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笑話印度「髒亂差」?4大領域僅次於中美,難怪叫「阿三」

文 | 空紙

編輯 | 空紙

前言

印度,這個被許多人貼上「髒亂差」標籤的國家,似乎總是與不發達、貧困等負面印象掛鈎。

然而,近年來,印度在全球財富版圖上悄然崛起,成就令人驚訝。

瑞銀集團的報告顯示,印度的億萬富翁財富總和在上一財年飆升了42%,穩坐全球財富第三的位置,僅次於美國和中國。

這一現象打破了許多人對印度的固有認知,似乎它早已不再是我們印象中的那個貧困落後的國家。

那麼,印度究竟如何突破這些局限,悶聲發大財的呢?

火星探測領域的突破

2013年11月,印度的首顆火星探測器「曼加里安」號成功發射升空,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全球的關注。

根據中國新聞網2013年11月5日的報道,當時全球僅有美國、俄羅斯歐盟三個國家或組織成功執行過火星探測任務。

印度的此次嘗試,不僅使其成為亞洲首個,也是全球第四個躋身「火星俱樂部」的國家。

按照預定計劃,「曼加里安」號將在太空中航行300天,最終在2014年9月抵達火星,並開展為期六個月的探測任務。

儘管期間經歷了一些小波折,但「曼加里安」號最終如期進入火星軌道,並成功執行了探測任務。

這標誌着印度在火星探測領域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也向世界展示了其在航天科技領域的雄心和實力。

首次嘗試便取得成功,這其中固然有運氣的成分,但更重要的是印度科學家和工程師們的不懈努力和精湛技術。

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將探測器送上了數百萬公里外的火星,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成就。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近年來印度在火星探測領域的進展似乎有所放緩,後續的探索計劃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

這或許與資金投入、技術瓶頸等因素有關,但憑藉印度喜歡「悶聲干大事」的性格來說,指不定哪天又拿出了什麼驚喜。

軟件開發的優勢

除了在太空探索領域的突破,印度在軟件開發領域也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

印度被譽為僅次於美國的軟件大國,其先進的軟件開發能力和世界領先的軟件外包行業,使其贏得了「小硅谷」的美譽。

印度在軟件開發領域人才濟濟,其軟件開發人才數量佔據了全球總量的60%。

這龐大的人才隊伍不僅為印度本土的軟件產業提供了強勁的支撐,也為包括美國在內的眾多西方國家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

許多西方國家,甚至包括科技巨頭美國,都依賴於印度的軟件開發人才和技術。

印度研發的軟件在全球市場佔據了相當大的份額,達到了全球總量的30%。

更令人矚目的是,印度的軟件外包業務數量佔據了全球相關業務總量的65%,這表明印度在軟件外包領域擁有絕對的優勢。

一個更令人驚訝的數據是,在美國硅谷的大型企業中,有30%的CEO都是印裔,這其中包括谷歌微軟星巴克等知名企業。

用「印度最佳的出口商品,或許也是CEO」來形容,或許並不為過。

印度的人才培養體系,尤其是高等教育,為其科技實力的崛起提供了重要的支撐。

印度理工學院,這所被譽為「技術精英搖籃」的學府,被認為是印度的「哈佛大學」。

其競爭異常激烈,能夠從這所學校畢業的學生,往往都擁有着極高的學術水平和專業技能。

這些畢業生大多選擇前往歐美國家發展,並在各自的領域迅速嶄露頭角。

儘管印度的文盲率仍然較高,但這並不妨礙其培養出大量的科技人才,龐大的人口基數,為印度提供了豐富的人力資源

而印度的種姓制度,雖然備受爭議,但也從某種程度上促進了上層階級對教育的重視。

英語計算機等方面的教育,成為了上層階級子女的必修課,這為他們未來在科技領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電影行業的繁榮

印度擁有一個被稱為「寶萊塢」的電影工廠,這是印度電影業的發源地,也是印度電影工業出口海外市場的主打品牌。

寶萊塢是全球重要的電影出產地之一,其電影產量之高令人咋舌。

央視媒體報道,在過去的十幾年時間裏,印度每年都能生產1000部以上的電影,這使其被稱為「全球電影產量最大的國家之一」。

儘管印度電影的總票房在世界電影產業中的排名並非名列前茅,但這並不影響其作為全球重要電影出產地的地位。

印度電影以其獨特的風格和題材,在國際影壇獨樹一幟。

它們敢於觸碰社會現實,揭露社會問題,並以歌舞劇等形式展現印度獨特的民族文化。

這種敢拍、敢於揭露社會現實的精神,以及濃郁的民族特色,使得印度電影在國際上大放異彩。

《摔跤吧!爸爸》、《三傻大鬧寶萊塢》等影片,都是印度電影的傑出代表。

這些影片不僅在印度本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在國際市場上獲得了廣泛的認可,並贏得了眾多國際獎項。

2022年,印度電影《RRR》全球首映,並創下了多項紀錄。

該片在北美市場的票房成績斐然,成為了當時全球最賣座的影片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RRR》不僅擁有不同語言版本,還是印度電影首次在美國發行杜比全景聲版本,這標誌着印度電影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製藥工業的獨特地位

印度一直以來都被譽為「世界藥房」,這並非浪得虛名。

其仿製葯產業高度發達,佔據了全球仿製葯市場五分之一的份額,這一數據足以證明印度在仿製葯領域的領先地位。

仿製葯的關鍵在於「仿」字,當西方國家研發出昂貴的專利藥品後,印度的葯企便會在印度專利法的保護下,對這些藥品進行仿製。

由於無需承擔高昂的研發成本,印度仿製葯的生產成本非常低廉,因此售價也遠低於原研葯。

更重要的是,這些仿製葯在劑量和療效方面與原研葯相似,能夠為患者提供更經濟實惠的治療選擇。

前幾年,我國電影《我不是葯神》的上映,讓「仿製葯」這一概念走進了大眾視野。

影片中,主人公為了幫助病友,不惜鋌而走險從印度走私仿製葯的情節,引發了人們對高價原研葯和低價仿製葯之間矛盾的思考。

而印度,正是全球最大的仿製葯生產國之一。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全球營收前十的仿製葯企業中,印度企業佔據了半壁江山,這足以證明印度仿製葯產業的強大實力。

結語

印度的崛起,不僅僅是數字上的變化,更是多年來各行各業默默耕耘的結果。

從火星探測到軟件外包,從寶萊塢到製藥行業,它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更重要的是,印度憑藉其龐大的年輕人口、日益發展的科技實力和獨特的經濟模式,未來的潛力還遠未被完全釋放。

儘管印度仍然面臨著不少社會和基礎設施上的問題,但它的快速發展和不斷創新,已經讓世界不得不重新審視它的崛起。

或許下一個讓全球矚目的突破,就將在印度的某個領域悄然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