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看見二兒媳從大兒子房間匆忙走出,富商大怒,決定分家

2022年10月02日19:02:56 故事 1513

明朝初期,麗陽鎮有一個姓王的員外,名叫王大福,家中經營糧油生意,王大福的一個堂叔在朝中為官,所以家中也有私鹽買賣,只不過是見不得光的生意,因為有堂叔罩着,所以生意一直紅紅火火。

王大福二十來歲的時候就娶了妻子,可如今已經三十六歲的年紀了,卻膝下無子,妻子柳氏已經喝了好幾年的湯藥了,可肚子卻一直沒有任何動靜。

王員外妻子不能生育的事情,在這麗陽鎮已經不是什麼秘密,大家都知道,王大福家中良田萬畝,院落也有好幾處,與王家生意有來往的個別客商便找了媒人,前去勸說王大福納妾,都想把自己的妹妹或是女兒嫁給王大福,萬一生了兒子,就能母憑子貴,王家的家業也能落在自家人手上。

說起這個王大福,雖然家財萬貫,卻是個不近女色的主,媒婆前來勸說,他很是排斥,後來還是在妻子柳氏的勸說下,他才勉強同意納妾,柳氏出自書香門第,性格嫻靜,不好與人爭論,她喝了好幾年的湯藥,大夫也見了無數,如今王員外已經三十六了,她也已經儘力了,就勸說夫君納妾,有了子嗣,王家的家業就後繼有人了。

王大福同意納妾之後,媒婆就一個接一個的上門了,柳氏在眾多女子中,選了個家室好一點的,長相出眾的,名叫陳媚兒,選好吉日之後,這陳媚兒便住進了王家的另外一個別院里。

民間故事:看見二兒媳從大兒子房間匆忙走出,富商大怒,決定分家 - 天天要聞


王大福在妻子的催促下,每晚都去別院住,後來過了仨月,陳媚兒懷孕了,柳氏便安排身邊幹活麻利又穩重踏實的人前去照料,十月懷胎,陳媚兒順利生產,生下一個女兒,終於有後了,雖然不是男孩,王大福還是很開心,便天天去別院居住。柳氏一人住在王家大院里,雖然下人眾多,可心中很是孤獨,柳氏的貼身丫鬟阿玲便給柳氏出主意,讓她花錢收養一個男嬰,柳氏起初是不答應的,可看着夫君已經連着兩個月沒有回來了,便讓阿玲去打聽收養之事,重金之下,還真買來了一個剛出生的男嬰,據說是家住千里之外,是一個窮人家的孩子,家中孩子眾多,養不活了,所以便把孩子送了出來,柳氏看着眼前男嬰,心中很是高興,因為不能生育,所以看見孩子便母愛爆棚。

柳氏抱着孩子,讓下人前去別院請員外回家,說有急事商量,王大福急匆匆的趕回家中,看見柳氏懷中抱着嬰兒,忙問哪來的孩子,柳氏撒謊說是白天去廟裡上香,回來路上撿的,看見孩子可憐,不知道是哪家人,這麼狠心,把他丟在野外,王大福上前打開包着嬰兒的被子,看見是個男嬰,柳氏忙說,回來的時候就叫了大夫前來查看了,是個健康的男嬰,剛出生不足十天。

王大福看着眼前軟軟糯糯的孩子,他想要個兒子,如今眼前就有個男嬰,雖然不是親生的,他接過孩子,越看越喜歡,便與柳氏說,「這孩子的身世以後不要對任何人提起,就說是你生的,以後就是我王大福的兒子,就是王家繼承人。」

民間故事:看見二兒媳從大兒子房間匆忙走出,富商大怒,決定分家 - 天天要聞


柳氏熱淚盈眶,看來這個事情,她做對了。

後來王大福就每天兩頭跑,兩年後,小妾陳媚兒又有了身孕,為了方便照顧,王大福跟柳氏商量之後,便把陳媚兒接到王家大院居住,十月懷胎,陳媚兒生產那天,疼的死去活來的,當接生婆出來問王大福保大還是保小的時候,王大福差點暈過去,柳氏仔細詢問了接生婆,原來是孩子胎位不正,柳氏又有血崩之像,如果強行用外力把孩子胎位擺正,孩子生出來,陳氏只怕是撐不過去,若是現在趕緊給陳氏止血,陳氏的命肯定能保住,可是孩子因為在腹中缺氧,只怕就胎死腹中了。

