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船一到女兒國,多九公便來約唐敖一起遊玩。唐敖看過《西遊記》,怕像唐僧一樣被女兒國留住,不肯去。多九公說,這個女兒國,可不一樣,男女都有,只是女人穿男裝,男人穿女裝罷了。」
唐敖很好奇:「如此一來,這裡男子要擦脂粉,穿戴裙釵了?」多九公說:「不光如此,還要纏足哩!林兄帶的脂粉肯定好賣,這裡的男子比我們的女子還要好打扮。」
聽了九公的一席話,唐敖才跟着他一起登岸向城裡走去。
倆人來到街上,只見路上行人,無論老幼,都沒有鬍鬚,雖然都是穿的男裝,開口卻都是女子的口音。唐敖看不順眼,說:「看那走路的樣子多做作。」九公笑着說:「說不定人家還嫌我們做作哩!」
正說著,抬頭看見一家門口有個中年「婦人」在做針線活,一頭青絲,油光發亮,頭戴珠花,耳垂金環,身穿衣裙。再一看嘴上,卻是一臉絡腮鬍子。唐敖不忍不住「撲嗤」笑出聲來。
這一笑卻驚動了那「婦人」,抬頭看見唐敖在笑他,張口就罵:「你這婦人,明明臉上有鬍子,卻要穿衣戴帽,冒充男子,也不覺得羞恥嗎?」罵得唐敖哭笑不得,趕緊走開。
再往前走,看見許多人圍着在看牆上的榜文,倆人擠進去一看,原來是因河道壅塞,招賢治理河道的。倆人想,此事也無能為力,就從人群中退了出來,又朝前走。
又走了一會兒,看見街上也有「婦女」了,有的懷抱小兒,也有的攙着小孩同走的。只是臉上都有鬍鬚。遊玩了一番,覺得沒什麼新鮮,便一起往回走。
倆人回到船上,林之洋卻還沒有回來,以為生意興旺,也不為意。誰知等到半夜,還不見回來,四人着急起來,呂氏和婉如等也都急得團團轉。
第二天,唐、多急忙進城去尋訪,尋了一天,也沒打聽出個下落,只得回來。一連等了三天,竟毫無音訊。呂氏母女,哭得肝腸寸斷。
林之洋究竟哪裡去了呢?原來,那天林之洋拿了貨單到城裡後,那裡的人見他貨多,就好心指引他到國舅府去,說是那裡人多,必定能賣好價錢。
到了國舅府,國舅看了貨單,十分高興,原來恰逢國王選妃,正要大批脂粉、頭飾,當下便派人帶他到王宮裡去,讓國王自己選購。
林之洋跟着內使來見國王,只見那國王是個美麗的女人,只有三十來歲。她看了貨單後,便一一問了價錢,兩隻眼睛還直勾勾地盯着林之洋臉上望。望得林之洋心裏直翻騰。
接着,國王讓林之洋把貨單留下、要宮娥帶他去吃飯,說是款待大唐來的客人。
不一會兒,林之洋被宮娥帶到一座樓上,剛吃過酒飯,便見樓下奔來一群宮娥,口稱「娘娘」,向林之洋磕頭賀喜。這時,林之洋才恍然大悟,自己已被國王選為王妃了。
還沒來得及分辯,那些宮娥都是身強力壯的男子漢,就七手八腳地硬給他換裝打扮起來。不一會兒,林之洋就換上一身貴婦人的裝束,被按坐在床上,等待送進宮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忽然又有一批宮娥進來,按住林之洋,硬給他穿耳、纏足。林之洋兩耳被刺得鮮血淋淋,痛得像殺豬那樣直叫喚。
剛刺過耳朵,兩隻腳又宮娥抓住,脫去靴子,狠命給他纏起足來。林之洋又痛又急,央求着宮娥放他出去。可宮娥們根本不理他的碴兒。
不多時,宮娥們又掌燈送晚飯來了。兩個宮娥把他扶下床,他沒走幾步就痛得直冒冷汗。望着滿滿一桌子的好菜,哪裡能吃得下,連筷子都沒動。
