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了,新冠變成流感了嗎?疫情到底何時結束?院士給出答案

距離新冠疫情於2019年12月暴發,已經三年過去了。

在這三年里,人世間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悲歡離合,而在新冠病毒的世界裏,「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快,也遠遠超出了常人想像。

新冠病毒不僅沒銷聲匿跡,而且還在持續不斷變異着:阿爾法、德爾塔、奧密克戎....多的變異毒株相繼被發現。

我國通過嚴格的管控,得以在全球疫情大爆發的背景下成為最安全的地方,但新冠病毒的潛在威脅其實從未真正遠離過我們,人類與新冠疫情的鬥爭依然任重道遠,這就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持久戰。

三年了,新冠變成流感了嗎?

奧密克戎的病徵,也從最初的新冠肺炎,轉變為了更類似於「流感」的癥狀,很多人把奧密克戎叫做「大號流感」。可是,奧密克戎真的是一種「大號流感」嗎?

就現實而言,新冠肺炎和流感還有着很大的區別,這些區別,包括:

1、新冠肺炎傳播速度比流感要快很多倍

通常,我們把RO值(基本傳染數)作為衡量病毒傳播速度的參照標準,RO值為3,即一個病毒感染者可以傳染3個人。流感的RO值約為1.3,新冠病毒原始毒株的RO值為2.5-3,變異毒株奧密克戎BA.2的RO值為9.5。

快速傳播的新冠病毒在致使大量群眾感染的同時,會嚴重衝擊到醫療衛生體系和社會的穩定,這些都不是我們國家當前可以承受的。

2、傳播時間、傳染人群、後遺症等方面,二者差異還很大

流感傳播主要是在秋季到第二年的春季,傳染對象以老弱人群為主;新冠傳播不分季節,傳染對象不分年齡,之外,一些新冠患者還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後遺症。

3、流感攻擊上呼吸道,新冠攻擊肺

流感癥狀為咳嗽,發熱,COVID則咳嗽,發熱,味覺消失,肺損傷等癥狀,癥狀明顯比流感嚴重得多。

4、新冠變異空間大

流感是一種古老的病毒,基本穩定了。但COVID這種病毒變異速度快,還有很大的變異空間。

就以上原因來說,新冠並不是一場流感,我們仍需和新冠病毒繼續鬥爭下去,直到其危害性大大降低到我們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

新冠疫情持續了三年,到底什麼時候結束?院士給出答案

新冠病毒生存能力十分強,而且38℃對它來說是「小菜一碟」!在此前就有專家在實驗室裏面檢測到,新冠在95℃高溫環境下仍具有活性,而且新冠病毒出現了變異毒株,傳播能力十分強,所以導致新冠遲遲未能得到消失。

來自蘭州大學黃建平院士攜帶其團隊通過預測系統進行預測,預測時間點在2021年,當時全球確診病例高達7.5億。針對新冠疫情何時結束的問題,該預測系統給出答案,會在2023年11月份左右結束。

這個結果究竟靠不靠譜,鍾南山院士稱,一定要準備後新冠疫情長期存在的打算,因為大規模的傳播是可以實現全面控制的,這個地區需要在動態清零里慢慢放開,主要保證大眾的生活和安全。

新冠病毒感染後有幾種可能的結局

其一,就象麻疹等一樣感染一次,終身免疫,因為產生的抗體能持續一輩子;

其二,像流感一樣,感染一次也產生抗體,但持續時間很短。因此一年之內,尤其是秋冬季節,容易不斷感染流感。同時加上病毒不斷突變,流感有N多亞型。

從目前的有限證據來看,新冠病毒感染很可能類似「大流感」,一次感染能維持2-3個月,意味着,一個季節可能會感染一次,加上未來可能也會突變成不同的亞型,混合感染。

那麼人類即使有疫苗,新冠病毒感染仍然比較流行,人類將與新冠病毒持續鬥爭下去,這種概率越來越突出了,極有可能演變為類似季節性流感的樣子。

長期來看,我們應該如何應對疫情?

對待新冠病毒,我們不必過度恐懼,但一定要做好個人和家庭防護,直接躺平是不可取的,也是對自己和家人的不負責任,感冒發燒,我們尚且需要打針吃藥,奧密克戎這種傳播力極強的病毒,我們不能打無準備之仗。

一方面,為風險最大的人接種疫苗和加強針,在整個人群中建立「免疫牆」。

大家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做到常戴口罩,勤洗手,減少聚集等。

與此同時,人們還需要加強身體鍛煉,這樣才更能預防疾病的侵襲。

新冠肺炎病毒並不是第一個未知病毒,也不是最後一個,只有我們強大了,病毒就不那麼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