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開頭:看着躺在屋子睡懶覺的小兒子,已經六十歲的陳老太偷偷流下了眼淚。這樣的場景幾乎每天都會上演。小時候捨不得打捨不得罵的兒子長大了,誰能想到會變成這個樣子。陳老太心裏很不是滋味,她多希望時光可以倒流,如果可以,她一定不那麼溺愛兒子。
看到這篇小故事的開頭時,我是驚訝的。小兒子每天都窩在家裏面,沒有一點長進,每天早上陳老太都小心翼翼地呼喚他起床,兒子每次都很不耐煩地回應她。想起孩子小時候,雖然家裡並不富裕,可給孩子的總是最好的,哪怕自己節衣縮食,就是為了孩子將來有一天能給自己養老送終。可曾想......陳老太可笑地搖了搖頭。
無所事事的兒子成了陳老太的一塊心病。為此她動用了所有關係想給兒子找一份好工作,但她兒子就像大少爺一樣,根本不是來上班的。他人反映道。後來基本沒人願意幫忙了。陳老太又不願意兒子出去擺地攤,思來想去決定找兒子談一談........
通過這次推心置腹的溝通,兩個人都哭了。陳老太這才知道自己所謂的關愛給了兒子多大的壓力;兒子也了解了母親對自己的殷切希望。原來這5年來,兒子一刻都沒有閑着,他是通過在手機上工作,之所以總跟你對着干,就是想證明自己不按照你要求的生活方式活着,一樣能生活得很好。
陳老太也激動萬分,她一直以為兒子被自己養廢了,沒想到他是在無聲的抗議。這孩子還是有前途的。她的心病不治而愈,心情好了不少。
通過這個小故事,溝通在我們生活中是多麼的重要。人與人之間在交往的過程中,要想得到真誠的友誼,相互的尊重,彼此的信任,那就要深入的溝通,增加彼此的了解,這樣才能知道雙方行格和個性,在交往中過程中不會因為一些小事分歧和生活習慣的不同而影響相互之間的關係和感情。
卡耐基也曾說過,一個人的成功,約有 15%取決於知識和技能,85%取決於溝通 ——發表自己意見的能力和激發他人熱忱的能力。的確,善於溝通的人,往往令人尊敬、受人愛戴、得人擁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