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設計出新型月球核反應堆,比美俄更先進,37斤燃料可發電10年

2025年03月23日01:02:12 科學 1313

在人類探索宇宙的漫長征程中,能源始終是那把關鍵的「鑰匙」。月球,這片古老而神秘的天體,正等待着人類去解鎖它的秘密。然而,要在月球上建立基地、開展科研,首先必須解決一個難題——電能從哪裡來?如今,中國科學家們正以創新的「核動力」,為月球探索注入新的活力。

我國設計出新型月球核反應堆,比美俄更先進,37斤燃料可發電10年 - 天天要聞

月球,一個沒有空氣、沒有液態水的荒蕪之地,常規發電裝置在這裡毫無用武之地。太陽能雖然是一種選擇,但月球的晝夜交替長達14天,漫長的黑夜讓太陽能發電面臨巨大挑戰。而核能,憑藉其高效、穩定、不受光照限制的特點,成為了月球能源的「理想之選」。近期,中國科學家成功設計出一種新型月球核電反應堆,這一成果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在航天科技的舞台上,為未來的月球開發帶來了新的希望。

從夢想照進現實:新型反應堆的誕生之路

全球航天探索的浪潮洶湧澎湃,月球成為了各國競相角逐的戰略高地。中國計劃在2030年前實施載人登月任務,並探索建造月球科研試驗站。然而,傳統的能源供應方式在月球上面臨著諸多挑戰,如太陽能受光照條件限制,化學電池能量密度有限等。尋找一種高效、穩定、持久的能源解決方案,就像在黑暗中尋找光明,迫在眉睫。

我國設計出新型月球核反應堆,比美俄更先進,37斤燃料可發電10年 - 天天要聞

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專家趙守智領導的研究團隊,肩負起了這一重任。他們對標美國NASA的裂變表面動力項目(FSP)反應堆,並參考借鑒美國和蘇聯此前的設計,開啟了新型月球核電反應堆的研究工作。這一過程就像攀登一座座科學的高峰,每一步都充滿了挑戰,但也充滿了希望。

核反應堆的「超級大腦」:高效燃料利用的秘密

新型月球核電反應堆以電功率40kW、壽期10年作為方案的基本指標,其卓越性能令人矚目。通過採用氫化釔慢化劑,中國的設計方案只需約18.5公斤(合37斤)的鈾-235即可實現持續鏈式反應。這就好比在有限的空間里,用最少的「燃料」點燃了最亮的「火焰」。相比之下,NASA的FSP反應堆需要70公斤鈾-235,中國的反應堆在燃料利用效率上實現了質的飛躍。

我國設計出新型月球核反應堆,比美俄更先進,37斤燃料可發電10年 - 天天要聞

氫化釔慢化劑在極端溫度下保持穩定,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早期氫化鋯系統因氫泄漏而導致的不穩定風險。這就像給反應堆穿上了一件堅固的「防護服」,使其在惡劣的太空環境中也能穩定運行。在相同的能量輸出需求下,中國的反應堆所需的核燃料更少,大大降低了能源成本和運輸難度。

創新設計的「智慧結晶」:結構與安全保障的雙重升級

新型反應堆的創新結構設計,如同精心搭建的「能量城堡」。利用環形燃料棒和氫化釔慢化劑塊,克服了傳統設計的局限性。雙面環形燃料棒將環形燃料芯塊封裝在不鏽鋼包殼中,允許在內外表面同時進行中子慢化和散熱,提高了反應效率。這就好比在燃料棒的內外都安裝了高效的「散熱器」,讓能量的釋放更加順暢。

我國設計出新型月球核反應堆,比美俄更先進,37斤燃料可發電10年 - 天天要聞

同時,中國的反應堆只需要一層薄薄的鈹反射層來捕獲逃逸的中子,進一步提高了效率。雙冷卻通道使NaK-78液態金屬流過內外燃料間隙,將核心溫度保持在600攝氏度以下。這就像給反應堆安裝了一套精準的「溫度調節器」,確保其在安全的溫度範圍內穩定運行。

