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作風!嫦五上升器受控落月拒做太空垃圾!留在太空有何不妥

2020年12月13日11:06:14 科學 1849

日前傳來一則消息,嫦娥五號上升期成功受控離軌,意味着嫦五上升期避免成為太空垃圾,這是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對人類和平探索利用太空的重要承諾。多年以來人類一直熱衷於宇宙探索,卻忽略了探索外太空帶來的隱患,各國的探測器留下大量廢棄碎片,成為太空碎片圍繞地球漂浮。此次嫦娥五號拒做太空垃圾的舉動,贏得多國叫好,你知道這種「垃圾」留在太空有何不妥嗎?

大國作風!嫦五上升器受控落月拒做太空垃圾!留在太空有何不妥 - 天天要聞

太空垃圾主要是各國發射的人造衛星、火箭等,自太空競賽後開始逐漸出現,除此之外NASA還將廢棄的飛行器和火箭及其燃料列為太空垃圾。當太空飛行器到一定期限不再工作,便無限期地停留在地球軌道,而運載火箭則是太空垃圾中最大的一種,它的燃料更是不可忽視太空垃圾。想像一幅畫面,在漆黑的太空中,類似油漆斑點大小的物體,以及難以估算的巨型物體以高速,密密麻麻地繞地球運行,隨時會碰到其它物體,不時會發生一連串碰撞產生爆炸,導致衛星運行軌道整體污染,也就是所謂的「凱斯勒效應」。早在2009年,一顆銥星衛星和俄羅斯軍用衛星Kosmos-2251意外相撞,嚴重惡化了太空垃圾問題狀況,對其他衛星甚至空間站造成潛在威脅,不僅阻礙了國際航天航空探索的腳步,還給人類科學家帶來許多麻煩。

大國作風!嫦五上升器受控落月拒做太空垃圾!留在太空有何不妥 - 天天要聞

試想如果有太空垃圾,撞到正在飛行的宇宙飛船引起爆炸,宇宙交通事故會有多大的威力呢?令人不敢想像,還有網友擔心太空垃圾會不會落地砸到人?這種事情從未發生過,據英格蘭人報道,太空垃圾砸到人的概率僅有200億分之一,對此人們不必庸人自擾。

大國作風!嫦五上升器受控落月拒做太空垃圾!留在太空有何不妥 - 天天要聞

根據調查發現,目前太空中約有超過50萬塊太空垃圾,重量高達7500噸,其中美國所「貢獻」的數量佔大頭,大約有4037件太空垃圾在地球軌道,緊隨其後的便是俄羅斯。雖然中國也是太空垃圾大國之一,但我國一直努力於解決自己製造的太空垃圾,嫦娥五號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對此科學家也積極採取各種措施,緩解太空垃圾對地球造成的壓力,你知道怎麼清理太空垃圾嗎?

大國作風!嫦五上升器受控落月拒做太空垃圾!留在太空有何不妥 - 天天要聞

2012年瑞士啟動清理太空垃圾計劃,「清潔太空一號」收集軌道垃圾,與大氣層摩擦發熱進行焚毀。為了對付太空碎片問題,人類還發明了「魚叉」捕捉器,把一張約7厘米左右的「網」發射到太空,可用於擊碎較大體積的的太空垃圾。垃圾通過收集網和脫軌裝置,進入大氣層自行焚毀,2017年國際空間站艙外連接碎片感應器,探測毫米級碎片及其數據,過改變運行軌跡避免相互碰撞。但由於太空垃圾數量龐大,該措施的實施難度也極大,各個國家一直在尋找消滅太空垃圾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歐洲航天局計劃在2025年發起,首次清除地球軌道碎片垃圾任務,不知道屆時效果如何?你覺得呢?

