟可持續航空燃料專委會成立 - 天天要聞

全球可持續交通創新聯盟可持續航空燃料專委會成立

7月1日,全球可持續交通創新聯盟的第一個國際性專委會—可持續航空燃料專委會成立。該專委會的成立旨在整合產業鏈力量,構建「技術創新-產業協同-價值共享」三位一體的生態體系,為中國乃至全球能源綠色轉型和航空業低碳未來發展提供「中國方案」。啟動儀式上,中國能建聯合行業頭部企業共同發佈《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產...
張勇出局,蔣凡上位:阿里權力大地震 - 天天要聞

張勇出局,蔣凡上位:阿里權力大地震

英雄難過美人關。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曾因「明州事件」一度沉寂,事隔七年之後才真正重回公眾視野。當年的天貓總裁蔣凡,亦因一場「桃色風波」消失在鎂光燈下,直至近期才鋒芒再現。
2025第25周銷量最高的30款機型曝光 前三隻有一款國產 - 天天要聞

2025第25周銷量最高的30款機型曝光 前三隻有一款國產

【CNMO科技消息】近日,有數碼博主曝光了2025年第25周(6月16日到6月22日)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上銷量最高的30款機型: 第一名,iPhone 16 Pro 第二名,iPhone 16 Pro Max 第三名,OPPO Reno 14 第四名,iPhone 16 第五名,REDMI K80 第六名,小米15 第七名,華為nova 14 第八名,榮耀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