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腦霧」?發生了腦霧會有啥感覺和表現?如何早發現?

2025年05月24日14:02:10 科學 1085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

有不少人明明睡了七八個小時,起床後腦子還是跟灌了水似的,幹啥都慢半拍;工作開個會,上一分鐘還記得領導在說什麼,下一分鐘就開始走神;

本欲言說,然臨到嘴邊,卻無論如何也憶不起關鍵之詞,整個人仿若卡殼一般。

去查體沒病、血壓血糖都正常,可每天就是「腦子像矇著霧」,一整天都在「打盹狀態」里轉悠。

什麼是「腦霧」?發生了腦霧會有啥感覺和表現?如何早發現? - 天天要聞

醫生一聽這種描述,基本就知道:是「腦霧」。

這個詞聽起來有點玄乎,其實不是精神病也不是大病,而是一種狀態,一種介於健康和亞健康之間的「認知功能紊亂」。

它不是病名,但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感覺,而且近幾年變得特別常見,不管是學生、上班族,還是年紀稍大的中年人,越來越多人都在經歷這種「頭不清醒」的困擾。

有意思的是,腦霧不是單一癥狀,而是一組混合狀態。最典型的是「注意力維持不了」,人坐着,但思維是飄的。

什麼是「腦霧」?發生了腦霧會有啥感覺和表現?如何早發現? - 天天要聞

你跟他說話,他能聽懂,但沒法記住。你讓他寫個計劃,他能下筆,但拖拉好久。

很多人開玩笑說,像魂兒出竅了——這個比喻很貼切。

因為腦霧最像的狀態,其實就是電腦中毒了、運行卡頓、打開軟件需要加載很久那種感覺。

科學上講,這種現象是大腦神經傳導效率下降。

簡單說,大腦里的「神經電流」變慢了,原本從大腦皮層傳到前額葉的一段電信號,需要幾十毫秒就能完成,現在得上百毫秒。

什麼是「腦霧」?發生了腦霧會有啥感覺和表現?如何早發現? - 天天要聞

對普通人來說,這點延遲也許感受不到,但在日常工作、學習中,思維速度慢下來,行動反應也跟着慢,自然一整天就變得「暈暈沉沉」。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在一項功能性腦成像研究中發現,腦霧患者在處理短時記憶任務時,前額葉和海馬區的腦區活動顯著減弱,信息流轉效率比正常對照組低了約36%。

這說明不是人變笨了,而是大腦在「降速運行」。

最容易被誤會的,是很多人覺得腦霧是「沒睡好」。

什麼是「腦霧」?發生了腦霧會有啥感覺和表現?如何早發現? - 天天要聞

但事實上,有些人睡得時間很足,甚至每天能睡到十小時,還是醒來後腦子跟棉花糖一樣。

這種情況多半是「深度睡眠不足」,人在床上翻來覆去,身體在睡,腦子還在運轉。

尤其是長期用手機到很晚,入睡前腦子還在看短視頻、刷社交媒體,這種信息轟炸狀態下,大腦根本進不了恢復狀態。

也有人吃得太少,特別是搞減肥、節食的人,碳水斷得太猛,大腦長期處在「燃料不夠」的狀態。

什麼是「腦霧」?發生了腦霧會有啥感覺和表現?如何早發現? - 天天要聞

要知道,大腦最主要的能量來源是葡萄糖,如果攝入不夠,或者吃進去的糖釋放太慢,大腦反應就會慢得像在水裡游泳。

這類人常常早上吃一口蔬菜沙拉,連碳水都沒有,中午不吃飯只喝代餐粉,下午就開始恍神、眼神飄忽。這不是身體累,是大腦餓。

更詭異的一類,是「激素類腦霧」。這類人看着一切正常,但大腦里的神經遞質平衡被打亂了。

比如雌激素水平下降的人,常見於更年期女性,她們特別容易出現腦霧狀態。

什麼是「腦霧」?發生了腦霧會有啥感覺和表現?如何早發現? - 天天要聞

美國梅奧診所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60%的更年期女性報告在月經周期紊亂期出現明顯的注意力下降、記憶力減退和「頭腦不清醒」的感覺,而激素補充治療組腦霧癥狀顯著減少。

