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周刊丨「臉」 上無小事 如何守好人臉信息安全底線?

2025年03月30日06:10:17 科學 5559

關於刷臉或者人臉識別,長久以來有不小的爭議。對於這樣的爭議,近日,國家網信辦、公安部聯合公布的《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安全管理辦法》給出了答案,它明確提出了「非強制性原則」,也就是說「不得將人臉識別技術作為唯一驗證方式」「不同意通過人臉信息進行身份驗證的,應當提供其他合理、便捷的方式」。而為了保護這張臉,新規還不止一個,針對ai換臉造假視頻層出不窮的現象,網信辦等四部門就剛剛印發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相繼出台的新規,為人臉信息戴上了怎樣的防護罩?又為新技術的發展划出了怎樣的新邊界?《新聞周刊》本周視點關注,如何保護咱們這張臉。

新聞周刊丨「臉」 上無小事 如何守好人臉信息安全底線? - 天天要聞

人臉識別已覆蓋生活每個角落,進出小區和健身房以及酒店入住時,您是否也遇到過必須人臉識別才能通過的場景?這家位於上海的健身房中,門口就有人臉識別功能,識別到會員信息後便能入場。在過去一陣時間裏,無論是入口還是更衣室,健身房都只有人臉識別這一種驗證身份的方式,這曾讓消費者周女士感受到了不便。

此前沒有具體明確的條理支持,周女士的訴求並沒有得到健身房的回應和整改,因此她只能起訴健身房來維護自己的權益。隨即,上海市閔行區檢察院對接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進行建議與整改,健身房在被起訴後,便減少了攝像頭的數量。

上海市閔行區檢察院公益檢察室檢察官 黎洪友:經過調查以後發現,他這個健身房其實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個是在入口處,他強制要求顧客必須使用人臉識別的方式來進入健身房,沒有提供給消費者其他的這種選擇;第二個方面是他在地下一層的男女更衣室裏面分別設置了人臉識別設備,那麼我們認為在這種私密的空間裏面設置人臉識別設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也是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的。

新聞周刊丨「臉」 上無小事 如何守好人臉信息安全底線? - 天天要聞

本周五,當檢察官再次回到這家健身房進行日常走訪時,發現在通往健身區域的過道處,張貼着使用自助方式領取開櫃手環的溫馨提示,除了人臉識別方式,入口的閘機也可使用手環通過,更衣室櫃門的屏幕已取消人臉識別功能。3月21日,網信辦和公安部聯合公布的《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安全管理辦法》中,就提到了「最小必要原則」,規定應用人臉識別技術時,除了要具有充分的必要性,也要採取對個人權益影響最小的方式。並且不得將人臉識別技術作為唯一驗證方式,這讓周女士這樣的訴求有了明確的法律條例可依。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網絡與信息法研究室副主任 周輝:針對這種人臉技術的在經濟社會生活中已經被廣泛地應用的一個糾偏,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之後,降低了很多服務,甚至包括一些管理的成本,使得大家大量的去應用這種技術。我們其實這樣一個規定的出台就告訴大家,這種對人臉信息的收集還是要注意相應的風險的。我們需要更好地保護自己的人臉信息在內的這些權益。

新聞周刊丨「臉」 上無小事 如何守好人臉信息安全底線? - 天天要聞

在山東青島的嶗山區,三所學校於本學期正式配備了智能管理系統,功能之一是「智慧停車」,學校停車場被分成了停車區和接娃區,家長將車輛有序停放在車位,便可徑直進入大廳的家長等候區安心等娃。學生通過刷臉順利通過閘機的瞬間,電子大屏上便會實時顯示學生的詳細信息,家長也能同步實時查看班級的放學狀態,這樣一來,高峰期接孩子堵塞的場景將能減少。就在正式使用前,上一學期時,校方就曾徵求過家長們的意見。

過去這種高科技進校園,是喜聞樂見的,並不會有太多選擇的權利,但這所學校在正式使用前,交流申請家長的同意。由於面部信息只會在內部網絡中使用,保密機制的完善,讓絕大多書家長同意錄入面部信息,但也有接近10%的家長拒絕錄入,主要原因是沒有開車接送的需求,也有人想更周密地保護孩子的面部信息。

最新的《辦法》中就明確提到,基於個人同意處理不滿十四周歲未成年人人臉信息的,應當取得監護人的同意。因此對於沒有錄入信息的學生,校方表示尊重家長和學生的選擇,在停車接送系統上,也兼并開設了人工值守的通道,以確保服務能儘可能平等地提供給所有家長。