只聽見陳媚兒在屋裡大喊:「保孩子!」接生婆一看來不及了,便一頭扎進屋裡去了,一聲嬰兒的哭聲從房內傳了出來,孩子生出來了,接生婆忙出來報喜,是個男嬰,陳媚兒此時已經奄奄一息了。她看着柳氏,說道:「柳姐姐,只怕我撐不過今天了,希望你答應我,以後善待我的兩個孩子,把他們視為己出。」柳氏重重的點頭說道:「你放心,我一定把他們視為己出。」

說完,陳媚兒都沒來得及看一眼剛出生的孩子,就咽了氣。王大福抱住已經咽氣的陳媚兒,大聲的喊着她的名字,可惜佳人已去。

民間故事:看見二兒媳從大兒子房間匆忙走出,富商大怒,決定分家 - 天天要聞


王大福安排管家,辦了很隆重的葬禮,都說母憑子貴,陳媚兒雖然生出了王家唯一的男嬰,可她卻無福消受。

後來柳氏一人在家管着三個孩子,大女兒叫王嫣然,二兒子也就是養子王嘉賜,還有剛出生的男嬰,王大福給他取名王嘉陳,帶上了他母親的姓氏,紀念他死去的母親。

王大福如今家中有三個孩子,不用在愁子嗣之事,便投身生意中去了,柳氏在家中細心照料三個孩子的飲食起居。

一晃十幾年過去了,王嫣然已經長成個大姑娘了,也到了婚配年紀,王大福與柳氏挑來選去,把她許配給了吳縣令之子吳之然,是個文文靜靜的書生,長得一表人才,婚後,他們夫妻恩愛,王員外夫妻倆很是滿意。

王嘉賜和王嘉陳一同長大,如今也已經到了婚娶年紀了,嘉賜自幼聰慧,不管什麼一學就會,所以早早的就到店鋪與父親學習經商之道,嘉陳自幼體弱多病,書也讀的不多,整日喝着湯藥,柳氏整日細心照料,嘉陳本就身體不好,所以又很是溺愛,擔心他磕着碰着,父母從小對嘉陳一直都是有求必應的,所以嘉陳就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嘉陳自幼就知道,不管犯了什麼錯誤,父母從來都不會動手打他,所以也一直恃寵而驕。

媒婆上門給王家兩位公子說媒,不管是哪家姑娘,柳氏都是先讓嘉陳看,二兒子相不中之後,才會去讓大兒子看,大兒子一直都是恭恭敬敬的回母親一句,「母親做主就好。」

後來媒婆拿出一張小像說是鎮上富商賈千丘的女兒,賈蘭兒,單從小像就能看出這賈蘭兒長得很是漂亮,柳氏依舊是讓下人喚來小兒子,王嘉陳看着小像,竟看入迷了,一時之間竟忘了回母親的話,柳氏看着他的樣子,很是高興,八成是看上人家姑娘了,便給了媒婆一些跑腿錢,麻煩她前去說和。

就這樣王嘉陳與賈蘭兒的婚事就定了下來,大兒子王嘉賜在母親拿來的眾多小像中隨便選了一個,他的婚事也定下來了,就這樣,王家上下滿心歡喜的準備着兩位公子的婚事,忙的不亦樂乎。

民間故事:看見二兒媳從大兒子房間匆忙走出,富商大怒,決定分家 - 天天要聞


婚禮當天,滿堂賓客,好不熱鬧,洞房花燭夜,王嘉陳看着眼前嬌羞漂亮的妻子,很是高興,倆人便相擁而卧。

王嘉賜婚房內,新娘子安靜的坐着,嘉賜送完所有賓客,又幫着父親一起指揮下人,收拾停當之後才拖着疲倦的身子,來到婚房,看見踏上新娘還在等候,心中滿是愧疚,新娘叫李欣怡,是城西李氏豆腐坊李老闆的小女,長相一般,性格文靜。

