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原子時代,顯微鏡下的世界

2025年04月11日15:20:44 科學 4982

顯微鏡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標誌着人類進入了原子時代。沒有顯微鏡時,人們只能用肉眼或者手持透鏡來觀察物體。

人類進入顯微鏡下的世界

直到 16世紀末,一位來自荷蘭的眼鏡商人亞斯·詹森發明了顯微鏡。但詹森並沒有用顯微鏡做出任何重要的觀察。是同樣來自荷蘭的亞麻制商人列文·虎克對觀察布料很感興趣,於是嘗試自己加工鏡片,他做出的顯微鏡片可以放大超過200倍。這在當時無疑是巨大的貢獻,因此列文虎克也被稱為顯微鏡之父。

進入原子時代,顯微鏡下的世界 - 天天要聞

將你的枕頭放大 100倍,除了布料的纖維,還有天天的活蹦亂跳的蟎蟲。枕套,在顯微鏡下像皸裂的大地,實際上它是昆蟲的翅膀。

第一個用顯微鏡觀察到昆蟲複眼,並對之進行描述的人是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

顯微鏡的工作原理

看了這麼多獵奇的景象,那麼顯微鏡是怎麼工作的呢?

顯微鏡根據功能可以分成三大類,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掃描隧道顯微鏡。今天我們就先觀察一下比較常見的光學顯微鏡。

進入原子時代,顯微鏡下的世界 - 天天要聞

簡單來說,顯微鏡就是合理組合兩個凸透鏡,讓小東西看起來大一些,再大一些,其中離我們眼睛近一些的叫目鏡,遠一些的叫物鏡。物鏡的作用就是放大你想看到的東西,目鏡就是將原本放大的東西二次放大。當我們把要觀察的物體放在載物台上,光線從物體上反射,通過物鏡後產生交叉。當這組光線繼續向上運動,來到目鏡,再次彎曲光線使之交叉,隨後光線就進入到了我們的眼睛裏,我們的眼睛就可以根據已經放大的光線看到放大的物體啦。目前光學顯微鏡的放大範圍在 1, 000 ~ 1, 500倍左右。

難怪這麼獵奇,但如果你沒有列文虎克的天賦,磨不出放大很多倍的鏡片的話......你只需要準備一個你想放大的硬幣,以及大一點的碗,保鮮膜,水把想要放在的物品放在碗中,保鮮膜封住碗口。和平時不同的是,這裡我們不繃緊保鮮膜,而是盡量的讓它凹下去。

當你向保鮮膜上倒滿水時,你會發現硬幣變大。

保鮮膜被按壓成倒錐形,再倒上水就形成了一個凸透鏡的效果,凸透鏡看物體會比原來的大很多,放大鏡也是利用了凸透鏡的這一原理。生活中還有一個最常見的放大鏡——瓶子,瓶子的弧度自帶凸透鏡屬性,當你手頭上沒有放大鏡但看不清東西時,不妨試試。

文章由科普中國-創作培育計划出品,轉載請註明來源。
作者:《看!我的發現》北京呀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科普創作團隊
審核:陶寧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副研究員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科普大篷車進校園 點燃學生科學熱情​ - 天天要聞

科普大篷車進校園 點燃學生科學熱情​

科普大篷車進校園 點燃學生科學熱情通訊員:羅曉萍、徐玲玲 審核:大慶、彥平為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與創新能力,5月8日,武漢市江夏區科學技術協會、江夏區教育局、武漢科技館聯合開展的科普大篷車進校園活動,來到了江夏區金
杜克大學研究: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同事可能會質疑你的能力 - 天天要聞

杜克大學研究: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同事可能會質疑你的能力

IT之家 5 月 9 日消息,據外媒 Neowin 今日報道,美國杜克大學的最新研究指出,儘管 AI 工具能提高工作效率,但像 ChatGPT、Claude 和 Gemini 等工具的使用可能會讓同事和經理認為你的能力不足。這項研究題為《使用 AI 工具會遭遇社交評價懲罰》,已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刊登(IT之家附鏈接:點此前往)。研究通過四...
Nature Biotechnology | 小身材,大作為:研究人員如何「煉」出超強迷你基因編輯器NovaIscB? - 天天要聞

Nature Biotechnology | 小身材,大作為:研究人員如何「煉」出超強迷你基因編輯器NovaIscB?

引言如果我們可以精確地改寫生命的藍圖,糾正那些導致遺傳疾病的微小錯誤,或者巧妙地調控基因的表達,讓細胞按照我們的意願行事。這不是遙遠的幻想,而是基因編輯技術正在開啟的未來。長期以來,CRISPR-Cas9系統一直是這場革命中最閃耀的明星,它像一把精確的分子剪刀,為研究人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力量。然而,就像任何強...
寧波食品接觸材料測試怎麼辦理? - 天天要聞

寧波食品接觸材料測試怎麼辦理?

現代餐飲業和家庭生活中,食品接觸材料作為直接接觸食物的器具,其材質安全性直接影響消費者健康。根據國際食品安全標準,所有可能與食品接觸的材料都必須經過嚴格檢測,以確保不會向食品遷移有害物質。
「太空鯊魚」黑洞被發現:距地球 6 億光年,偏離星系中心 - 天天要聞

「太空鯊魚」黑洞被發現:距地球 6 億光年,偏離星系中心

IT之家 5 月 9 日消息,美國宇航局(NASA)昨日(5 月 8 日)發佈博文,報道稱天文學家藉助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了一個隱藏在 6 億光年之外的「太空鯊魚」,一個隱秘的超大質量黑洞,質量約為太陽的 100 萬倍。IT之家援引博文介紹,該黑洞不像典型的超大質量黑洞那樣位於星系中心,而是遊盪在星系內部,吞噬任何靠近的恆星...
推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 提升創新人才培養效能 - 天天要聞

推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 提升創新人才培養效能

研發人員在實驗室研發產品。文丨羅嘉文新質生產力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演進方向,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先進生產力質態。人才既是創新的發起者,也是技術應用的實踐者,是形成新質生產力最活躍的主體。
從科幻走向現實 今年我國腦機接口市場規模將突破38億元 - 天天要聞

從科幻走向現實 今年我國腦機接口市場規模將突破38億元

腦機接口技術,作為「十四五」規劃綱要中重點發展的「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領域的關鍵技術之一,被形象地譽為大腦與外部設備之間的「信息高速公路」。今年以來,隨着人工智能、神經生物學、傳感器等技術提升,「腦機接口」這項聽起來很科幻的技術,正逐步走進我