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個好的日子。春風和煦,雲淡風輕。路邊的槐樹已綴上了新綠,門前花壇里的兩株鐵樹,竟然開出兩朵鵝黃色的花來!
「興和,你看,這是一個好兆頭呀!」周興和與夫人王芳走到公司門口,已是總經理的王芳指着那兩株鐵樹笑道,「我看《聊齋》上說,狐狸也有人情味,草木也會有靈性哪!」
「借你吉言,但願今天我們與客人的合作能夠商談成功!」周興和看看那兩株開花的鐵樹,笑了笑,「快走吧,部隊的人做事歷來雷厲風行,我們早點去等他們,不能讓客人來等主人呀。」
就在昨天,公司接到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事設施建設局的來函來電,部隊首長今天要來公司來考察——他們從媒體和建築設計單位處得知,成都星河公司正在批量生產綠色、環保集成式房屋,所以專程來公司考察,並商談部隊營房建設,特別是邊防軍事設施建設等問題。
何為集成式房屋呢?
星河公司在成都為客戶建造的集成式裝配房
顧名思義,就是建造這種房屋就像生產汽車那樣,主要的建築部件都由生產車間加工完成,成批成套地製造。爾後,只要把預製好的構件,運到工地裝配集成起來就行了。構件種類主要有外牆板、內牆板、疊合板、陽台、空調板、樓梯、預製梁、預製柱等。
這種建築方式,和傳統的建築方式比較起來,它的優勢是:採用建築、裝修一體化設計和施工,比原始現澆的作業大大減少;採用標準化和管理的信息化設計。大家知道,構件越標準,生產效率就越高,成本就會相應降低,性價比會更高;節約資源、綠色環保、提高居住品質等。
這是世界建築業上的一項創舉。
這種建築方式在20世紀初就引起人們的興趣,英、法、蘇聯等國首先作了嘗試,到60年代初終於成為現實。由於它的建造速度快,生產成本低,迅速就在世界各地推廣開來。
我國集成式建築起步較晚,但自2015年規劃密集出台以來,已在全國範圍全面推廣,並取得突破性進展。國家規劃,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使集成式建築佔新建建築面積的比例達到30%以上。
科技的進步,日新月異,讓人目不暇接。
嗅覺靈敏的周興和自然不甘落於人後。
其實,早在多年前,他就將目光投向了西方發達國家這種建築方式的研發與應用,並已開始集成房屋的建設。但他要開發的集成房屋,與國外截然不同,有着獨樹一幟的優勢:不用鋼筋和水泥,不用石頭與木材,而是以秸稈、稻草、鋸沫等生物材料為原料,以自主研製的SGC植物纖維複合材料,用環保、綠色的模塊集成。因為這種建築方式對星河公司來說,有着自己的專利技術,有着得天獨厚的工藝和材料優勢。
早在汶川大地震前,他們在為城市、災區建造房屋過程中,就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以致在汶川8級大地震中,上千棟房屋都經受了嚴酷的考驗;再到後來,通過建設解放軍風洞試驗基地、三台縣魏河大橋、國內大跨度樓房、成都「君臨天下」科研展示樓等的建造,更取得大量試驗數據,不斷地完善着工藝、生產和建造水平。此時,他們已在四川、成都的工程施工等行業中,積累了大批忠誠的客戶。可以說,集成式建築對他們來說,是順理成章、駕輕就熟的事。
是的,部隊倘若能使用他們的綠色材料、建築優勢來修建營房,特別是邊防軍事設施,可謂是適得其所、相得益彰。
當天,陸軍部隊首長如約而至。
來到公司的部隊首長們,也同那位來自美國的愛德華·徐先生一樣,目睹了周興和為他專門做的一系列產品試驗,參觀了公司展示的各種集成房屋;了解了這些房屋具有節能環保、綠色健康、保溫隔熱、居住舒適、建設速度等優勢;特別是他們驗證了產品具有防震、防火、防水、防凍等「七防」功能後,更是興趣大增——要知道,我們的陸軍邊防部隊,大都是駐紮在人跡罕至的沙漠和荒原,駐紮在高海拔、高寒地區啊!
「很好,這正是我們部隊尋求的產品。」部隊首長由衷地說道,「不是親眼所見,還真讓人難以相信。從你們已經建好的部隊風洞試驗基地的情況來看,經過這些年的使用,這樣的產品是值得信任的。」
接下來,周興和與部隊首長商談是成功的,合作也是愉快的——而今,星河集團公司的集成式營房、軍事設施建設已在部隊鋪開。
《央廣新聞》為此采寫了專題報道:
「近日,軍委後勤保障部就全軍軍事設施建設項目大力推廣應用裝配式建築作出安排部署,有關負責人表示,推廣應用裝配式建築是充分發揮國家建築行業技術和產業優勢,推進軍事設施建設技術和管理模式革新,全面提高軍事設施建設綜合保障能力的重要舉措,對推進軍事設施建設轉型發展將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裝配式建築是當今建築行業發展的主要趨勢,發達國家裝配率均在80%以上。傳統的現澆建築模式,能源消耗大、環境污染重、耐候性能差,已難以適應國家現代化建築行業轉型發展需求。從軍隊層面來看,對於高山、海島、高原高寒等自然條件惡劣地區,有效施工期短、材料現場配備要求高,極大影響施工質量和進度,制約建設任務如期完成。為此,軍委後勤保障部有關部門,創新建設思路,充分運用國家建築領域成果經驗,決定在全軍軍事設施建設項目中推廣應用裝配式建築,將作戰需求、訓練需求、保障需求精準轉化為建設需求,從而最大程度發揮裝配式建築的軍事應用價值。
「裝配式建築要堅持作戰牽引、科技創新、集成設計的原則,可在建設中將防護、偽裝、防屏蔽等技術一體設計、高度集成,有效提高軍事設施戰時生存能力和實戰化水平……」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高原邊防施工的轟鳴聲,猝然在沉寂的荒嶺響起。一隻岩鷹,倏地飛上雲天,俯瞰着廣袤的大地,在空中盤旋起來……隨着這些軍事設施的建成,相信它們會像高原上雪蓮和格桑花一樣,經受風暴和冰雪的考驗,改變着雪域荒原的面貌,遍地綻放起來。
《當今奇人周興和》一書,目前已被收藏於中國當代作家圖書珍藏館、北京中國作家圖書收藏館、北京圖書館、北京外國語大學圖書館、湖南大學圖書館、重慶圖書館、江津圖書館、江津聶帥陳列館、重慶渝州大學圖書館、重慶理工大學圖書館、重慶大學圖書館、重慶文理學院、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圖書館、重慶三峽博物館、重慶巴渝文化會館、中國三線建設歷史陳列館、成都大邑三線建設陳列館、江津文創中心、江津陳獨秀舊居、江津中學圖書館、江津尚融學校圖書館、四川作家圖書收藏館、巴蜀文化博物館……
2021年9月5日,《廉政內參》第4期的第38頁「人民心聲」欄目刊登標題「我國建築和建材領域一場顛覆性的革命」,其中第三節(第42頁)小標題「願星河新型材料的偉大發明得到國家大力推廣,造福人類」的第七行摘要:「在當今中國,利用自己研發的高新科技成果走向世界的有兩個人和兩個項目:一個是袁隆平先生和他的雜交水稻,正在解決人們的吃飯問題;一個是周興和先生和他的秸稈建材,正在解決人們的住房問題」。合乎科技興國的偉大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