還有一類人是感染後出現的「腦霧」。

尤其是感染新冠之後,有很多人在病毒轉陰之後並沒有完全恢復,而是出現了長期的注意力問題、精神遲鈍、語言組織困難。

這個現象在歐美已經有不少追蹤研究支持。

什麼是「腦霧」?發生了腦霧會有啥感覺和表現?如何早發現? - 天天要聞

美國NIH的一項隨訪數據發現,確診新冠6個月後的年輕人群中,仍有高達31%的個體表現出典型腦霧癥狀。

這被認為與病毒引發的「中樞炎症反應」有關,簡單說就是腦子被「燒傷」過,恢復不了原樣。

也別忽略了「環境型腦霧」。

有些人長時間待在空氣不流通、光線刺眼、電子設備密布的辦公空間,大腦得不到充足的氧氣供給、視覺刺激又過多,很容易形成「腦疲勞綜合征」。

加州一所大學的神經心理研究發現,在連續暴露於高電子屏幕使用環境(每天超10小時)的人群中,認知靈活性測試成績下降幅度接近15%。

什麼是「腦霧」?發生了腦霧會有啥感覺和表現?如何早發現? - 天天要聞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周末在陽光下待上一小時、散個步

,就突然感覺清醒了不少。

那這種「霧」到底能不能早發現?其實是可以的,只要注意一些看似普通但非常穩定的變化。

比如一個人開始頻繁出現「詞找不到」,明明想說某個詞,嘴到一半卡住;

或者明明記得今天有個安排,手機響了才猛然想起來;寫字打字老打錯,郵件發出去才發現錯別字一堆。

什麼是「腦霧」?發生了腦霧會有啥感覺和表現?如何早發現? - 天天要聞

還有就是別人一說話,能聽清,但就是抓不到重點,大腦像過篩子一樣,信息一進就漏。

更早的一個信號,其實是「情緒鈍化」。這點特別容易被忽略。

人在腦霧狀態下,情緒反應也會慢,原本看到一件事會生氣、會激動,現在變成「無感」「懶得理」。

這不是性格變淡了,是大腦的情緒處理通道「帶寬不足」。

還有人開始「社交退縮」,不想說話、不想接人電話,說不上煩,就是覺得麻煩。這也是腦霧的典型表現。

什麼是「腦霧」?發生了腦霧會有啥感覺和表現?如何早發現? - 天天要聞

那有時候有人會問,腦霧跟抑鬱是不是一回事?其實這倆有交集但不是一回事。

抑鬱屬於情緒疾病,其有着明確的表現,諸如情緒低落、興趣喪失以及負面思維等情況,我們不可以忽視。

而腦霧更偏向「認知功能障礙」,情緒可以是正常的,但腦子就是「不好使」。

當然,長時間腦霧也可能誘發情緒問題,因為人老是覺得自己效率低、腦子慢,時間久了也會陷入焦慮甚至自責。

什麼是「腦霧」?發生了腦霧會有啥感覺和表現?如何早發現? - 天天要聞

還有一個特別隱蔽的信號,是「身體錯覺增加」。

比如總覺得頭暈、眼花,看東西不穩,但檢查沒問題;或者走在熟悉的路上突然迷糊一陣,像「斷片」一樣。

這些實際上是大腦處理空間信息時的小故障,乃我們神經系統信號傳遞卡頓的表現,一定要引起重視了。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1]趙靜,王培.科學保健,遠離更年期「腦霧」[J].家庭醫藥.就醫選葯,2024,(01):18.