青島市嶗山區福山學校副校長 張迪:我們做了兩手準備,在人工通道這個地方加裝了廣播系統和觸摸屏的系統。當班級放學的時候,班主任在離開班級之後觸摸一下這個電子屏,一年級幾班放學,那麼同時在這個校門口就會實時的廣播,那麼家長聽到這個廣播以後,某一班級的,比如說是一年級一班的家長就到門口接送孩子,而其他班級的這個家長在等候區等待。

新聞周刊丨「臉」 上無小事 如何守好人臉信息安全底線? - 天天要聞

《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安全管理辦法》將在6月1日起正式實施,過去的面部支付、社區門禁再到交通出行等等涉及面部信息問題,將隨着規則的革新更加規範。

人臉識別使用的場景越來越廣,從前幾年的小區門禁、酒店登記,已經發展到衣食住行的各個領域,智能家居、智能汽車、交通出行、金融支付等等。人臉信息,現在不僅是通行證,是支付密碼,甚至已經發揮着身份證的作用,越來越成為一把能打開全部個人信息的鑰匙。然而,作用越大,風險就越大,一旦泄露危害也就可想而知。那麼,對於如此敏感的人臉信息,該如何存儲、使用、轉移和刪除,新出台的管理辦法有哪些新的規定呢?

新聞周刊丨「臉」 上無小事 如何守好人臉信息安全底線? - 天天要聞

人臉支付、就醫、進站,當人臉識別應用場景逐漸覆蓋生活的方方面面,人臉儼然成了一張移動的身份證,在極大提升驗證環節效率的同時,也使得與之不期而遇的人,生出了極大隱憂。當楊女士租到上海某公寓後,公寓以安全為由實施人臉識別門禁系統,楊女士擔心其人臉信息遭到泄露,公寓又拒絕提供門禁卡或其它識別方式。無奈之下,楊女士便打了市民服務熱線。

新聞周刊丨「臉」 上無小事 如何守好人臉信息安全底線? - 天天要聞

檢察官調查發現,門禁系統中還儲存着已退租租客、外賣配送員、訪客等人臉信息;在採集人臉信息時,也並未盡到以顯著方式準確、完整進行告知義務;門禁系統賬號密碼更是直接保存在電腦中,點擊就能登錄,並且公寓未就保存數十萬條人臉信息的電腦及主機進行加密處理。

李琳:我覺得最嚴重的問題其實是公寓方的意識問題,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掌握了這麼海量的信息的同時,自身具有怎樣的一個信息保護的法定義務,所以當我們去開展一些調查工作以及後續對它們公寓進行一些督促和建議工作中,會發現公寓整個狀態還是比較茫然的。

《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安全管理辦法》,延續數據分類分級管理思路,針對存儲數量達到10萬人的個人信息處理者,設置備案要求,即應在30個工作日內向所在地省級以上網信部門履行備案手續,並提交相關材料。對於終止應用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當在終止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辦理註銷備案手續,並依法處理人臉信息。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網絡與信息法研究室副主任 周輝:在準備提交備案材料的過程中就去系統梳理個人信息的這種管理流程,是不是對照我們規定要求做到位了,對於監管者來說,提交的備案的材料也可以更好掌握本地區相關人臉信息的處理者的具體情況,也便於他們動態的有針對性地進行監管,甚至去進行相應執法處罰。

新聞周刊丨「臉」 上無小事 如何守好人臉信息安全底線? - 天天要聞

虹口檢察院向住房租賃主管部門制發檢察建議,建議對公寓將人臉識別門禁作為唯一驗證出入方式行為督促整改,並督促住房租賃企業履行法定告知義務和建立健全數據安全管理制度。

李琳:我們內部對於究竟選擇哪個部門其實也有不同的意見,有從網信部門牽頭的角度去考慮的,還有從公安機關這種對技防工程的監管角度去考慮的,但最後我們達成一致的意見,是從主管部門聚焦它的行業主管職責,而且地方性的立法精神是要求數據工作和業務工作要協同管理,後期這個案件其實進行了一個長期回看工作,發現其實租賃行業是越來越完善了,但是我們也發現應用這種人臉技術的場景會越來越多,如何更好去擁抱大數據,是需要這種從法律制定到法律落實、執行、監督各個環節一起努力。

新聞周刊丨「臉」 上無小事 如何守好人臉信息安全底線? - 天天要聞

幾年前,因利用人工智能將人臉照片生成視頻,偽造人臉識別認證並非法牟利,鄭某等四人被追究刑事責任。但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檢察院又對四人提起民事公益訴訟。