大國作風!嫦五上升器受控落月拒做太空垃圾!留在太空有何不妥 - 天天要聞

太空垃圾對地球存在的威脅隨時間日益增加,但清理它卻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和技術挑戰,人類勢必要解決這個隱患。清理太空垃圾可從減少垃圾開始,嫦娥五號就是一次進步,體現了我國的大國擔當,期待科學家早日消滅太空垃圾,還宇宙一片純潔乾淨的環境。

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期待你們的評論與反饋,關注我,了解更多科普知識。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院士專家熱議全市科技大會 - 天天要聞

院士專家熱議全市科技大會

構建「研轉投產強」創新鏈,貫通全鏈條發展通道——院士專家熱議全市科技大會4月2日召開的全市科技大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曉強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視察甘肅、蘭州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設科技強市,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蘭州篇章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會議引發在蘭院...
邯鄲佛山野生動物園:已找到逃跑的黑熊,並安全轉移至園內 - 天天要聞

邯鄲佛山野生動物園:已找到逃跑的黑熊,並安全轉移至園內

日前,河北邯鄲佛山野生動物園有熊出逃的消息引發關注。微信公眾號「邯鄲佛山野生動物園」4月3日發佈情況通報稱,當天傍晚7點多,已經找到了逃跑的小黑熊,並安全轉移至該園。 據@九派新聞 和新京報此前報道,4月3日,有網友發帖稱,河北邯鄲佛山野生動物園有熊出逃。邯鄲市永年區永合會鎮新安村相關人員表示,熊從佛山野生...
全球人工智能非洲峰會在盧旺達開幕 - 天天要聞

全球人工智能非洲峰會在盧旺達開幕

當地時間4月3日,為期兩天的全球人工智能非洲峰會在盧旺達基加利會議中心開幕。本次峰會以「人工智能與非洲人口紅利」為主題,吸引了來自95個國家的1000餘名政商學界代表參會,包括多位國家元首、科技企業高管和專家學者,逾百家人工智能企業參展,創下非洲大陸人工智能領域最大規模會議紀錄。 盧旺達總統保羅·卡加梅在開...
自然界的十大演化「怪咖」,一個比一個離譜(上) - 天天要聞

自然界的十大演化「怪咖」,一個比一個離譜(上)

在浩瀚的生物進化長河中,有許多生物以其獨特而奇異的演化路徑,成為了自然界中的佼佼者。這些生物不僅讓我們驚嘆於生命的多樣性,也讓我們對進化論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探索動物進化史上的十大演化怪咖。
在釣魚自製餌料、窩料時輕麩、麩皮、麥麩的使用方法(Deepseek) - 天天要聞

在釣魚自製餌料、窩料時輕麩、麩皮、麥麩的使用方法(Deepseek)

在自製釣魚餌料和窩料時,輕麩、麩皮和麥麩各有獨特作用。以下是它們的詳細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一、材料特性區分輕麩:經加工的小麥麩皮,質地輕盈細膩,霧化性強,能減輕餌料比重,適合調整狀態。麩皮/麥麩:小麥加工副產品,含纖維和粗顆粒,提供散落效果
杏林雙星隕落,兩位血液學界院士同日去世 - 天天要聞

杏林雙星隕落,兩位血液學界院士同日去世

2025年4月2日,中國醫學界的天空同時黯淡了兩顆明星。相隔七小時,93歲的陸道培院士與84歲的宋善俊教授相繼離世,他們的離去恰似一場無聲的接力,將中國血液病學的薪火鄭重交予後人。陸道培院士的名字與中國造血幹細胞移植事業緊密相連。
以制度型開放構建引才生態,為全球科技人才築巢 - 天天要聞

以制度型開放構建引才生態,為全球科技人才築巢

高端科技人才是未來全球產業競爭的稀缺資源,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深入發展的同時,創新鏈、價值鏈、產業鏈與人才鏈正在發生系統性變革,全球科技人才流動呈現出一系列的新趨勢和新特點,如何構建更具韌性的國際化人才生態,以制度型開放破解創新要素跨境流動壁壘,成為建設全球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