在安全保障方面,三根碳化硼安全棒和八個旋轉控制鼓提供了冗餘的關閉機制。這就好比為反應堆安裝了多重「安全鎖」,在面對突發情況時能夠更加可靠地停止運行,降低了事故風險。相比之下,美國FSP反應堆依賴單路徑控制鼓進行反應性調整,缺乏中國的雙重關閉保護機制。

我國設計出新型月球核反應堆,比美俄更先進,37斤燃料可發電10年 - 天天要聞

超越國際同行:中國反應堆的先進性體現

與美國和俄國的同類核電反應堆相比,中國的新型月球核電反應堆具有明顯的先進性。

美國FSP反應堆依賴於沒有慢化劑的快中子譜,其圓柱形鈾燃料棒需要高濃縮水平和厚厚的鈹屏蔽層來管理強中子通量。這種設計不僅增加了燃料的成本和複雜性,還限制了反應堆的壽命。美國反應堆的使用壽命上限為八年,受限於燃料膨脹問題。而中國的反應堆通過創新的設計和優化的燃料利用方式,將壽期延長至10年,同時降低了對燃料濃縮水平的要求,提高了反應堆的經濟性和可持續性。

研究團隊在設計中也借鑒了蘇聯TOPAZ-II反應堆的堆芯結構,但並非簡單的模仿。通過集成創新,中國的反應堆在保留蘇聯設計優點的基礎上,克服了其存在的不足,實現了性能的提升。例如,在燃料利用效率和安全保障方面,中國的反應堆都有了顯著的改進。

為月球探索注入「核動力」:新型反應堆的重要意義

新型月球核電反應堆的誕生,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照亮了中國月球探索的道路。它將為我國未來的月球探索和開發帶來多方面的幫助和影響。

我國設計出新型月球核反應堆,比美俄更先進,37斤燃料可發電10年 - 天天要聞

能源供應的「定海神針」:在月球表面建立科研試驗站和開展長期的科學探索,需要穩定的能源供應。新型反應堆能夠提供持續、高效的電力支持,滿足月球基地的各種用電需求,如生命保障系統、科研設備、通信設備等。這將為我國的月球探索活動提供堅實的能源保障,確保各項任務的順利進行。

探索成本的「節流閥」:由於該反應堆燃料利用效率高,所需的核燃料更少,這將大大降低能源運輸成本。同時,反應堆的長壽命設計減少了更換燃料的頻率,進一步降低了探索成本。這使得我國在月球探索領域能夠更加經濟、高效地開展活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我國設計出新型月球核反應堆,比美俄更先進,37斤燃料可發電10年 - 天天要聞

國際競爭力的「加速器」:在全球航天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國在核能利用領域的這一重大突破,將顯著提升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它展示了我國在航天科技和核能技術方面的強大實力,為我國在國際航天合作中贏得了更多的話語權。同時,也將激勵更多的科研人員投身於航天探索事業,推動我國航天科技的不斷進步。

產業發展的「新引擎」:新型月球核電反應堆的研發和應用將帶動一系列相關產業的發展,如核燃料加工、反應堆製造、航天運輸等。這將促進我國航天產業鏈的完善和升級,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設計出新型月球核反應堆,比美俄更先進,37斤燃料可發電10年 - 天天要聞

新型月球核電反應堆的誕生,是中國航天科技和核能技術領域的一項重大成果。它不僅在性能上超越了美國和俄國的同類反應堆,更為我國未來的月球探索和開發提供了強大的能源支持。在這一成果的推動下,中國有望在月球探索領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成就,為人類探索宇宙的征程書寫新的輝煌篇章。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杜克大學研究: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同事可能會質疑你的能力 - 天天要聞

杜克大學研究: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同事可能會質疑你的能力

IT之家 5 月 9 日消息,據外媒 Neowin 今日報道,美國杜克大學的最新研究指出,儘管 AI 工具能提高工作效率,但像 ChatGPT、Claude 和 Gemini 等工具的使用可能會讓同事和經理認為你的能力不足。這項研究題為《使用 AI 工具會遭遇社交評價懲罰》,已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刊登(IT之家附鏈接:點此前往)。研究通過四...
Nature Biotechnology | 小身材,大作為:研究人員如何「煉」出超強迷你基因編輯器NovaIscB? - 天天要聞

Nature Biotechnology | 小身材,大作為:研究人員如何「煉」出超強迷你基因編輯器NovaIscB?