民間故事:看見二兒媳從大兒子房間匆忙走出,富商大怒,決定分家 - 天天要聞


王嘉賜掀開蓋頭,忙行禮表達歉意,李欣怡見夫君翩翩有禮,一表人才,心中很是高興,忙上前幫夫君更衣,王嘉賜吹滅囍燭,春宵一刻值千金。

婚後沒多久,王大福與柳氏便商量起家業應該傳給哪個兒子更合適,王大福覺得大兒子嘉賜是個經商的料,傳給他比較合適,柳氏則認為應該傳給二兒子嘉陳,因為嘉陳是王大福親生兒子,傳給他名正言順,倆人就因此經常爭吵。

有一天夜裡,倆人又談起家業之事,二兒媳賈氏半夜起夜,經過父母窗下,聽見母親說道嘉賜不是王大福親生兒子之事,很是震驚,便悄悄的多聽了一會,這才知道老兩口一個想把家業傳給大哥,一個想把家業傳給夫君。

賈蘭兒知道了王家秘密,自己又拿不定主意,第二天便回娘家,與父親說了此事,賈千丘早些年經商因為投機取巧,在好米中摻了次米,買主發現之後,退了他的米,還要他支付高額的賠付金,買主轉身又與王大福合作,那一次他賠的是傾家蕩產,後來還是她妻子變賣首飾,又去娘家借錢,才度過了難關,從那以後,他便恨上了王大福,想着日後一定想辦法報仇。

民間故事:看見二兒媳從大兒子房間匆忙走出,富商大怒,決定分家 - 天天要聞


如今,機會來了,他讓女兒想盡辦法去說服她公公,把王家家業傳到王嘉陳手上,到時候再想辦法偷梁換柱,把王家家業佔為己有。

賈蘭兒以為父親是為了她的以後打算,很高興,便回了王家,按照父親的計謀,趁着嫂子李氏回娘家,大清早跑到大哥房內,王嘉賜看見弟妹前來,以為她有事,弟妹只說是早晨起來有點頭疼,迷迷糊糊走錯了屋子,眼睛餘光看見父親前來找大哥,便又急匆匆對着大哥行了禮,從大哥房內走出。

王大福看着匆匆而去的二兒媳婦,心中很是納悶,一進門,就看見大兒子正在整理衣物,王嘉賜剛起床穿好衣物,就見弟妹前來,沒說兩句話,弟妹又匆匆而去,弟妹走了,他才想起自己衣冠不整,正在整理衣物,父親就進來了。

王大福看在眼裡,只覺得這兩人之間絕對有事情,心中很是不快,便問道:「嘉賜啊,我莫不是眼花了,剛才看見老二家媳婦從你這裡出去了?」

王嘉賜恭恭敬敬的給父親行了禮,回道:「回父親,弟妹說她早起頭疼,迷迷糊糊走錯了屋子,我正想着去請了大夫去給弟妹看看呢。」

這話聽在王大福耳朵里,就覺得是在找借口,看着大兒子關心二兒媳婦的樣子,心中很是憤怒,說道:「你管好你自己的事就行了,她身子不舒服,自有老二關心,今天你就在家吧,不用去鋪子里了!」

說完拂袖而去,王嘉賜心中納悶,不知道父親為何生氣。卻也不敢忤逆父親,便沒有跟隨父親去店鋪,王大福則認為大兒子的心虛不敢跟他去店鋪,心中越想越惱火,也無心店鋪之事,把事情交代給掌柜的,就回了家。

回家他與柳氏說了早晨所見,倆人又商量着家業之事,這次,王大福便沒有再說把家業傳給嘉賜之事,倆人商量着把家業傳給嘉陳,又害怕老大再跟老二兒媳婦不清不楚,便打算把臨縣的兩個快要關門的鋪子交給老大兩口子去打理,這就算分了家。

晚上王大福把分家之事對兩兄弟說了,倆兒子都沒有異議,就這樣,王嘉賜帶着李氏去了臨縣,王家大院與王家的家業就交到了王嘉陳手上。

民間故事:看見二兒媳從大兒子房間匆忙走出,富商大怒,決定分家 - 天天要聞


王嘉陳不懂經商之道,在妻子賈蘭兒的建議下,讓賈蘭兒的堂哥賈成負責管理店鋪內一切事宜,賈成在叔父賈千丘的指引下,一點一點把王家的產業往賈家過度,慢慢的王家的生意就剩個空殼了。

