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美歸國的北大教授饒毅,曾怒斥國內科研界亂象,宣稱:永不競選

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文|娛之以理

編輯|娛之以理

前言

在科學界,饒毅的成就是毫無疑問的,所以他在美國可謂是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報酬

然而,他卻放棄了美國豐厚待遇回到中國

將全身心都投入在了自己國家的發展中,但是卻宣稱:永不競選選院士。

饒毅曾發表文章,批判國內的「科研亂象被稱為科學界的「魯迅」。

這位曾放棄美國國籍科學家,以「逆行者」的姿態回歸祖國,試圖以一己之力推動中國科研體制的改革。

那麼,究竟是什麼情況導致這位有着過硬實力的棄美籍歸國的北大教饒毅,怒斥國內科研界亂象,宣稱:永不競選的?

1

饒毅的學術生涯始於美國頂尖學府。

他先後在哈佛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解剖和神經生物學系從事研究工作。

那個時候的饒毅,已經在國際神經科學領域嶄露頭角成為了備受矚目的科研新星。

在美國期間,饒毅不僅建立了獨立實驗室,還推動中美學術交流。

饒毅在那裡已然擁有令人稱羨的一切優渥的科研條件、不菲的薪水以及崇高的學術地位。

然而,就是這樣豐厚的待遇回報,卻並不能留住饒毅的心

饒毅心中始終懷揣着對祖國的深深眷戀和為祖國科研事業貢獻力量的堅定信念。

所以,饒毅做出了一個決定,放棄美國國籍和待遇,回到中國發展。

這一選擇與當時「出國熱」形成鮮明對比。

回國後,他不僅受聘出任北京大學講席教授,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和教學工作中。

在北大,饒毅開設了多門專業課程,他的課堂總是座無虛席。

在他的指導下,許多學生在科研道路上少走了很多彎路,成為了科學領域的新生力量。

在科研方面,饒毅帶領團隊開展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義的研究工作,為相關疾病的治療和預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而饒毅能有這麼高的成就,跟他父親和叔叔的經歷脫不了關係。

2

饒毅,生於江西省醫療世家 ,在濃厚的學術氛圍熏陶下,饒毅從小就對知識充滿了渴望,展現出了極高的學習天賦。

他的爸爸饒偉華是江西知名的醫學專家,叔叔是美國舊金山的藥劑師

饒毅在這樣的家庭環境熏陶下,他從小就對醫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饒毅心中,醫學是一門偉大的學科,能夠拯救生命,他渴望有一天,自己也能穿上白大褂,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

在這樣環境的影響下,饒毅不僅養成了嚴謹、認真的治學態度,還喜歡上了醫學。

於是,他在高考後,報名進入了江西醫學院

在大學期間,饒毅每天都泡在圖書館和實驗室,憑藉著這股子努力,他為他後來的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大學畢業後,饒毅並沒有滿足於現狀,他考入上海第一醫學院攻讀碩士學位,後來又去了美國深造。

在美國有一定的造詣後,饒毅不忘祖國,不顧美國阻攔,堅持回到祖國建設

饒毅回國後,憑藉著自己的敏銳洞察力和對科研事業的責任感,很快就察覺到了國內科研界存在的諸多問題。

他毫不畏懼地站出來,公開批評和揭露這些不良現象,成為了科研界的一股清流。

饒毅曾在在公眾號發文,而這個文章引起了不少年輕科研人員的共鳴和思考。

學術不端行為也是饒毅重點關注和批判的對象。

他覺得,學術造假、抄襲剽竊之類的行為嚴重地踐踏了學術的誠信與尊嚴,還損害了科研界的聲譽。

饒毅曾實名舉報許多人學術造假,這一舉報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和震動。

他的勇敢之舉,讓更多人開始關注學術不端問題,也為維護學術的純潔性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所以他也被稱為「科學界的魯迅」。

他除了抨擊國內學術大環境之外,還參與了中科院院士的競選。

以饒毅的學術和科學成就來看,許多人都認為他當選是十之八九的事情。

但是,結果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3

饒毅在初選的時候就落選,此消息一出,立即在學術界引起了不小的討論,很多人皆表露不解與疑惑。

饒毅的落選原因,外界眾說紛紜

有人認為,他之前對科研界亂象的批評,得罪了一些人,這些人在評選過程中對他進行了打壓。

也有人猜測,可能是他的研究方向與當時院士評選的重點不太契合,或者是他在國內的科研成果還不夠突出。

雖說落選原因並不明確,但是讓人沒想到的是

落選之後,饒毅稱,永不參選院士

他的這一聲明,或許是在表明他對院士評選制度的不滿,以及對自己原則底線的堅守

饒毅的這一決定,贏得了許多人的尊重和支持。

他們認為,饒毅是一個有骨氣、有擔當的科學家,他敢於說真話,敢於挑戰權威,為學術界樹立了一個榜樣。

而且,他的退出,也讓更多人開始反思院士評選制度中存在的問題,推動了學術界對科研評價體系的改革和完善

除此之外,據說饒毅的回國還感動了其他在外的學子回國,投入到了祖國的建設之中。

結語

饒毅從江西實驗室到哈佛講壇,從《自然》檄文到首都醫科大學的改革

放棄美國的優厚條件,毅然回國,這種家國情懷,是每一位科研人員都應學習的精神內核。

我們期待科研環境能夠不斷改善,科研評價體系更加科學合理,讓真正有才華、有貢獻的科研人員得到應有的認可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