到了夜裡,臨睡前,那些宮娥又給他把腳洗凈,重新使勁纏起來。林之洋從沒想到自己會受這麼大的痛楚,真是叫天不靈,呼地不應。沒奈何,只好歪在床上睡了。
半夜裡,林之洋兩腳像火燒一樣,痛醒了幾次,最後實在痛得難受,就趁守在旁邊的宮娥都已睡着,便偷偷把纏在腳上的白綾都扯掉了。
不料第二天一早,還是被宮娥發現了,立刻報告國王。國王十分生氣,狠狠地責罰了林之洋,責令宮娥重新再纏。
過了半個來月,國王親自跑來,看見林之洋雙腳雖然還不夠小,但實在是等不及了,就說明日正是吉日,準備讓林之洋送進宮去完婚。
第二天,宮娥們強行給林之洋裝扮起來。穿戴整齊,便有幾個宮娥來說:「吉時已到,請娘娘進宮行禮。」林之洋一聽,驚得呆若木雞。
林之洋被宮娥們扶上正殿,走到國王面前,只得彎腰行禮。那國王十分高興,正要下來攙扶林之洋,忽聽外面一片吵鬧聲國王大吃一驚。
忽見國舅進來啟奏,說是有個唐朝來的學者揭了皇榜,能治理河道,但要求放了新選的王妃。現在眾百姓都聚在朝門外請求釋放王妃,解除百姓所受河道壅塞之苦。
誰知國王死活不肯放走林之洋,還派兵出來驅趕百姓。百姓們也不肯妥協,說是與其被水淹死,不如在這裡拚死,大家喊着號子一起朝宮門裡沖。
那國舅怕事情越鬧越大,不好收拾,就出來勸說是他一定向國王力爭,將揭榜人留下來治理河道。明天大家可到國舅府去等候消息。於是,眾百姓才慢慢散開。
那國舅勸走了百姓,又急匆匆回身去見國王,不料國王已經帶着林之洋回內宮去了。國舅再三請求見國王,國王卻推說有病,叫宮娥出來回絕。
那國舅急得無計可施,又連忙趕到迎賓館,來見兩位揭榜人。那揭榜人不是別人,正是唐敖和多九公。
原來,自從林之洋失蹤後,多九公千方百計地從國舅府的內使那裡打聽到林之洋的下落,但又無法去見國王,這才想出揭榜救人的辦法。如今見國舅來訪,便急切地問:「國王可肯放人?」
國舅推說林之洋有病在身,不過尚未成親,等身體稍好,便可以送回。接着便問唐敖治理河道的方法。唐敖說:「河道壅塞,治理的方法,主要靠疏通。」國舅一聽,連連點頭。
當夜,那國舅害怕眾百姓去圍住國舅府,不敢回府,便在迎賓館住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便去朝門求見國王。
這次國王倒十分爽快,馬上接見了國舅。原來,昨天成婚後,林之洋一直裝病,國王無可奈何,想到眾百姓沖宮門的情景,心裏也不免後怕。只好答應如治好河道,便放林之洋回去。
國舅十分高興,立刻轉回迎賓館,把這消息轉告了唐、多二人。
當天,國舅就陪着唐敖、多九公出城去勘察河道。唐敖一看,只見那河道兩邊的堤岸,堆得像一座座小山,河水卻比平地還高。
一連看了兩天,到處都是這樣。原來,這裡缺少銅鐵,沒有鏟、鍬之類的東西,一遇河水泛濫,只好用土去培壅,怪不得河堤越來越高,河道反而淤積起來。
回到迎賓館、唐敖對國舅說:「幸好船上帶着不少生鐵,先要召集工匠,用生鐵打出能挖泥的鏟、鍬等工具,再徵招民工,疏通壅塞的河道。」國舅連連點頭。
當下,多九公帶領一群民工,到海船上去把生鐵抬來。
這邊唐敖已把鏟、鍬之類的挖河工具畫好圖樣,交給工匠們去打造。
過了幾天,已打出許多鏟、鍬。唐敖、多九公又親自到工地現場去指導民工們挖河道。逐段築起土壩。逐段把河道挖深拓寬。
