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長三角,怎麼這麼亮!

2025年06月07日06:23:05 科學 1196
今天的長三角,怎麼這麼亮! - 天天要聞今天的長三角,怎麼這麼亮! - 天天要聞

從3萬米高空

以衛星的視角俯瞰長三角

上海市區往西

一點亮光相當方正

像一顆鑽石散落在星河間

今天的長三角,怎麼這麼亮! - 天天要聞

2025年3月的微光遙感衛星影像圖上,華為練秋湖研發中心的矩形亮光。圖片來自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SDG中心)

這裡是華為練秋湖研發中心

去年10月

第一批研發人員開始入駐

原本夜裡黑漆漆的土地也由此被點亮

美國一位專欄作家忍不住稱讚

這是「真正的明日世界」

今天的長三角,怎麼這麼亮! - 天天要聞

2024年12月2日晚,華為練秋湖夜景璀璨奪目。

視線再往更遠方游移

便到了滬蘇浙交界處

城市生長往往向「心」發力

「邊緣」總成為「三不管」地帶

這幾年,神奇的事情慢慢發生了

燈光從各自區域向彼此靠近

逐漸連成一片

熠熠生輝

夜間燈光的亮度

關乎區域發展的溫度

長三角亮了

說明發展能級高了

長三角躍動的光斑中

藏着中國的奮鬥密碼

光點:先進制造集群

上海洋山港

旭日東升

開往美國的貨輪排隊出關

一艙難求

今天的長三角,怎麼這麼亮! - 天天要聞

2024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達5150.6萬標準箱、連續15年排名世界第一。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義烏「最牛老闆娘」聶自勤喊話

「不可能為美國不合理關稅買單」

溫州「網紅總經理」張文傑回擊

「寧願增加庫存,也不半價出手」

今天的長三角,怎麼這麼亮! - 天天要聞

義烏國際商貿城商戶在參加外語晨練課。 新華社記者 陳朔 攝

「長三角製造」的實力給他們底氣

效率更高,風險更低,產出更穩定

這裡是資源流向的最終目的地

也是全球消費者選擇長三角的理由

今天的長三角,怎麼這麼亮! - 天天要聞

安徽合肥的新能源汽車生產線(2024年5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造一輛新能源汽車

4小時車程內找到所有配套零部件

長三角產能超過全國的三分之一

搭一台工業機械人

「鏈」上企業都出自長三角

8個全國產型號,下線超5000台

今天的長三角,怎麼這麼亮! - 天天要聞

工作人員在上海新時達機械人有限公司位於嘉定的智能工廠內忙碌。新華社記者 龔兵 攝

產一架C919大飛機

也是滬蘇浙皖齊心協力

以上海為圓心

半徑向外延伸400公里

便能覆蓋超過三分之一的裝機配套供應商

長三角(含江西)大飛機集群

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今天的長三角,怎麼這麼亮! - 天天要聞

2024年8月28日在中國商飛總裝製造中心浦東基地拍攝的國產大飛機C919交付儀式現場。 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光源:科技創新實力

上海到合肥

跨越500公里

眾多「追光者」無數次往返

上海光源到合肥光源

「兩束光」跨越地理空間,交織匯融

照見長三角科技創新策源地的加速打造

今天的長三角,怎麼這麼亮! - 天天要聞

航拍鏡頭下的上海同步輻射光源外景。本報記者 賴鑫琳 攝

聚焦從「0」到「1」的原始創新

長三角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台上

大科學裝置集聚28個

大型科學儀器超4.9萬台

今天的長三角,怎麼這麼亮! - 天天要聞

長三角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台。

聚焦從「1」到「10」的成果轉化

長三角科技創新聯合攻關計劃

累計立項支持項目87項

企業「出題」、政府「選題」、聯合「答題」

跨區域協同路徑已然成型

今天的長三角,怎麼這麼亮! - 天天要聞

上海普陀是滬寧高速起點。

聚焦從「10」到「100」的科產融合

G60科創走廊、沿滬寧產業創新帶等

攜手牽線「當紅娘」

推動科創產創跨區域協同

人才、資本、技術、數據

像鳥兒飛過行政藩籬

各類創新要素無拘無束

自由流動,自在溝通

高效聚合,攥指成拳

一起塑造長三角科技創新高地

光束:跨域破壁機制

滬蘇浙交界處

一個個四四方方的院子

「縫合」了原本割裂的地塊

以往「三不管地帶」搖身一變

成為要素集聚的「長三角原點」

今天的長三角,怎麼這麼亮! - 天天要聞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範區重大項目方廳水院竣工。