新聞周刊丨「臉」 上無小事 如何守好人臉信息安全底線? - 天天要聞

這是全國首例涉「人臉識別」民事公益訴訟案。據檢方介紹,四被告自認非法處理個人信息2000餘條,違法所得103000餘元。在實施侵權行為過程中,四被告利用某軟件閱後即焚功能刪除大量信息和交易記錄,也就是說,潛在受害人數量、身份、信息去向、用途均無法核實。

彭葵葵:因為人臉信息是高度敏感的個人信息,它跟一般的公民個人信息比如說姓名、性別、家庭、住址這些信息還不一樣,這些信息可以經過脫敏處理。但是人臉信息是能夠跟具體的個人公民一一對應的,一旦脫離個人控制,它的流向是不確定的,所造成的損害後果也是很難估量。

新聞周刊丨「臉」 上無小事 如何守好人臉信息安全底線? - 天天要聞

雖本案中的受害人無法特定化,但廣州互聯網法院經審理認為,已泄露且仍在網絡黑灰產市場流通的個人信息,使得不特定公眾的人格性權益、財產性權益、安全性權益都存在風險聚合效應,這與個人信息被非法買賣、非法使用等現象呈正向相關趨勢。法院認定,四被告行為已構成對社會公共利益的侵害,應通過公益訴訟使被破壞的社會秩序儘可能恢復到其應然狀態。

以前我們常說「眼見為實」,而這些年,各類新技術的快速發展,讓很多人對這句話都要打上一個問號,從假照片、假圖像,到如今用「ai換臉」技術生成的假視頻,人們越來越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有人利用ai換臉合成的假視頻,冒充知名醫生、演員、明星堂而皇之地進行虛假宣傳、直播帶貨,更有甚者,直接利用換臉的假視頻進行詐騙。這樣的案例越來越多,讓人們感嘆,這張臉還屬於我們嗎?面對人臉信息保護的新難題,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新聞周刊丨「臉」 上無小事 如何守好人臉信息安全底線? - 天天要聞

一張知名人物的臉,配上一段ai生成的聲音,就能合成一段虛假的換臉視頻,近年來,這樣ai換臉視頻不斷出現在網絡平台。一些演藝明星、企業家、知名醫生的人臉形象,被用來進行直播帶貨和虛假宣傳。就連一些成為新聞人物的普通人也難逃其害,尋子24年終獲團圓的深圳男子謝岳就是其中之一。上周,當他剛剛與兒子久別重逢,就驚訝地發現,社交平台出現了很多冒充父子倆的賬號,有的還用ai換上他倆的臉賣起了貨。

新聞周刊丨「臉」 上無小事 如何守好人臉信息安全底線? - 天天要聞

人臉替換、聲音模擬,如此ai深度合成技術,如今已算不上什麼高科技,在網購平台上,花上幾十塊錢,就能定製一份換臉視頻。更令人擔憂的是,它還被用作了電信詐騙的新套路。各地警方查獲的案件已有不少,大多是利用換臉視頻,冒充領導或者親友,通過視頻通話的方式索取財物。

桂林市公安局新型網絡犯罪偵查支隊三級警長 林仲文:區別於傳統案件,它利用了ai合成技術生成的視頻和圖片,具有非常大的迷惑性,以前在接到冒充熟人電話的時候,群眾還是會有一些警惕性,但如果他通過一些視頻,就會讓群眾誤以為對方真的是自己的一些朋友或親人,從而導致他放鬆警惕。

新聞周刊丨「臉」 上無小事 如何守好人臉信息安全底線? - 天天要聞

這類換臉視頻的濫用,不僅嚴重侵犯公民的肖像權、名譽權,更動搖了人際交往的真實性基礎,有專家認為,這類技術對於公民人格權來說是一場「數字化謀殺」。與此同時,這些真假難辨的視頻,對於現有的人臉識別防護體系來說也造成了很大的衝擊。

新聞周刊丨「臉」 上無小事 如何守好人臉信息安全底線? - 天天要聞

為了幫助網友鑒定ai合成視頻,前不久,廣西桂林市公安局與第三方平台合作,在官方公眾號推出了一款鑒真小程序,上傳視頻或圖片,系統將自動鑒別真偽。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網絡與信息法研究室副主任 周輝:我們確實需要有更可信的一個數據庫,或者是更可信的一個平台,能夠去鑒真驗偽,讓合成的這些信息能夠被曝光出來,但同時我們要注意,對採購這種第三方主體的技術,進行相應的監管和治理的時候,也同樣需要評估它的技術服務的能力,以及它在技術服務的過程中,收集到的這些數據會不會產生進一步的風險。