百姓們深受連年水災之苦,聽說開挖河道,個個爭先,人人出力,不到十天,就把所有河道都疏通了。老百姓都十分感激唐、多二人,一致要求國王把林之洋放出來。
這消息傳到國王的王子陰若花那裡,便來告訴林之洋,並懇求他出去時也設法把她帶走。
原來,那王子是東宮娘娘生的,東宮娘娘死後,西宮娘娘想立自己的女兒為王子,多次陷害他未成。近來國王又要去軒轅國祝壽,王子更怕孤身無援。林之洋聽了,答應一定替他想辦法。
不一會兒,果然有轎子來抬林之洋出去了。臨上轎時,那陰若花見旁邊人多眼雜,無法跟林之洋一起出去。只得低聲告訴林之洋他住在牡丹樓,請設法搭救。
林之洋回到船上,這時,唐敖、多九公也已回來。見到二人,林之洋十分感謝,接着又談起陰若花托他相救之事。唐敖想,好在自己有輕身的功夫,當下答應晚上一起去相救。
當夜吃過晚飯,唐敖和林之洋換上裝束,就上岸向王宮走去。
倆人來到王宮牆下,天色已黑,看看四周沒有人,唐敖便駝着林之洋,竄上宮牆。
唐敖站在宮牆上,朝里一望,只見這裡宮殿林立,不知從哪裡走才好。林之洋低聲告訴他,這裡離內院還有好幾道高牆,只管朝里竄。
他們又越過幾道高牆,來到一座院樓旁邊,但見樓周圍種着許多牡丹。林之洋說:「估計這裡就是牡丹樓了。」唐敖隨即竄進院內,落到地上,放下林之洋。
倆人剛要朝前走,忽然,牡丹從里跑出兩條狗來,狂叫着竄上來把他們的衣服咬住。
那些打更的更夫聽到狗叫聲,提着燈籠拚命趕來。唐敖知道情形不妙,摔掉惡狗,又縱身竄上高牆走了。
林之洋卻跑不掉,眾人趕來捉住,更夫拿燈籠一照,說是個「女盜」。有個宮娥認得林之洋,說這是剛送走的王妃,便急忙去稟告國王。
不一會兒,林之洋就被押送到國王面前。國王問林之洋為什麼又回來,林之洋無言以對。國王美滋滋地以為林之洋又回心轉意了,便叫宮娥把林之洋送樓上,再擇吉期成婚。
宮娥們把林之洋帶到樓上,給他換上女裝,又要給他纏足。林之洋說:「我已經學會了,不用你們代勞。你們只需在外間小心伺候。」宮娥怕他做了王妃報復,一個個連聲稱「是」。
林之洋一人睡在裡間,他哪裡睡得着,翻來覆去折騰到三更天,忽聽窗外有手指彈窗戶的聲音,忙起來輕聲問:「外面是妹夫嗎?」唐敖答應着叫「開窗」。林之洋要開窗,誰知都被宮娥鎖上了。
林之洋隔窗告訴唐敖,門窗都上鎖了,要他先回去,明天晚上再來,以紅燈為號,便來相救。唐敖聽了,只得縱身竄走。
第二天,陰若花得到消息,便來探望林之洋。兩人暗地商量,決定借邀請林之洋去牡丹樓赴生日宴會之機,將宮娥們留在樓下,然後在樓上掛起紅燈,只等唐敖前來搭救。
到了晚上,林之洋由宮娥們陪着,一起到牡丹樓來赴宴。王子將宮娥們留在樓下吃酒,自己陪着林之洋上樓去了。
到了樓上,陰若花又支走了樓上的宮娥,隨即打開樓窗,掛起紅燈,不一刻,就見窗外飛進來一個人。兩人一看,正是唐敖。
趁宮娥們都在樓下吃酒,唐敖背着林之洋,一手挾着陰若花,飛身出樓,越過幾道高牆,一直來到宮牆外,才把林之洋和陰若花放下。
三人回到船上,陰若花當即拜林之洋為義父,又進內艙見過義母呂氏和婉如、蘭音。於是又起錨揚帆,海船飛快駛離女兒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