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圖強,海水「變」清泉
作為全球最大海水淡化EPC總承包商
近日,中國電建承建的
拉比格四期海水淡化項目
登上《人民日報》
一起了解電建人是怎麼一步一步地
把苦澀的海水「變」成潺潺清泉的吧
◆ ◆ ◆
在沙特阿拉伯西南部臨海的拉比格市,一個「向海水要淡水」的工程進入了施工高峰期。這是中企在沙特承建的拉比格四期海水淡化項目。項目投產後,每天將有150萬噸海水通過取水管道進入取水泵房,經歷預處理、高壓泵加壓、反滲透海水淡化、後處理等多個「關卡」,最終產出60萬噸潔凈生活用水,惠及千家萬戶。
施工現場,規模宏大的設施已經初具雛形:兩列42台容積達1100立方米的雙介質壓力過濾器整齊排列;佔地面積近1.2萬平方米的鋼結構反滲透廠房高聳壯觀;8座直徑100米、高19米的儲水罐矗立一旁……隨着額定起重量750噸的履帶式起重機將取水裝置緩緩放入海底,抓鬥船開始了下一步施工。
「反滲透海水淡化技術的核心是反滲透膜。」項目承建方、中國電建所屬山東電建三公司項目經理馮群濤介紹,海水在進入反滲透廠房前,需要經過多重過濾處理。首先,取水泵房的攔污柵和旋轉濾網將體積大於5毫米的雜物攔截;接着,通過添加絮凝劑和助凝劑,使海水中的懸浮物和膠體凝聚成易於過濾的絮狀物;隨後,海水被送入填充有鵝卵石、石英砂、浮石等材料的雙介質壓力過濾器中,進一步清除不溶性雜質。
「如果仍有雜質『漏網』,怎麼辦?」面對記者的疑問,馮群濤指向一排立着的「圓筒」,「這是保安過濾器,內部裝有間隙僅為5微米的濾芯,能有效保護反滲透膜的安全。」項目總工程師段文帥用家用凈水器的原理形象解釋了反滲透技術:「海水經過增壓後,通過二級反滲透系統處理,確保最終產出的水符合鹽含量標準。」
水處理耗電量一直是行業關注的重點。山東電建三公司與業主沙特國際電力和水務公司聯合攻關,採用先進工藝,將每噸產水的電耗降至業界最低水平,僅為2.773千瓦時。傳統工藝中,一組反滲透膜殼通常串聯7根反滲透膜,海水依次通過會導致壓力逐步損失,同時後階段產水的含鹽量增加。在拉比格四期項目中,團隊創新性地在第三根和第四根膜的產水管加裝堵頭,將前3根膜的低鹽產水直接送入二級反滲透系統,既減少了額外加壓需求,又顯著降低能耗。
馮群濤說:「公司在海水淡化領域具有豐富的經驗,以EPC(設計、採購和施工)方式成功建設了拉比格三期、朱拜勒二期及3A、3B等多個項目,受到業主好評,為沙特的水資源供應提供重要保障。」
拉比格四期海水淡化項目展現了沙特應對水資源短缺問題的努力。目前,沙特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海水淡化水生產國,也是海水淡化技術的領軍者之一。截至2024年底,全國擁有43座海水淡化廠,日產淡水最高可達1330萬噸。在2024年印尼舉行的第十屆世界水資源論壇上,沙特環境、水資源和農業副大臣阿卜杜拉表示,沙特將通過加大投資和技術創新,不斷提升海水淡化效率,促進可持續發展。
編輯:張志遠
審核:鍾洪明
素材來源:山東電建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