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有約#木星與地球26日「相會」

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木星,將於26日運行至本輪會合周期距離地球最近的位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紹,此次木星與地球的「相會」大約相距3.95個天文單位,約合5.91億千米。木星與地球「相會」是怎麼回事?與大家熟知的「木星沖日」有什麼關係?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專家為您一一解惑。

木星是距離太陽第五近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它的質量約是太陽系其他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這一巨大質量產生了強大的引力,使它可以捕獲很多經過它軌道附近的小行星、彗星。木星因此被稱為太陽系中的「大掃帚」,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為地球掃清侵襲天體的「保護者」。

王科超介紹,木星和地球都繞着太陽公轉,它們的距離時遠時近。這兩顆行星的會合周期是399天,即13個月左右。每個周期中,木星與地球會迎來一次「相會」。但由於二者繞日運行的軌道是橢圓且存在傾角,每次會合周期中地球與木星的最近距離也會有所差別。

繼26日的木地「相會」後,27日3時33分又將迎來木星沖日。木星這類外行星,沖日前後一段時間明亮且視直徑大,適宜觀測,感覺上與木地「相會」有些接近。「但實際上,沖日和木地之間到達最近距離的時刻有所差別。」王科超說,所謂「沖日」,是指木星與太陽的地心視黃經相差180度,即地球、木星繞日公轉運行到太陽同一側近似排成一條直線的時刻。這一時刻與木星、地球「相會」的時刻比較接近,但並不一致。

而今年的木星沖日,木星位於近日點附近,這意味着木星距離地球更近,看起來也更大、更亮,感興趣的公眾可以一觀。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