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留太空9個月的波音宇航員回到地球,稱返回太晚是受到拜登阻撓

2025年03月23日01:02:10 科學 1605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地球宛如一顆藍色的寶石,靜靜地鑲嵌在黑暗的天幕之上。而就在最近,這顆寶石上的人們,目光紛紛聚焦於一場跨越星河的歸來之旅——兩名美國宇航員在太空滯留 9 個月後,終於踏上了回家的路。

滯留太空9個月的波音宇航員回到地球,稱返回太晚是受到拜登阻撓 - 天天要聞

太空意外:命運的殘酷玩笑

美國東部時間 2025 年 3 月 18 日凌晨 1 時 05 分,SpaceX「龍」飛船緩緩脫離國際空間站。這一刻,對於巴里·威爾莫爾和蘇尼·威廉姆斯來說,是他們漫長太空之旅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然而,回想起過去的 9 個月,他們的經歷就像一場驚心動魄的太空冒險電影。

2024 年 6 月 5 日,威爾莫爾和威廉姆斯滿懷期待地乘坐波音「星際客機」飛赴國際空間站,執行首次載人試飛任務。當時,他們滿心以為這只是一次為期 8 天的短暫太空「出差」,甚至還提前規劃好了返回地球後的種種安排。然而,命運卻跟他們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在太空的寂靜中,「星際客機」突然出現了推進器故障和氦氣泄漏等問題,就像一艘在茫茫大海中失去動力的船隻,返航計劃瞬間陷入困境,不得不一再推遲。

滯留太空9個月的波音宇航員回到地球,稱返回太晚是受到拜登阻撓 - 天天要聞

太空生活:身體與心理的雙重煎熬

在太空滯留的 9 個多月里,威爾莫爾和威廉姆斯彷彿被困在了一個巨大的實驗室里,身體和心理都經受着雙重考驗。失重的環境就像一隻無形的大手,悄悄地改變着他們的身體機能。骨骼和肌肉逐漸失去力量,心血管系統也變得脆弱,太空中的輻射和微重力更是時刻侵蝕着他們的免疫系統神經系統

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報道,威廉姆斯在滯留太空大約 7 個月後,承認自己身體的基本活動能力受到了一定影響。她形容自己「一直在努力找回走路的感覺」,因為在太空的生活中,她沒有走路,沒有坐下,也沒有躺下。此前,她瘦成「錐子臉」的照片在網絡上流傳,照片中的她面容憔悴,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疲憊,引發了無數人對她健康狀況的擔憂。

滯留太空9個月的波音宇航員回到地球,稱返回太晚是受到拜登阻撓 - 天天要聞

儘管如此,他們依然努力保持着積極的心態。在太空的孤獨環境中,他們就像兩顆相互依靠的星星,時刻思念着地球上的親人和朋友,渴望着早日回到家鄉。他們通過視頻通話與家人聯繫,分享太空中的點滴生活,試圖緩解思念之情。然而,長期的太空生活還是給他們的心理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每一天的等待都像是一場漫長的煎熬。

返程波折:政治博弈下的無奈

兩名宇航員的返程之路,就像一場複雜的政治棋局,充滿了波折和無奈。在「星際客機」出現故障後,美國航天局(NASA)最初並沒有立即尋求其他解決方案,而是陷入了漫長的沉默。這期間,威爾莫爾和威廉姆斯就像被困在孤島上的探險者,只能眼巴巴地等待救援。

滯留太空9個月的波音宇航員回到地球,稱返回太晚是受到拜登阻撓 - 天天要聞

直到輿論的壓力如潮水般湧來,NASA 才不得不尋求 SpaceX 的幫助,希望通過「龍」飛船將兩名宇航員送回地面。然而,這一過程並非一帆風順。2024 年 8 月,時任 NASA 局長比爾·納爾遜宣布,兩名宇航員將於當年 2 月搭乘「龍」飛船返回地球,但隨後又改期至不早於 3 月底。這一系列的變動背後,隱藏着複雜的政治博弈。

SpaceX 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表示,宇航員長期滯留太空並非技術原因,而是政治因素在作祟。他透露,SpaceX 曾主動提出可以將宇航員早點帶回來,但因為當時大選臨近,而他屬於「特朗普戰隊」,拜登方面擔心「SpaceX 帶宇航員回家」的想法會讓特朗普「看上去不錯」,從而不利於哈里斯競選,因此對兩名宇航員的返回進行了阻撓。

威爾莫爾也曾暗示誰該對 9 個月的滯留負責,他說:「我只能說馬斯克說的絕對是事實,雖然我們也不太知道細節。」他的女兒也對此含糊其詞,稱滯留原因涉及很多政治因素,還有很多事情她不能「隨便透露」。

滯留太空9個月的波音宇航員回到地球,稱返回太晚是受到拜登阻撓 - 天天要聞

太空加班:為人類探索貢獻力量

儘管經歷了漫長的滯留和返程波折,但威爾莫爾、威廉姆斯等 4 名宇航員在太空期間並沒有閑着,他們就像太空中的科學家,進行了諸多科學實驗和技術演示,為人類的太空探索事業做出了貢獻。

他們開展了太空微生物研究,探索太空環境如何影響人體健康及植物生長,還進行了衛星新材料研究等。這些實驗和研究不僅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了解太空環境,為未來的長期太空居住和深空探索提供科學依據,也為地球上的相關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太空微生物研究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微生物在極端環境下的生存和進化機制,為地球上的生物技術和醫學研究提供參考;衛星新材料研究則有助於提高衛星的性能和壽命,推動航天技術的發展。

