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和尚去鄉下收田租,看見佃戶妻子長得甚是漂亮,便幾次出言調戲,每次都被臭罵一頓,後來他用了一個計策,終於得逞了……
來自網絡
有一天,和尚抱着一匹布來了,不再用言語輕薄佃戶妻子,反而一本正經地向她借剪刀:「借用下你們家的剪刀,我剪2尺布,送給別人做鞋面,剩下的布先放在你們家,我隨後來取。」
佃戶妻子同意了。
過了兩天,和尚來到佃戶家裡,又剪下2尺布要去送人,其餘仍要寄存佃戶家。
佃戶妻子不樂意了:「你一會兒送這人布,一會兒送那人布,那我替你保管布,你也該剪2尺布送我吧!」
和尚說:「你要的話,別說2尺,這整匹布我都給你。」
佃戶妻子眼睛一亮:「你不會是哄我的吧?」
和尚急忙解釋:「出家人不打誑語!我老早就想送你東西,怕你不要,才沒開口。」
來自網絡
說著和尚開始對佃戶妻子動手動腳,佃戶妻子心裏惦記着那匹布,就半推半就答應了和尚。
女人最掉價的時候,就是張口向男人要東西、要錢。你既然有求於人、又怎能理直氣壯,就不要怪別人占你便宜。 現在生活中,有些人為了一個包、衣服就把自己賣了,也是一個道理。
事後,和尚問佃戶妻子:「我平時戲言你幾句,你都罵我,今天怎麼願意答應我了?」
佃戶妻子辯解道:「我母親馬上要過壽了,我要給她做身衣服祝壽,這才迫不得已從了你。只這一次,以後我是絕對不肯的。」
和尚試探着問:「你要是答應明日再陪我一次,我剛才剪下的2尺布也不送別人了,也給你。」
佃戶妻子拒絕了:「不行,那2尺布你送給別人吧!」
佃戶的妻子也是精明人,知道「取多辭少」,大半匹布都有了,還在乎那區區2尺?
來自網絡
隨後,兩人走出房間,但是和尚並沒有直接離開,而是拿起院子里的禾稿,開始慢悠悠地搓起繩子來。
佃戶妻子怕丈夫回來,忙催促和尚趕緊離開。
和尚卻說:「身正不怕影子斜,我現在坐在院子里,怕什麼!」
正在這時,佃戶回來了,看和尚搓繩子,很奇怪,便問:「你搓繩子幹什麼?」
和尚說:「我有大半匹布要賣,你妻子說要買了我的布,給你岳母做件衣服祝壽,把你家的豬給我抵布錢。」
佃戶聽完氣急敗壞,對妻子破口大罵:「你這個敗家娘兒們,我這小豬仔還要養大賣錢呢,要那無用的布幹嗎?趕緊把布取過來還給人家!」
佃戶妻子沒想到和尚會來這一手!她當然不敢跟丈夫說布匹的由來。只能吃個啞巴虧。
她走進屋,把大匹布取出來,狠狠扔給和尚。和尚見她只還了大匹布,把剪下的2尺布留下了。
和尚見狀不僅沒生氣,也沒有討要那2尺布,便走了,路上和尚心中又生了一個計策。
過了一個月,和尚又來到佃戶家,手裡拿着一匹新布、還有之前的大半匹布,要送給佃戶妻子。
佃戶妻子吃了上次的虧,看見和尚就氣不打一處來,罵道:「你這禿驢,你就該下十八層地獄!還敢來騙我!」
和尚說道:「我上次之所以那樣做,是因為之前你老罵我,所以我才故意要回布,想讓你也難堪一次。現在我們之間扯平了,我現在對你是真心的,你再信我一次吧!」
和尚再三苦苦哀求,佃戶妻子心動了,再加上兩人已有前情,最終佃戶妻子又答應了,不過完事後她仍對和尚說:「這次是最後一次。」
和尚笑笑不語,他知道,這種事只要有再一再二,就會有再三再四。果然倆人以後來往更加密切。
來自網絡
故事改編自明朝張應俞的《騙經》。明朝末年,有些和尚攢夠錢後,就還俗了,娶妻生子。還有些和尚不願意被婚姻關係拖累,不想還俗,但是又動了凡心的, 就會找個還沒有娶親的窮佃戶。
和尚出錢讓佃戶去娶妻,但是娶完以後,和尚要睡一個月,然後再把這個女子給佃戶。
平時和尚來的時候,女子就跟和尚過,和尚不在的日子裏,女子就跟佃戶過。所以諺語常說「非僧奸佃婦,乃佃奸僧老婆」。
1.近代社會也有相似的和他人共妻的事。
在清朝末期,很多窮人家庭賣兒賣女或把自己或家人賣掉為奴。典妻就是把自己的妻子抵押出去換取一定錢財以求活命。按天算錢期滿還回稱為「雇妻」,僱傭時間較長按年算錢稱為「典妻」。
女人被抵押出去後,如果生下孩子目的即達成。目的達成後女性就會被退回原家庭,不但孩子不屬於她,抵押的錢也不屬於她。
典妻自古以來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窮人把自己的老婆典當出去,抵押給沒有嫡子的富貴人家,換取一定數目的銀錢。生活難以為繼,便用這種方法活命。
還有一種情況是窮人們自己「雇妻」,古代人很看重傳宗接代,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孩子比活着都重要。但是窮人們娶不起老婆,怎麼辦呢?那就租一個。窮人們的租妻範圍不止是其他窮人的妻子,還包括富人的妾室。
2.這種「租肚皮」是不是很熟悉?對了,就是前不久明星「借腹生子」的事。楊穎等為了不被生育所累,不被因為生育而擔心身體變形,「代孕」黑色產業鏈應運而生。
作者於岳西法雲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