新聞周刊丨「臉」 上無小事 如何守好人臉信息安全底線? - 天天要聞

小程序上線10天時間,已經幫助近200名網友進行了鑒別。警方還提醒公眾,ai換臉視頻雖然真假難辨,但也並非毫無破綻,掌握方法,依然能夠靠自己識破。

桂林市公安局新型網絡犯罪偵查支隊三級警長 林仲文:如果我們沒有辦法判斷是不是ai合成的,我們可以要求對方把手在鏡頭和面部之間揮動,現有的ai技術是很難對實時的一些動作進行ai合成技術處理的。

新聞周刊丨「臉」 上無小事 如何守好人臉信息安全底線? - 天天要聞

而要讓更多人能夠辨別真偽,還需要國家層面的政策發力。兩周前,國家網信辦等四部門印發《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該辦法規範了內容製作、傳播等各個環節的標識行為,通過標識提醒用戶辨別虛假信息,並明確了相關服務主體的標識責任義務,互聯網應用程序分發平台,有責任核驗生成合成內容標識的相關材料。

近年來ai相關行業迅猛發展,但技術進步顯然是一把雙刃劍。個人信息是新技術可以利用的資源,也是必須加以保護的權利。專家認為,對於像人臉這樣極其敏感的核心信息,在平衡「利用與保護」兩者關係時,保護要始終放在第一位。

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狂飆突進,許多人正歡欣鼓舞地迎接一個嶄新時代的到來。不過,技術越是進步,個人信息的脆弱性就越是凸顯。當人工智能能輕易地復刻一張人臉、克隆一段聲音的時候,我們不得不直面一個現實:技術發展必須建立在個人信息保護的基礎之上,否則,技術的每一次進步,都可能演變成對個人信息權的一次精準打擊。在技術迅猛前行的路上,必須時刻為人臉等個人信息系好「安全帶」,才能抵達我們期待的未來。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神奇動物在山東①丨中華秋沙鴨 - 天天要聞

神奇動物在山東①丨中華秋沙鴨

編者按: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又到了候鳥北遷的時節。國家林草局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越冬水鳥達到監測最高數量,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野外種群數量總體呈現穩中有升的良好態勢。
比爾・蓋茨:我們生來不是為了工作,AI 將取代人類做大部分事情 - 天天要聞

比爾・蓋茨:我們生來不是為了工作,AI 將取代人類做大部分事情

IT之家 4 月 5 日消息,隨着生成式 AI 的迅速崛起,世界正在迅速演變到一個新的領域,並重新定義我們如何看待工作。在過去幾個月里,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分享了關於 AI 如何影響工作的有趣見解。在今年 3 月的一次《印度快報》採訪中,比爾・蓋茨分享了更多關於 AI 對工作影響的見解:我們生來不是為了做工作。工作是...
孫夢如 | 中國特色數字新聞學自主知識體系建設思考——《數字新聞:理念、價值與秩序重構》新書發佈會綜述 - 天天要聞

孫夢如 | 中國特色數字新聞學自主知識體系建設思考——《數字新聞:理念、價值與秩序重構》新書發佈會綜述

作者孫夢如2024年11 月10日下午,浙江大學「數字新聞業與新聞學」論壇暨《數字新聞:理念、價值與秩序重構》新書發佈會在浙江杭州舉辦。來自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暨南大學、上海大學等高校的3
百度「AI守護官」獲2025愛迪生獎,86%識別準確率捍衛全球生物多樣性 - 天天要聞

百度「AI守護官」獲2025愛迪生獎,86%識別準確率捍衛全球生物多樣性

4月3日——被譽為「科技界奧斯卡」的愛迪生獎揭曉,百度與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聯合開發的「瀕危物種AI守護官2.0」從全球數千項頂尖創新項目中脫穎而出,斬獲2025愛迪生最佳新產品獎銀獎。據了解,愛迪生獎創立於1987年,以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命名,致力於表彰重塑行業格局、推動人類進步的突破性創新,被譽為「科...
美股暴跌,我們研究了如何用加農炮把特朗普發射到太陽上 - 天天要聞

美股暴跌,我們研究了如何用加農炮把特朗普發射到太陽上

當地時間4月3日,由於特朗普宣布美國將對所有貿易夥伴全面徵收關稅的計劃,美國股市收盤暴跌,三大股指均刷新近5年來最大單日跌幅紀錄。股災降臨,不少網友都翻出了據說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在2015年競選期間發過的一條推特:「如果有一天道瓊斯指數單日狂跌超過1000點,那當時的總統就應該被裝進加農炮里,以極快的速度被射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