在太空的實驗室里,他們小心翼翼地進行着每一個實驗步驟,記錄著每一個數據。儘管身處困境,但他們依然堅守着科學家的使命,為人類探索未知的宇宙貢獻着自己的力量。

滯留太空9個月的波音宇航員回到地球,稱返回太晚是受到拜登阻撓 - 天天要聞

事件反思:太空探索的責任與擔當

此次波音「星際客機」飛船故障導致宇航員滯留事件,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太空探索中的一些問題。太空探索是一項高風險的事業,任何一個小小的故障都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因此,在飛船的設計和製造過程中,必須嚴格把控質量,確保每一個部件都安全可靠。

同時,相關機構和企業也應該承擔起應有的責任。當出現問題時,不能拖延和推諉,而應該及時採取有效的措施,保障宇航員的生命安全。此外,政治因素不應該干預到太空探索的科學決策中,太空探索是一項全人類的事業,應該以科學和安全為首要原則。

威爾莫爾和威廉姆斯終於結束了長達 9 個月的太空「意外加班」,回到了地球的懷抱。當「龍」飛船在佛羅里達州附近海域成功降落時,那一刻,彷彿整個宇宙都在為他們歡呼。然而,這次事件留下的教訓卻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希望未來的太空探索能夠更加安全、順利,為人類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院士專家熱議全市科技大會 - 天天要聞

院士專家熱議全市科技大會

構建「研轉投產強」創新鏈,貫通全鏈條發展通道——院士專家熱議全市科技大會4月2日召開的全市科技大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曉強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視察甘肅、蘭州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設科技強市,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蘭州篇章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會議引發在蘭院...
邯鄲佛山野生動物園:已找到逃跑的黑熊,並安全轉移至園內 - 天天要聞

邯鄲佛山野生動物園:已找到逃跑的黑熊,並安全轉移至園內

日前,河北邯鄲佛山野生動物園有熊出逃的消息引發關注。微信公眾號「邯鄲佛山野生動物園」4月3日發佈情況通報稱,當天傍晚7點多,已經找到了逃跑的小黑熊,並安全轉移至該園。 據@九派新聞 和新京報此前報道,4月3日,有網友發帖稱,河北邯鄲佛山野生動物園有熊出逃。邯鄲市永年區永合會鎮新安村相關人員表示,熊從佛山野生...
全球人工智能非洲峰會在盧旺達開幕 - 天天要聞

全球人工智能非洲峰會在盧旺達開幕

當地時間4月3日,為期兩天的全球人工智能非洲峰會在盧旺達基加利會議中心開幕。本次峰會以「人工智能與非洲人口紅利」為主題,吸引了來自95個國家的1000餘名政商學界代表參會,包括多位國家元首、科技企業高管和專家學者,逾百家人工智能企業參展,創下非洲大陸人工智能領域最大規模會議紀錄。 盧旺達總統保羅·卡加梅在開...
自然界的十大演化「怪咖」,一個比一個離譜(上) - 天天要聞

自然界的十大演化「怪咖」,一個比一個離譜(上)

在浩瀚的生物進化長河中,有許多生物以其獨特而奇異的演化路徑,成為了自然界中的佼佼者。這些生物不僅讓我們驚嘆於生命的多樣性,也讓我們對進化論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探索動物進化史上的十大演化怪咖。
在釣魚自製餌料、窩料時輕麩、麩皮、麥麩的使用方法(Deepseek) - 天天要聞

在釣魚自製餌料、窩料時輕麩、麩皮、麥麩的使用方法(Deepseek)

在自製釣魚餌料和窩料時,輕麩、麩皮和麥麩各有獨特作用。以下是它們的詳細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一、材料特性區分輕麩:經加工的小麥麩皮,質地輕盈細膩,霧化性強,能減輕餌料比重,適合調整狀態。麩皮/麥麩:小麥加工副產品,含纖維和粗顆粒,提供散落效果
杏林雙星隕落,兩位血液學界院士同日去世 - 天天要聞

杏林雙星隕落,兩位血液學界院士同日去世

2025年4月2日,中國醫學界的天空同時黯淡了兩顆明星。相隔七小時,93歲的陸道培院士與84歲的宋善俊教授相繼離世,他們的離去恰似一場無聲的接力,將中國血液病學的薪火鄭重交予後人。陸道培院士的名字與中國造血幹細胞移植事業緊密相連。
以制度型開放構建引才生態,為全球科技人才築巢 - 天天要聞

以制度型開放構建引才生態,為全球科技人才築巢

高端科技人才是未來全球產業競爭的稀缺資源,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深入發展的同時,創新鏈、價值鏈、產業鏈與人才鏈正在發生系統性變革,全球科技人才流動呈現出一系列的新趨勢和新特點,如何構建更具韌性的國際化人才生態,以制度型開放破解創新要素跨境流動壁壘,成為建設全球科...
控圓柏花粉,北京農學院研發的花粉固定劑明年將在北京城六區使用 - 天天要聞

控圓柏花粉,北京農學院研發的花粉固定劑明年將在北京城六區使用

新京報訊(記者劉洋)今年春天,圓柏花粉衝上熱搜,北京有圓柏雄株兩百多萬棵,給市民生活帶來困擾。4月1日,北京農學院官方微信公眾號發佈的最新科研成果或將破解這一難題。該校秦嶺教授團隊圍繞遏制柏樹花粉飄散進行了科技攻關,目前已取得較好成效。其中,計劃量產的花粉固定劑將於明年在北京城六區率先使用。北京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