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年飛行225億公里,旅行者1號最後的照片,為何令人深思?

2021年01月13日14:09:02 科學 1185

當我們拼盡全力耗費所有精力完成某件事,結果這件事在別人那裡是輕而易舉的完成了,這給人一種無力感。同樣當人類非常努力的發展,讓地球變成了一個地球村,我們可以去到任何想去的地方都不需要費力,正當我們驕傲的時候,發現這太小兒科了,彷彿一切都沒有意義。

以前的人類科技太落後,大家都生活在固定的區域圈子內,距離較遠相互交流就會變少,那個時候感覺這個世界真的很大,但是隨着科技的發展交通工具也逐漸發達,地球真的變成了一個地球村。

44年飛行225億公里,旅行者1號最後的照片,為何令人深思? - 天天要聞

逐漸的我們目光已經不在局限於地球上,早都瞄上了地球之外,例如目前最遠的足跡已經到了38萬公里之外的月球,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共有12名宇航員登上月球。而在那之後NASA也發射了多顆星際探測器,首要目標是探測四顆遠日行星,初級認為完成後,四顆探測器將繼續向深空飛行,目標是飛出太陽系。

44年飛行225億公里,旅行者1號最後的照片,為何令人深思? - 天天要聞

旅行者一號的驚鴻一瞥

1977年9月5日從卡納維拉爾角基地發射升空,在成功發射後的三年內就完成了對旅行者二號的趕超、穿過小行星帶、探測「木星系」以及「土星系」,最後由於飛行軌道原因不得不放棄對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探測任務,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探測只能等着緊隨其後的旅行者二號來完成。

44年飛行225億公里,旅行者1號最後的照片,為何令人深思? - 天天要聞

最新數據顯示旅行者一號是朝着太陽系外飛行的,已經飛行了43年之久,距離地球大約是225億公里,在2025年旅行者一號將徹底的和地球之間失去聯繫,獨自的向宇宙深空中飛行探索。

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一號發射13年後,它飛行到距離地球64億公里之外的地方,受地面指令旅行者一號調轉相機拍攝了一張「家的照片」,從照片中可以看到我們可愛的地球。

44年飛行225億公里,旅行者1號最後的照片,為何令人深思? - 天天要聞

那個不足一像素的小藍點就是我們生活的世界,美麗的藍色星球,地球上數百萬個物種的點點滴滴都聚集在那顆小藍點上。

旅行者一號拍攝的最後一張照片意義非凡,從遙遠的地方看地球,它就像是一粒灰塵可有可無,就是在這樣如灰塵般的天體上誕生了生命發展出智慧文明,但一切都沒有人與我們祝賀,目前來看在宇宙中地球生命很孤單。

44年飛行225億公里,旅行者1號最後的照片,為何令人深思? - 天天要聞

旅行者一號64億公里外拍攝的照片令科學家深思

前邊已經提到地球上的物種數百萬個,唯獨人類發展出智慧文明,當我們不可一世的把地球變成地球村,同時探索月球登陸月球,甚至進行距離更加遙遠的深空探索,但是回頭看發現那曾經令我們驕傲的一切,在宇宙深空中來看貌似一粒灰塵。

44年飛行225億公里,旅行者1號最後的照片,為何令人深思? - 天天要聞

看完這張照片應該可以更好的感受到大劉《三體》中黑暗森林法則,看上去好像並不是那麼殘酷了,茫茫宇宙中漂浮着一粒粒「灰塵」,貌似沒有人去在乎這些「灰塵」上是否誕生生命或者出現智慧文明,一切都太微不足道了看上去可有可無。

44年飛行225億公里,旅行者1號最後的照片,為何令人深思? - 天天要聞

總結

我們經常說宇宙的廣闊無垠,動輒上百億光年,但從來沒有過直觀的印象,而旅行者一號64億公里之外拍攝的一張簡單照片,讓我們切實地感受到了宇宙的廣闊以及地球的「渺小」。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著名醫學家顧玉東逝世,享年87歲 - 天天要聞

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著名醫學家顧玉東逝世,享年87歲

5月25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發佈訃告:著名醫學家、教育家顧玉東院士逝世,享年87歲。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醫學家、教育家,中國手外科、顯微外科、肢體功能修復重建外科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黨的十五大代表,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華山)主任,《中華手外科雜誌》總編輯,國家衛生...
重組膠原測不到膠原?巨子生物回應 - 天天要聞

重組膠原測不到膠原?巨子生物回應

央廣網北京5月25日消息 5月24日晚,巨子生物旗下品牌可復美在官方微博發佈《告消費者書:關於近期網傳「巨子生物可復美產品檢測未添加重組膠原蛋白成分」的嚴正聲明》(下面簡稱聲明)。聲明稱,針對所謂「巨子生物涉嫌嚴重造假」「重組膠原測不到」等不實指控,公司予以嚴正駁斥並堅決否認。公司所有產品研發生產全程嚴格...
沉痛悼念!顧玉東院士逝世 - 天天要聞

沉痛悼念!顧玉東院士逝世

今天16時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發佈訃告,沉痛悼念顧玉東院士。顧玉東因病搶救無效,於2025年5月24日18時不幸逝世,享年87歲。華山醫院官網顯示,顧玉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手外科主任。顧玉東1961年畢業於原上海醫科大學醫療系。曾任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能給我100條鰣魚,它們就不會滅絕」,探訪「長江四鮮」能否一起重出江湖 - 天天要聞

「能給我100條鰣魚,它們就不會滅絕」,探訪「長江四鮮」能否一起重出江湖

在澱山湖畔的金澤鎮蓮洋路上,有一片上海市水產研究所青浦科研基地。走進這裡的全城最大水產養殖單體設施,在佔地1萬平方米的超級大棚內,8米直徑的大水池一個接一個,猶如巨蓮出水。從池中游弋的長江鮰魚、長江河豚等,到在外「特殊照顧」的長江刀魚,上海水產人正為傳統意義上的「長江四鮮」保種保育、繁種擴種。然而,「...
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 - 天天要聞

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

原創 楊怡 楊博士說心理 北京每一個人都應該了解一定的心理學知識,這樣不僅僅可以讓你深刻的了解自己,分析社會現象,甚至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些應對事情的方法。今天,我介紹給你10個人類無法抗拒的心理學效應。每一個都發人深省。值得你收藏,反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