低垂的果實已所剩無幾

制度創新正走向更深更實處

在一批跨區域合作平台之上

長三角敢闖敢試

重寫體制機制的譜系

向改革要紅利

一間辦公室里

來自不同省市的17位幹部一起

經常面對面爭得面紅耳赤

不過「吵」後總有共識

這裡是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

第一個跨行政區劃的聯合辦公機構

今天的長三角,怎麼這麼亮! - 天天要聞

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幹部在此聯合辦公。

一條科創帶上

產業基金共創

優質項目共投

高端人才共引

這裡是G60科創走廊

上海松江牽頭,九城都在發力

從地方實踐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重要平台

今天的長三角,怎麼這麼亮! - 天天要聞

2025年4月10日,作為G60科創走廊的起點建築,G60科創雲廊二期建設順利,目前已具雛形。

一個城市群內

主要領導定期交流

專門協調機構逐漸設立

行動計劃接續編製

重點合作事項清單不斷清零

這裡是長三角城市群

彼此各自精彩,各不相同

卻又越來越像「一座城」

產業能級高了

創新活力強了

合作機制穩了

再從3萬米高空回望

長三角更亮了

也更靚了!

原標題:《今天的長三角,怎麼這麼亮!》

欄目主編:陳抒怡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鞏持平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多面性的雙氧水 - 天天要聞

多面性的雙氧水

‌‎‎‌‎‎‌‎雙氧水,學名過氧化氫(H₂O₂),是一種常見且獨特的化學物質。它在日常生活、工業生產以及科學研究等多個領域都有着廣泛的應用。然而,正如許多化學物質一樣,雙氧水具有着複雜的性質和多面的特性,這些特性既可能帶來巨大的益處,也可能
邁威生物躍過「J曲線」轉折點 - 天天要聞

邁威生物躍過「J曲線」轉折點

邁威生物為爆發中的創新葯BD浪潮,又添了一把火。日前,其宣布兩項BD合作,與齊魯製藥就長效G-CSF產品8MW0511達成的合作(3.8億元首付款+1.2億元里程碑款),是本土商業化的經典雙贏;而與谷歌系抗衰老巨頭Calico圍繞IL-11單抗9MW3811的聯手(2500萬美元首付款+5.71億美元里程碑款),則彰顯全球視野下的價值挖掘能力。兩項...
中國石油長慶油田採油十廠決戰百日推動競賽任務落地見效 - 天天要聞

中國石油長慶油田採油十廠決戰百日推動競賽任務落地見效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2025年上半年,中國石油長慶油田採油十廠緊扣全年任務目標,以「大幹100天 決勝上半年」勞動競賽為載體,全面掀起奪油上產熱潮。廣大幹部員工迎難而上、奮勇拼搏,用汗水書寫擔當,用實績回應挑戰,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安全環保平穩受控,經營業績穩健向好,為完成全年任務目標奠定堅實基礎。中國石...
武漢一救援隊把無人機「開發到極致」,實現「套圈」式救人,台灣同胞:技術毋庸置疑 - 天天要聞

武漢一救援隊把無人機「開發到極致」,實現「套圈」式救人,台灣同胞:技術毋庸置疑

2025年7月2日上午,在第十九屆湖北·武漢台灣周期間,第四屆「漢江灣」漢台水上救援交流活動在硚口區漢江灣上演。武漢雲豹救援隊聯合台灣苗栗縣水上救生救難協會、苗栗縣救難協會、桃園市水上救難協會,首次以完整建制展開跨海峽救援協作綜合演練。 聯合救援協作綜合演練現場。圖/九派新聞 上午9時,隨着信號彈升空,雲豹救...
麻省理工學院新算法可僅憑單個攝像頭控制複雜機械人系統 - 天天要聞

麻省理工學院新算法可僅憑單個攝像頭控制複雜機械人系統

Nature期刊最新發表的一項突破性研究展示了機械人控制領域的重大變革。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等機構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基於深度神經網絡的"視覺運動雅可比場"技術,能夠僅憑單個攝像頭控制各種複雜機械人系統,徹底擺脫了傳統建模方法的束縛。
弘揚科學家精神,北航教授陳虔攜人工智能遐想走進西紅門鎮 - 天天要聞

弘揚科學家精神,北航教授陳虔攜人工智能遐想走進西紅門鎮

「當AI從工具到與人類齊平,再到超越人類,我們該如何自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陳虔向在座的聽眾們拋出這一問題。這是在北京市大興區西紅門鎮人民政府禮堂舉辦的「以科學的態度認知人工智能與我們的關係——從初始到對未來的期許」弘揚科學家精神系列活動現場,陳虔為西紅門鎮政府近百位公務員帶來一場融合AI技術解析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