什麼是「腦霧」?發生了腦霧會有啥感覺和表現?如何早發現?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青苔國際工業設計村:激活設計的「蘇州磁場」 - 天天要聞

青苔國際工業設計村:激活設計的「蘇州磁場」

2025年5月24日,以「青苔智上,萬物生長」為主題的2025青苔國際設計節在蘇州青苔國際工業設計村盛大啟幕。300多位行業領袖、設計大師與跨界先鋒齊聚於此,共同見證全國首個「青苔智能設計垂類集合大模型」發佈;多家產業進行產業合作簽約協議,中工設計科學實驗室正式亮相。這座佔地535畝的青苔國際工業設計村,正憑藉過去...
YYT 0681.18-2020 無菌醫療器械包裝測試儀 - 天天要聞

YYT 0681.18-2020 無菌醫療器械包裝測試儀

YY/T 0681.18-2020 規定的是用真空衰減法無損檢驗無菌醫療器械包裝泄漏的試驗方法,相關測試儀的信息如下:測試原理將測試儀主機連接到用於容納被測包裝的測試腔內,對測試腔抽真空,使包裝物內外形成壓力差。
對話科學大咖|江寧:未來「腦機接口」設備或將人手幾台,成都有明確的技術優勢 - 天天要聞

對話科學大咖|江寧:未來「腦機接口」設備或將人手幾台,成都有明確的技術優勢

人口老齡化加深,老年健康和老年疾病防治成為廣受關注的重大民生問題。為了加強老年性疾病的臨床研究,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特聘研究員、智能可穿戴老年健康系統研究室主任江寧加入了研究行列。他的團隊研發的腦機接口設備將對腦卒中、阿爾茨海默病、肌少症、腦膠質瘤等疾病的治療帶來利好。5月24日下午,「科學大講堂·我們的...
MIM工藝中使用氣霧化316L不鏽鋼粉末 - 天天要聞

MIM工藝中使用氣霧化316L不鏽鋼粉末

在金屬注射成型(MIM)領域,氣霧化與水霧化工藝製備的 316L 不鏽鋼粉末因製備原理差異,在粉末特性、工藝適配及終端產品性能上呈現顯著區別。結合工程實踐經驗,從材料特性到生產應用的技術優勢可系統性解析如下: 一、粉末物理特性的工程化差異
硬核!用「疼痛」敲響生命警鐘 | 全國應急科普場館巡禮 - 天天要聞

硬核!用「疼痛」敲響生命警鐘 | 全國應急科普場館巡禮

「安全規則不是寫在牆上的標語,而是用血淚換來的生存指南。」在保信安全體感實訓基地的觸電體驗區,記者手握模擬設備,一股刺痛感瞬間從指尖竄至全身——這是10毫安的安全電流,僅為日常觸電事故的百分之一,卻足以讓人終身難忘。近日,記者探訪了這座位於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新興產業園區的沉浸式安全體感實訓基地,親身體...
超3000株!雲南寧洱發現大規模珍稀植物桫欏群落 - 天天要聞

超3000株!雲南寧洱發現大規模珍稀植物桫欏群落

近日,一名科普博主在雲南省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意外發現了珍稀植物桫欏群落。經當地林草部門初步調查,該桫欏群落分佈面積達200餘畝,現存植株數量超過3000株。 桫欏,又稱樹蕨,是與恐....
科學家發現新矮行星 - 天天要聞

科學家發現新矮行星

#萬能生活指南#快速導讀科學家們最近發現了一顆位於太陽系邊緣的矮行星2017 OF201,其軌道獨特,繞太陽公轉約需25,000年。該發現由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小行星中心確認,並已在預印本服務器arXiv上發佈。
企鵝糞便與雲形成的秘密 - 天天要聞

企鵝糞便與雲形成的秘密

#萬能生活指南#快速導讀科學家在南極意外發現,企鵝的糞便釋放的氨氣竟是形成獨特雲源的關鍵。這項研究顯示,企鵝糞便中的氮分解成氨氣,與海洋微生物釋放的硫氣體反應,產生氣溶膠並形成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