王大福看兒子把生意打理的很好,便很欣慰,慶幸自己沒有選錯接班人。

天有不測風雲,王大福的堂叔因為走私之事,哐當入獄,聖上派人徹查,就查到了王家,王家的生意如今全部轉到了賈家,包括私鹽生意,賈千丘接觸到王家私鹽生意已有兩年多,這其中利潤豐厚,讓他賺得是盆滿缽滿,官府上門查辦,在他的暗室中搜到走私私鹽的各地官員名單以及大量銀錢,賈家一夜之間被查辦了。

民間故事:看見二兒媳從大兒子房間匆忙走出,富商大怒,決定分家 - 天天要聞


王大福與王嘉陳也被抓進了監獄,王家一時之間沒了主心骨,柳氏擔心丈夫與兒子,王大福已經快六十的年紀了,哪裡經得起牢獄之災,兒子嘉陳又體弱多病,進了大牢,只怕凶多吉少。

柳氏日日擔心,以淚洗面,想上下打點打點,問了賬房先生,才知道賬上沒有銀兩,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是好。

賈蘭兒這才知道父親的計謀,原來父親是想把王家家業佔為己有,如今卻因為走私把自己送進了監獄,賈蘭兒悔恨不已,當初就不該聽父親的,去陷害大哥,讓公公與大哥之間產生誤會,就不會有今天的事。

賈蘭兒想着眼下只有去找哥嫂,看看他們有沒有辦法救出父親與丈夫,便來到臨縣,與王嘉賜說了事情的來龍去脈,王嘉賜這才知道他不是父母親生的,可父母待他比親生父母還要好,一想起父親遭受牢獄之災,就很是心疼,他來這裡已經有三年了,店鋪在他的管理之下,生意蒸蒸日上。

王嘉賜想把店鋪出售,換成現銀回去救出父親和弟弟,妻子李氏表示贊同,於是賣了兩個店鋪之後,三人一同回到了王家,柳氏見大兒子回來了,便痛哭不已。

民間故事:看見二兒媳從大兒子房間匆忙走出,富商大怒,決定分家 - 天天要聞


王嘉賜拿着銀錢去找大姐王嫣然,拖大姐夫打聽到需要交高額的保釋金,才能把父親和弟弟從監獄中救出,王嫣然早都想救父親和弟弟,可奈何沒有那麼多錢。

王嘉賜回到家中,與母親商量着救父親之事,便打算把家中的地和房子都賣了,才能湊夠錢,於是就託人四處打聽買家,前後半個月,王嘉賜只留了一處小小的院子,夠一家人居住,其餘的房產地契全部賣了。

這才救出了父親和弟弟,王大福在大牢里已經被折磨的只剩下半條命了,王嘉陳也因為大牢里潮濕患上咳疾,不停的咳嗽。

接回父親和弟弟,全家人喜極而泣,柳氏給王大福說了為了救他們父子,家中能變賣的都變賣了。王大福看着眼前的大兒子,心中五味雜陳,當初因為誤會把大兒子趕走,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不是自己親生的,而如今,卻是他想盡辦法把他們父子從大牢里救出。

感激之情溢於言表,王大福不知該說什麼,柳氏心中很是愧疚,便對着王嘉賜說道:「孩子,如今你既已經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我便告訴你,你家在何處,你可以去找你的親生父母。」說完,掩面而泣。

民間故事:看見二兒媳從大兒子房間匆忙走出,富商大怒,決定分家 - 天天要聞


王嘉賜聽完母親的話,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說道:「我的父母就是你們,我打小你們就視我為己出,就是我的親生父母,如今父親和弟弟已經救出,我們家再無大難,求父親不要趕我走。」

王大福艱難的起身扶起大兒子,淚眼婆娑的說道:「兒啊,難為你了,你就是我王大福的兒子,永遠都是。」父子倆含淚相擁,再無嫌隙。

後來王嘉賜去岳父家借了一百兩銀子做本錢,又做起了糧油生意,生意慢慢的越做越大,王嘉陳自身體好一點之後,便到店鋪里給哥哥幫忙,後來嘉陳也能獨當一面了,他們把店鋪名字改成了「兄弟糧油店」,生意紅紅火火,賈蘭兒和李欣怡兩個妯娌相處的跟親姐妹一般,她倆一同懷孕生子,王大福和柳氏看見孫子出生,樂得合不攏嘴。

