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稱得上是高精尖產品,指甲蓋大小的芯片就能容納數以百億計的晶體管,在各行各業的電子產品中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由於多種原因,我們主要依賴進口。
因此,美方把芯片當成的制裁的工具,屢屢對我們施加限制,同時也傷害它們自己的芯片企業。近日,芯片數據出爐,不少美芯片巨頭急了,外媒表示:局勢明朗了!
芯片數據正式出爐
近日,我國前8個月的進出口數據公布。在進口的所有商品中,芯片依然超過了石油,成為我國第一大進口商品。可見,對外依賴依然很大。不過,進口數量明顯減少了。
據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芯片進口數量 為3695.3億個。而去年2021年的前8個月,進口芯片數量為4240億片。這樣算的話,今年前8個月芯片共減少進口545億片。
從芯片進口數據來看,今年以來我國芯片進口數量一直在持續下降,砍單不斷增加。
另外,儘管前8個月芯片進口數量減少了,但進口金額卻增長了3.1%,芯片平均單價為每個4.83元。這說明,我們進口的芯片主要為高端芯片,對外依賴的也是高端。
而前8個月芯片出口數量達到1863億個,出口金額還同比增長了8.7%,這說明,我們中低端芯片製造能力在不斷提升,不僅產能上來了,製造的芯片等級也在提高。
芯片砍單數量的持續增長,加上芯片出口量增加,說明限制根本阻擋不了我們進步。
美企芯片巨頭急了
出現以上情況的原因,大致有三個。第一,芯片整體形勢下行。今年以來,全球缺芯形勢改變,手機、PC等芯片需求減少了,很多芯片開始降價,部分芯片出現過剩。
美企英偉達感受最明顯,第二季度財報出現直線下線,庫存嚴重計劃降價出貨。高通驍龍旗艦芯片也被多次砍單,英特爾營收沒達到預期,AMD等紛紛調低營收預期。
第二,大陸製造能力上升。芯片規則修改的近幾年,大陸廠商加大了芯片自主力度。
中芯國際連續4次投入1700多億元擴建4個芯片廠,不斷提高芯片產能。華虹半導體主攻特色工藝,已成長為全球第六。其他企業都加大芯片自研力度,減少對外依賴。
第三,美方限制措施加劇。對於限制我們芯片發展,美方一直沒有停止,還在不斷加碼,計劃限制14nm及以下製程,還直接給英偉達、AMD下達高端產品斷供要求。
這直接讓英偉達急了,因為限制一旦實施,將會直接導致它們損失4億美元的營收。
局勢已經變得明朗
於是,近日消息傳出,英偉達將像之前台積電一樣,要充分利用限制開始前的「緩衝期」,向台積電下了5000片「超級急件」訂單,就是要在限制開始前完成出貨。
隨着芯片行業的形勢正在進入寒冬,芯片發展局勢開始變得明朗,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大陸重要性更加凸顯。近幾年,美芯片巨頭在大陸的營收佔比不斷增加。其中,2021年度,高通佔比為67.1%,英特爾為26.8,英偉達為26.4%,AMD為24.9%。
由此可見,它們對大陸市場依賴有多大。怪不得,英特爾都直接拒絕了將工廠搬離大陸。未來大陸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市場還將繼續,它們誰會捨得這麼大市場。
第二,美企損失增長將反擊。據知名機構預測,如果美繼續加碼美企的出貨限制,那美芯將會失去18%的市場份額和37%的收入,還將減少約4萬個高技能工作崗位。
最受傷的當然是這些美芯片巨頭了,他們肯定會聯合起來反抗,施壓改變相應限制。
第三,限制加速了我們發展。美限制促進了我們芯片自主的步伐,全球增長最快的20家芯片企業中,就有19家來自大陸。我們應該利用好這個機會,爭取實現突圍。
從目前情況來看,美芯片限制幾乎等於限制了個寂寞,能夠拿得出手的措施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