引言如果我們可以精確地改寫生命的藍圖,糾正那些導致遺傳疾病的微小錯誤,或者巧妙地調控基因的表達,讓細胞按照我們的意願行事。這不是遙遠的幻想,而是基因編輯技術正在開啟的未來。長期以來,CRISPR-Cas9系統一直是這場革命中最閃耀的明星,它像一把精確的分子剪刀,為研究人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力量。然而,就像任何強...
寧波食品接觸材料測試怎麼辦理? - 天天要聞

寧波食品接觸材料測試怎麼辦理?

現代餐飲業和家庭生活中,食品接觸材料作為直接接觸食物的器具,其材質安全性直接影響消費者健康。根據國際食品安全標準,所有可能與食品接觸的材料都必須經過嚴格檢測,以確保不會向食品遷移有害物質。
「太空鯊魚」黑洞被發現:距地球 6 億光年,偏離星系中心 - 天天要聞

「太空鯊魚」黑洞被發現:距地球 6 億光年,偏離星系中心

IT之家 5 月 9 日消息,美國宇航局(NASA)昨日(5 月 8 日)發佈博文,報道稱天文學家藉助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了一個隱藏在 6 億光年之外的「太空鯊魚」,一個隱秘的超大質量黑洞,質量約為太陽的 100 萬倍。IT之家援引博文介紹,該黑洞不像典型的超大質量黑洞那樣位於星系中心,而是遊盪在星系內部,吞噬任何靠近的恆星...
推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 提升創新人才培養效能 - 天天要聞

推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 提升創新人才培養效能

研發人員在實驗室研發產品。文丨羅嘉文新質生產力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演進方向,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先進生產力質態。人才既是創新的發起者,也是技術應用的實踐者,是形成新質生產力最活躍的主體。
從科幻走向現實 今年我國腦機接口市場規模將突破38億元 - 天天要聞

從科幻走向現實 今年我國腦機接口市場規模將突破38億元

腦機接口技術,作為「十四五」規劃綱要中重點發展的「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領域的關鍵技術之一,被形象地譽為大腦與外部設備之間的「信息高速公路」。今年以來,隨着人工智能、神經生物學、傳感器等技術提升,「腦機接口」這項聽起來很科幻的技術,正逐步走進我
鋰電池隔膜薄型化對塗布技術的挑戰 - 天天要聞

鋰電池隔膜薄型化對塗布技術的挑戰

當前,鋰電隔膜行業正面臨著技術同質化加劇、產能結構性過剩、價格惡性競爭及產業顛覆性變革的嚴峻複雜形勢。塗覆材料的多元化和塗布工藝的優化創新正在加速推進隔膜產品的迭代升級。為滿足更多應用場景和高能量密度要求的需要,隔膜薄型化漸成趨勢。
「每一次升空都是戰鬥啟航!」 - 天天要聞

「每一次升空都是戰鬥啟航!」

作者 | 傅金泉、常永健、傅琳、羅陳建 等近日,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部開展高強度、跨晝夜實戰化訓練,錘鍊部隊全時域作戰能力。晨光熹微,停機坪上一架架戰機整齊列陣、蓄勢待發。「準備完畢,請示起飛!」隨着塔台指揮員發出指令,數架戰機接續起飛,奔赴目標空域。槳葉飛旋,戰機轟鳴,道道航跡劃破天幕。任務艙內,戰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