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歲之前我所有動植物,農作物知識都來自書本。很少有實際觀察。講起來春耕秋收,也只是簡單按照書本,能背誦下來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張口就來嘛。小學的時候響應國家號召,種過蓖麻。感覺有點像向日葵,一顆顆筆直碧綠,相當漂亮。結出果實,精心的收好給老師拿去,上交國家。僅限於這樣,對各種蔬菜果實都是來自菜市場的親切教育。
我們東北一直愛吃雜糧,我老媽秉承傳統,更有姥姥那輩人滿族老人加持,對各種豆飯,豆粥,八寶粥愛的不行。我家黃豆,綠豆,飯豆,各種豆從來沒斷過。不光飯里有,黃豆發了炒黃豆芽還是菜。永遠吃的不亦樂乎,頓頓吃不盡。所以我對黃豆一直親切無比。模樣胖乎乎,圓滾滾,很喜慶。
本來跟黃豆緣分一直不錯,我那時候真的從來沒有見過一顆黃豆是如何長大成豆的。直到有一天,我去農村一個親戚家串門兒,那時候叫走來往,我跟大人一起去,俗話吃大盤子。那時候大概正是夏末秋初吧。親戚家大院子里一望無際的綠色。八十年代農村家家都是大院子,最不缺的就是大地。我見到真實的各種果實,蔬菜興奮無比。辣椒,茄子,芸豆,韭菜,香菜。我跑來跑去的賣獃兒。還有花生,竟然有相當漂亮的花。全是綠油油的。然後我又發現了一片綠油油的植物,身邊跟我一起的是我表妹,她跟我同歲,比我小几個月。我們倆個城裡小孩兒一臉驚喜傻乎乎的望着這新植物。結着一串串像果實,然後陪我們玩的本村孩子告訴我們,這是毛豆。我們很高興又認識一個新豆豆。這個孩子很自然的告訴我們,這也是黃豆。我馬上小老師上線。開始講課,你別瞎說,毛豆是毛豆,黃豆是黃豆,啥眼神啊!根本不一樣。下回別跟別人說,丟人。記住沒?這孩子比我們還要小几歲,也就七八歲。馬上被我嚇住了,有點懷疑自己知識錯誤。一個勁兒點着小腦袋同意,我很欣慰,然後回到屋子裡跟家大人顯擺去了。
然後就成了整個村子的笑話。也是我的童年接近少年時期最大的陰影。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