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中的烏克蘭有女子獲數學界諾貝爾獎,史上第2位女性獲獎者

菲爾茲獎,是加拿大數學家菲爾茲提議設立的國際性數學獎項,是數學領域的國際最高獎項之一。因諾貝爾本人偏見獎未設置數學獎,故菲爾茲獎又被稱譽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

菲爾茲獎每4年頒發一次,由國際數學聯合會主持評定,授予2-4名有卓越貢獻的年齡不超過40歲的年輕數學家。截止目前有2位華裔數學家獲此殊榮,分別是1982年獲獎的數學家丘成桐和2006年獲獎的數學家陶哲軒

瑪麗娜·維亞佐夫斯卡

今年,烏克蘭女數學家瑪麗娜·維亞佐夫斯卡,與法國人雨果·迪米尼-科潘、英國人詹姆斯·梅納德、美國人許埈珥(韓裔),共同獲得本屆菲爾茲獎。維亞佐夫斯卡也成為史上第2名享此殊榮的女性(菲爾茲獎首位女性獲獎者是2014年獲獎的伊朗女數學家瑪利亞姆·米爾扎哈尼)。

維亞佐夫斯卡,於1984年出生於蘇聯時期的烏克蘭首都基輔,現年37歲,自2017年以來一直擔任數學教授。

維亞佐夫斯卡的研究方向是優化球體緊湊堆疊的世紀性問題,被稱為 「開普勒猜想」"橘子商人的問題":如何有效在水果攤上堆橘子,自16世紀以來一直困擾着數學家。維亞佐夫斯卡最大貢獻在於找到了維度8中的球體最佳堆疊的神奇證明,被讚揚為數學帶來新面貌。該研究成果的現實價值,將在電信信號干擾的糾錯碼以及微觀描述氣體的某些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