故事分類資訊推薦

民間故事(瞎子摸骨) - 天天要聞

民間故事(瞎子摸骨)

陳乾看着手裡的玉佩嘆了口氣,這是他當初送給未婚妻林可兒的定親信物,陳家敗落後,林家嫌棄他窮,退了婚事,這玉佩也送還了回來,他一直沒捨得典當,如今家裡就剩這麼一個值錢的物件,他打算典賣了作為趕考的路費。
母親走後,我摘下給她買的耳環,大嫂面露譏諷,三天後她更不淡定 - 天天要聞

母親走後,我摘下給她買的耳環,大嫂面露譏諷,三天後她更不淡定

母親走後,我摘下給她買的耳環,大嫂面露譏諷,三天後她更不淡定1.母親走的那天,天空灰濛濛的,像是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紗布,壓抑得人喘不過氣。我跪在靈堂前,淚水模糊了視線,耳邊回蕩着親戚們斷斷續續的哭聲,心裏卻空蕩蕩的,像被人掏空了一般。母親走得很突然,突發腦溢血,搶救無效。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車,說道,我們去賓館。 - 天天要聞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車,說道,我們去賓館。

張鴻蓄着一頭烏黑的短髮,眼神中帶着些許鬱鬱寡歡,他站在這座繁華都市的邊緣,獨自望着遠方林立的高樓。每一天,他就像無數城市裡的普通職員一樣,重複着簡單枯燥的工作內容。這一天也不例外,他按時走進了那間已經有些陳舊的寫字樓,坐進自己格子間的角落。「張鴻,這份文件你檢查過了嗎?
父親去世,大伯帶全家要錢,我拗不過去廚房拿錢,大伯慌忙離開 - 天天要聞

父親去世,大伯帶全家要錢,我拗不過去廚房拿錢,大伯慌忙離開

原創文章,全網首發,嚴禁搬運,搬運必維權。故事來源於生活,進行潤色、編輯處理,請理性閱讀。父親去世的消息像一顆重磅炸彈,震得我們家四壁生寒。我站在客廳的窗前,看着窗外的雨絲,心裏一片凄涼。突然,門鈴響起,我打開門,只見大伯一家站在門外,臉上帶着勉強的笑容。
公公住院,妻子請假醫院陪床,提前回家,卻看到丈夫慌張去倒垃圾 - 天天要聞

公公住院,妻子請假醫院陪床,提前回家,卻看到丈夫慌張去倒垃圾

醫院外的疑云:當陪伴與疑惑交織在一個普通的周末,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客廳的地板上,本應是溫馨寧靜的午後,但對於小芸來說,卻是一場情感的風暴即將來臨的預兆。小芸的公公因為一場突發的疾病住進了醫院,作為孝順的兒媳,她毫不猶豫地請了長假,每日在醫院裏悉心照料。
78年我去當兵,給女同桌寫信兩年沒回信,退伍後去找她才發現真相 - 天天要聞

78年我去當兵,給女同桌寫信兩年沒回信,退伍後去找她才發現真相

頭條改版後新增廣告解鎖,廣告開始5秒後用您發財的小手點擊右上角關閉,即可繼續閱讀【本內容為虛構小故事,請理性閱讀,切勿對號入座】1978年的秋季我剛進入高中就讀,一入校門映入眼帘的是滿園漂亮的秋海棠,青紅相間,煞是好看,正當我四處張望時,一個清秀的女孩從我身邊走過,微風吹拂着她的
剛做完流產手術,婆婆做了辣子雞和水煮魚,父母連夜趕來接我回家 - 天天要聞

剛做完流產手術,婆婆做了辣子雞和水煮魚,父母連夜趕來接我回家

小雨靠在的士的后座上,臉色蒼白,疲憊不堪。一年前,她和小李滿心歡喜地步入婚姻的殿堂,兩個人憧憬着未來的美好生活。誰知這一年,幸福的生活卻出現了意外的波折。小雨患上了妊娠相關的併發症,醫生告訴她必須儘快手術,以免對生命造成威脅。術後,她需要好好休養,心和身體都需要時間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